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291

寇建华 《诊断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炎症、抑郁程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氟西汀,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灵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抑制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分值、NIHSS分值和血清TNF-α、IL-6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氟西汀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69 浏览:459

张晨 靳萍 姜尤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治疗(口服黛力新,每日1次,每次1粒,晨服)并进行情志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1,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可使肝郁脾虚型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同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下载:87 浏览:506

​黄斐然1 王威2 柴云1 于明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评价不同抗抑郁药物对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月。使用Stata 14.2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本文最终纳入32个临床研究,共2 644例PSD患者。与安慰剂比较,帕罗西汀(MD=9.34,95%CI:4.39~14.29)、氟西汀(MD=8.63,95%CI:5.51~11.75)、丙米嗪(MD=9.41,95%CI:0.12~18.70)、去甲替林(MD=8.54,95%CI:4.14~12.94)、文拉法辛(MD=6.97,95%CI:2.04~11.90)、传统疗法(MD=6.40,95%CI:1.70~11.11)、依地普仑(MD=6.32,95%CI:1.91~10.73)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舍曲林、黛力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帕罗西汀治疗PSD较氟西汀(MD=0.71,95%CI:-5.14~6.56)、丙米嗪(MD=0.07,95%CI:-9.38~9.25)、去甲替林(MD=0.80,95%CI:-5.82~7.42)、文拉法辛(MD=2.37,95%CI:-4.61~9.36)、传统疗法(MD=2.94,95%CI:-3.89~9.77)、依地普仑(MD=3.02,95%CI:-3.61~9.65)、舍曲林(MD=6.14,95%CI:-4.98~17.26)和黛力新(MD=6.37,95%CI:-2.11~14.86)存在优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抗抑郁药物对PSD治疗效果从优到差依次为帕罗西汀、氟西汀、丙米嗪、去甲替林、文拉法辛、传统疗法、依地普仑、舍曲林、黛力新。结论帕罗西汀、氟西汀、丙米嗪、去甲替林、文拉法辛、传统疗法、依地普仑均对PSD有疗效,其中帕罗西汀的疗效最优。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下载:82 浏览:518

陈娟 谢军 孙媛媛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分析影响P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55例,根据发病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PSD分为PSD组(39例)和非PSD组(116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MRI影像学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引起P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155例患者中共出现39例PSD,发生率为25.16%;PSD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非PSD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18,P<0.05);(2)PSD组丘脑卒中、额叶卒中总负荷方面高于非PSD组(χ2=23.018,P <0.05);(3)炎症因子方面,PSD组Cys-C水平高于非PSD组(t=10.808,P <0.05);(4)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丘脑卒中、额叶卒中(β=0.205,0.200,P <0.05)、Cys-C高表达(β=0.484,P <0.05)是导致P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后通过早期发现丘脑卒中、额叶卒中、Cys-C高表达能够预测PSD的发生,做到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PSD的发生。

左洛复联合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513

何文绮 顾寒英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左洛复联合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因子及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左洛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麦角林治疗,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检测血清中神经因子及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t=25.26,P <0.0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t=-20.11,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显著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显著(t=-23.60,-16.00,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t=44.98,65.90,70.43,P <0.01)。结论左洛复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显著,可能与改善血清神经因子和炎症因子有关。

柴胡疏肝汤对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血清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05

张骞1 刘雪景2 张泽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汤加减对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血清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柴胡疏肝汤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BDNF、5-HT和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汤治疗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5-HT和NE水平有关。

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DS、MESSS评分的影响 下载:118 浏览:1054

陈有桂 赵海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心理疏导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SDS、MESSS评分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以本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差异分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42例,开展早期心理疏导,比较患者抑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6.28%,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81.40%,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定标准(MESS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MES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ME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心理疏导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中枢损伤程度,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率较低,治疗效果理想。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下载:254 浏览:2492

​郅明光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脑血管病,继发抑郁症(PSD)是其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恢复及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对 PSD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但其效果不够理想,副作用较大。中医药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特色,对 PSD具有独特的疗效。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 耳穴压丸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进展。

探择音乐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应用的进展 下载:298 浏览:3086

​付波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 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且常伴有躯体症状,严重影响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音乐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成效,本文基于此进行如下的探究。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88 浏览:3155

​许海燕 胡晓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分析心理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82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并作为对照组,另4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护理,纳入研究组。护理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它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能提高临床疗效。

温针灸结合并轨联动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研究 下载:874 浏览:3258

张璐 李汶娟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1期

摘要:
分析温针灸结合并轨联动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搜集7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资料开展研究工作,时间是2022年1月份到2023年3月,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温针灸结合并轨联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神经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HAMD评分、NIHSS评分、FM评分等均优于参照组,比较P<0.05。结论:针灸联合并轨联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恢复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神志病类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0 浏览:658

姜鑫 付玉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神志病(情感性、认知性、混合型)与卒中后抑郁症状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具体表现,为临床提供更为详实的诊疗依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0例卒中后神志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时间跨越自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患者根据其神志病类型被分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三组。通过统计分析,我们测定了各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平均抑郁评分及具体表现,同时控制了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情感性神志病(EP)、认知性神志病(CP)和混合型神志病(MP)患者在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EP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焦虑和自我贬低,而MP患者则表现出最高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尤其是易激惹和社交退缩方面。讨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类型神志病患者在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情感性神志病患者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和自我贬低,而混合型神志病患者则更易出现易激惹和社交退缩等症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