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下载:55 浏览:353

曹雨金 钟晖 陈仁典 张越骊 陈凌燕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屈光状态下弱视儿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50例(286只眼)弱视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所有患儿行视力、眼位、眼前节、眼底等常规检查,予散瞳并行检影验光后给患儿佩戴矫正眼镜,将弱视患儿按照不同屈光状态、年龄及弱视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屈光状态组别弱视儿童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远视组最高,近视组最低;患儿年龄增大,治疗有效率越低;不同弱视程度间的治疗有效率: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患儿年龄及弱视程度相关,远视性弱视、学龄前期及轻度弱视患儿治疗效果好。

人粪便来源的屎肠球菌潜在降胆固醇能力研究 下载:37 浏览:380

马长路1,2 田玲3 罗红霞1 刘小飞1 李凌燕1 杨新建1 王立晖4 焦扬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使用具有降胆固醇活性的乳酸菌调控血清胆固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从健康人群粪便中分离获得1株动物双歧杆菌和5株屎肠球菌,考察了这些菌株的胆固醇脱除能力、胆盐耐受能力、模拟胃肠道条件耐受能力等特性。结果表明,屎肠球菌MCLF03和MCLF04对胆固醇的脱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脱除率分别为(38.9±3.77)%和(61.0±4.75)%。屎肠球菌MCLF04在0.5%胆盐溶液、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耐受性均高于屎肠球菌MCLF03。屎肠球菌MCLF04具有潜在的降胆固醇特性,可用于降胆固醇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研究。

在线修正虚拟仿真预测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 下载:55 浏览:453

胡凌燕 史康柏 张碧纯 徐少平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4期

摘要:
带虚拟仿真预测系统的遥操作机器人在核电站等复杂环境中作业时,可能会出现虚拟仿真机器人与实际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不同步,从而导致影响操作者判断,发出错误指令。研究了一种基于在线修正虚拟仿真预测算法的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主端虚拟仿真预测系统建立了从端环境及机器人的虚拟模型,根据操作者命令对从端机器人的状态实时预测,同时根据从端现场检测到的机器人状态对虚拟机器人进行在线修正,以保证虚拟仿真预测系统与从端机器人工作状态同步。实验结果表明:主端虚拟预测平台能够实时预测出从端工作状态;当从端机器人未能按照指令运动时,主端虚拟场景也与从端的工作状态同步。

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的评估和干预进展 下载:11 浏览:414

龚静欢1 胡三莲2 朱凌燕2 2020年4期

摘要:
以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的评估和干预为主线,阐述了心力衰竭患者口渴感4个维度的评估方法、口渴感评估的客观指标以及缓解口渴感的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国内护理人员对该症状的重视,为制订相关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39

凌燕 冯林娟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22 浏览:179

凌燕 冯林娟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在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狭窄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术后血压控制、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干预后HAMA评分、五指疼痛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模块递进叠加法对脑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帮助其维持较为良好且平稳的身心状态,降低手术与康复风险。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的制订及应用 下载:21 浏览:465

滕燕萍 倪琴琴 巫永娟 徐凌燕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制订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范护士桡动脉采血止血方法 ,提高按压止血效率,减少采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按压材料、姿势、力度和时间制订方案,采用纯棉非织造布片进行"三明治式点赞法"按压,基于收缩压的力度持续按压5 min。对护士进行培训后实施方案,采用一次止血成功率、掌部SpO2下降率、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皮下出血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应用方案后,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止血成功率由69.89%上升至97.80%、掌部SpO2下降率由18.28%下降至5.49%、皮肤穿刺点失血率由35.48%下降至6.59%、皮下出血率由33.33%下降至9.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后应用本研究方案可有效止血。

综合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154 浏览:1573

张冬梅 史红珍 杜俊利 张俊珍 孟凌燕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况及预后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诊的49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接诊的49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评分以及预后影响较参照组有明显降低,有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患者的预后影响,值得推广。

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下载:141 浏览:1515

吴秀芳 赖凌燕 《肿瘤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62例,择取于本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以入院时间不一,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试验组,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况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干预前的心理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围术期行个性化护理能够缓解患者手术期间的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预后效果。

大美育导向下高职艺术通识课程建设优化研究 下载:234 浏览:1366

金凌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大学生,涵盖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和劳动等多个方面。在大学中,除了教学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活动都与审美相关,如艺术鉴赏、文学欣赏等。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美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接受和重视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战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美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众多关于美育的论述和观点之中,艺术美育“作为一个新概念应运而生。”在实施美育的多种途径中,艺术教育是一种被强调的方式,而高校则通过开设艺术美育通识课程来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国内有关“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对我国高校美育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后,我们发现,针对“高校艺术通识课”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并不十分丰富,实践应用方面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也相对较少,同时缺乏对高校艺术美育通识课程现状进行分区域、分类型的详细调研。

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应用肺部感染评分的临床价值 下载:287 浏览:2882

赵凌燕 《诊断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诊断、治疗中应用肺部感染评分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间收治的118例患者,根据118例患者的入院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比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真菌定植率,同时分析肺部感染评分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真菌定植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P<0.05,具有分析探究价值。并且肺部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诊断方面,效果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检测更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肺部感染评分在重症肺炎患者诊断与治疗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适实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139 浏览:1537

张喜军 周凌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展开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5年时间内,均给予介入诊断,其中筛选出55名符合应用支架形成手术的病患展开介入治疗,之后明确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应用疗效以及常见并发症类型,前提是在所有病患应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基础之下。结果: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诊断结果、血管介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等详细数据见正文表格处,基于SP SS19.0针对所有数据进行记录、比对、分析。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最终结果表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使用可以强化介入治疗的评估依据,并且支架形成术式临床期间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类实用手段。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