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下载:45 浏览:353

王湘连1 刘伟1 杜敏1 叶媱1 高洪波1 郑向鹏1 周道安2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6岁。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术后行病理学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50~59.4Gy。[结果] 11例患者磁共振检查T1均为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伴有钙化,10例伴囊变,7例伴血管留空影。全组患者ADC均值为603.27×10-6±175.69×10-6mm2/s(范围319×10-6~923×10-6mm2/s)。其中6例患者被误诊,原因是其发病部位、T1WI及T2WI信号特点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疾病相似,因此需结合发病年龄、强化特点、钙化、囊变和ADC值,以及病理特点进行鉴别。11例患者组织学表现为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丰富,核周空晕("煎蛋样外观"),免疫组化Syn阳性9例,NSE阳性8例,NeuN阳性11例,10例患者Ki-67为1%~5%,1例为10%。随访23~95个月,6例手术全切,5例次全切。全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0%,5年PFS为77.1%,中位复发时间45个月。[结论] CNC在术前易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疾病混淆。磁共振特征为肿瘤多伴有出血钙化、囊变、弥散受限。依靠磁共振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病理学特征为镜下核周空晕和神经毡样结构。免疫组化标志物Syn和NSE在准确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胃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55 浏览:399

王春斐1 桂忠娜2 田强1 曲红梅1 宗蕾1 李登欣1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下游信号He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中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结果均显示Notch1、Jagged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Hes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P<0.05)。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与肿瘤脉管浸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Notch1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032,P<0.05),而Jagged1与Hes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62,P<0.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受体及其配体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Hes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有望为胃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还原

乳腺肿瘤患者经病理诊断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评价 下载:84 浏览:794

王娟 《肿瘤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估乳腺肿瘤患者经病理诊断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开展乳腺穿刺活检5例左右,收集患者的乳组病理组织标本,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观察、记录收集到的病灶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肿瘤的类型、分子分型,研究免疫组化项目的特异性、敏感度。结果:以病理种类分类,乳腺肿瘤患者130例患者中出现浸润性导管癌92例,占比达到70.77%;出现浸润性小叶癌4例,占比达到3.08%;出现特殊性乳腺癌34例,占比达到26.15%。免疫组化技术检查灵敏度分别为80.00%、68.06%、71.79%、89.74%、78.26%、67.14%。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经诊断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提升诊断效果,减少漏诊、误诊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为临床诊治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

脱落细胞学细胞蜡块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50 浏览:1612

王晓梅 张慧智 《肿瘤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脱落细胞学(exfoliated cytology EC)细胞蜡块(cell block CB)联合免疫组织化学(IHC)在恶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1月4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与细胞蜡块免疫组化检测,结合细胞形态及抗体的表达情况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来源进行分类,最后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浆膜腔积液(胸水23例,腹水17例)细胞蜡块经免疫组化证实肺腺癌15例,肺鳞状细胞癌3例,肺小细胞癌1例,肝细胞癌1例,肝胆管细胞癌2例,胰腺导管腺癌2例,乳腺癌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例,胃肠腺癌7例,卵巢浆液性癌7例。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8.9%,上述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与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细胞蜡块(EC CB)免疫组化可应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明确组织类型及原发部位、生物学行为等,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病理依据。

COX-2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225 浏览:2236

常渊1 史茜雯1 陈晖2 《肿瘤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COX-2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及腮腺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组织、腮腺PA和腮腺恶性肿瘤中COX-2的阳性表达。结果:(1)COX-2在腮腺PA和腮腺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3%、100%,显著高于正常腮腺组织的10%。(2)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COX-2与腮腺PA、腮腺恶性肿瘤的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诊疗的重要参考标准。

肺粘液上皮样癌2例并临床分析 下载:293 浏览:2319

童静植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2例肺粘液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这种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手术确诊肺粘液上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术后病理等资料,并总结、回顾相关文献。结果: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阻塞性肺炎相关症状,手术切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进行不同的术后治疗。结论:肺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根据恶性程度不同可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二者临床预后具有差异,临床医师需对高危组患者仔细甄别,加强术后随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