请选择 目标期刊

TTT联合PDT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67 浏览:363

张黎 袁容娣 杨惟惠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瘤体位于后极部且波及黄斑中心凹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瘤体位于后极部且波及黄斑中心凹的CCH患者7例(7只眼),治疗前眼部B超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均提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所有患者予TTT治疗黄斑以外区域,1个月后再针对黄斑中心凹病灶行1次PDT治疗。随访6~18个月,黄斑以外区域可反复多次TT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照相、眼部B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检查结果。结果 5例患者BCVA提高,2例稳定,瘤体部分萎缩,黄斑周围灰白色瘢痕形成,可见较多色素增生,黄斑区呈灰白色,可见色素紊乱,眼部B超显示所有患者瘤体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吸收,FFA提示瘤体渗漏明显减轻或消失,OCT检查显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吸收,视网膜平伏。结论TTT与PDT均为临床治疗CCH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波及黄斑中心凹且肿瘤较为巨大的患者,可采用TTT联合PDT的治疗方法,TTT反复治疗黄斑中心凹以外区域,PDT针对黄斑中心凹治疗,这样既可避免TTT对黄斑区视网膜的损伤,又可使瘤体有效萎缩、视网膜下液消失,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多次PDT治疗所带来的经济压力。

二苯丙氨酸二肽组装体的光学性质及潜在应用 下载:55 浏览:411

费进波1 李琦1,2 赵洁1 李峻柏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二苯丙氨酸二肽是导致阿尔兹海默症的β-淀粉样蛋白的关键识别序列。因其结构简单、组装性能优异,日益成为分子组装领域构筑功能材料的"明星"基元。目前,围绕二苯丙氨酸二肽及其衍生物的可控组装,人们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设计、结构调控和功能应用等。本课题组利用分子组装技术,通过调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了二苯丙氨酸二肽组装体的可控制备,并探索了它们的光学性质以及潜在应用。本文归纳分析了二苯丙氨酸二肽组装体的光功能化方法,详细介绍了这些短肽基光功能材料在光波导、光学成像、光动力治疗、光学制造和光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并初步提出了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肿瘤诊疗领域中的应用 下载:23 浏览:250

李勰1 郑戴波2 丛杨1 王会3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是指以有机配体为连接体和以金属离子簇为节点,通过配位键组装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配位化合物。该材料在气相传导、光学催化以及生物应用领域都有着应用潜力。不同形貌、大小和组分的MOF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将金属纳米粒子和MOF材料的性能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金属纳米粒子和MOF材料的相互凝聚。本文主要阐述了MOF材料的几种合成方法,包括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模板法、微波法和电化学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其在肿瘤领域中的应用,包括药物负载、荧光标记和光动力学疗法等。最后指出今后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改善生物相容性、降低制备成本、扩展生物MOF及其负载药物的种类,使其应用到更多疾病的治疗上。

纳米载体包载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抗癌的研究进展 下载:34 浏览:356

卢小鸾1 张荣1 杨培昕1 彭黔荣2 汤陆扬1 杨敏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5期

摘要:
锌酞菁(ZnPc)是一种高效的第二代光敏剂,具有良好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可用于癌症的光动力治疗(PDT)。然而,由于共轭分子间的π-π作用力,锌酞菁溶解性差、结晶趋势强,阻碍了其直接用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大量纳米载体被研究开发。本文旨在对近五年纳米载体包载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用于光动力抗癌的研究进行综述,根据其与锌酞菁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分为基于聚离子复合的纳米载体、基于物理包封以及化学键合的纳米载体。

光动力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下载:294 浏览:3328

李念婷 《光电子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评价光动力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均接受光动力联合点阵激光治疗,统计出78例按照临床不同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各39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及心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的评分差异无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重度痤疮患者行光动力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中配合综合护理对消除其不良情绪和缓解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下载:0 浏览:3

年期

摘要: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是近些年来用于医学领域方面的新兴医疗技术,已受到了国内外普遍重视。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是指在一定光敏剂参与下, 使肿瘤组织选择性摄取光敏剂, 并储于肿瘤细胞内, 经适当能量和波长的光激发后, 光敏剂被激活而产生光敏效应, 使肿瘤细胞或生物分子发生机能和形态变化、受伤、凋亡、坏死,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而光动力疗法在皮肤肿瘤的治疗和应用中更取得了有效可见成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光动力治疗癌前期皮肤病及浅表皮肤肿瘤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89 浏览:2131

牟月亭 《肿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对光动力治疗癌前期皮肤病及浅表皮肤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光动力治疗的癌前期皮肤病及浅表皮肤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取44例纳入此次研究,研究时间范围:2021.10至2023.01,并依据随机法行分组处理,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临床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更高;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结论 对接受光动力治疗的癌前期皮肤病及浅表皮肤肿瘤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光动力治疗联合手术用于皮肤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下载:221 浏览:2369

张飞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肿瘤采取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区2020年9月-2021年9月所收诊的80例皮肤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40例,前组患者采取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后组采取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为皮肤肿瘤患者采取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更高,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少。

光动力综合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效果及应用安全性探讨 下载:235 浏览:2383

魏丹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皮肤肿瘤患者给予光动力综合疗法的有效率和实施安全性。方法:以随机方式抽取皮肤肿瘤患者60例,均属于在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成为我院的诊疗患者,行随机盲选数字方法展开对照组(点阵激光治疗)和观察组(光动力综合疗法)的分组,就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经对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与对照组相对比示以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水疱、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示以更低状态(P<0.05)。结论:光动力综合疗法应用到皮肤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

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痤疮治疗的效果分析 下载:93 浏览:1032

郭欢欢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对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和治疗组(60例,采用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成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痤疮采用4%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有保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