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法理论:历史形成、学科属性及其中国化 下载:60 浏览:327

雷磊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要破除部门法学因过度教义化形成的学科壁垒,不能走向要求法学无条件地向其他社会科学全面开放的极端,而应该深化和发展法理论研究。通过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科学范式的转换、传统法哲学的衰落和部门法学的内在诉求构成了法理论研究形成的背景。它发端于历史法学时期,以19世纪的法学百科全书运动为其先声,而其作为独立的法学分支学科则经历了创始、成熟和多样化三个阶段,从一开始的分析法理论逐渐发展为包括多种进路在内的宽泛领域。法理论是一门从内部观察者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基本法律概念来致力于法律知识的一般化与体系化的关于实在法的规范学科,包括法的理论与法律科学理论两部分。它对部门法学发挥着体系构造、学说批判和知识筛选功能,构成部门法学之知识和方法的法理。当下中国的法理论研究,要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与部门法学形成良性互动,提升研究的整体自洽性和一般性,加强分析法理论和社会法理论方法间的分工与合作。

裁判文书援引学说的基本原理与规则建构 下载:36 浏览:292

金枫梁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学说的内容实质正当性及其约束法官自由裁量空间的外观进而增强裁判可接受性的功能,是裁判文书援引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建构援引规则的出发点。学说根据其竞争力可以分为通说、主流说、少数说,法官既可以援引通说也可以援引非通说;援引非通说应当成为援引的主流。法官在援引学说时应尽量采用对话技术,尤其是在援引通说时应尽量避免对学说进行大篇幅的"复制与粘贴";应尽量援引不同体裁的代表性作品以体现学说的数量优势外观。学者姓名承担了标识学术产品的质量担保功能、"商誉"功能与司法修辞功能,学说出处具有定位学者学说发展脉络等功能,援引学说须注明姓名与出处。裁判文书援引学术作品实质上是法官"购买"学术产品的行为,它将刺激处于供给侧的学者主动生产实务所需的产品,继而促成学术与实务的良性互动。最高人民法院可以考虑出台有关裁判文书援引学说的具体规则指引。

苏格兰启蒙学说在美利坚的传播和影响 下载:79 浏览:329

任裕海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18世纪的苏格兰与美利坚同属大英帝国的"文化省份",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与美国早期政治领袖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具有相通之处。随着苏格兰移民进入美利坚、两地社会网络的发展、苏格兰启蒙学说书籍的进口与重印、苏格兰人对美利坚高等教育的影响,苏格兰启蒙学说在北美大陆得以广泛流传并被美利坚民众和政治精英们所接受,成为美国建国立宪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脾胃论》气火学说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 下载:53 浏览:395

姚俊丽 黄勋 孔令万 陈黎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通过梳理李东垣在《脾胃论》气火学说中的理论,从气火关系角度探讨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乳蛾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虚火旺、正虚邪恋,所用方剂为当归六黄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其组方原则以温补与清火并用,并随症加减。

《吕氏春秋》对道家学说的吸纳及其具体学派归属 下载:80 浏览:394

陈瑶 《国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先秦杂家集大成者《吕氏春秋》对诸子百家学说,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中包括大量吸纳道家学说因素,以"援道入法"。然而借鉴《道德经》、《庄子》两部道家经典的方式与内容,又有所不同。《庄子》以《让王》篇为代表,为《吕氏春秋》所提供的资源,主要是具有道家情怀的寓言故事材料。而《道德经》为《吕氏春秋》所采纳的则主要是治国理政的观念及方略

儒家至善论:政治的,还是整全的? 下载:52 浏览:414

惠春寿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儒家学说是一种要求国家推行特定良善生活观念的至善论主张。要想在多元分化的现代社会为强制性的国家行为奠定道德基础,这种主张需要得到其它宗教、哲学学说支持者的支持。据此,有学者认为,儒家至善论应该成为一种对所有宗教、哲学等整全学说都不持立场的政治观念;但也有人主张,儒家至善论只能是一种整全的学说。通过考察罗尔斯后期哲学中政治观念与整全学说的区分,我们可以证明,关于儒家至善论的这一争论其实是建立在对罗尔斯学说的误解之上的。不仅如此,由于这种误解,儒家至善论者们也错失了儒家学说在现代社会复兴的真正基础,因此大大降低了其自身的理论前景。

基于探究能力培养的“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教学设计 下载:64 浏览:487

刘琳1 王薇2 《生物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在"生物的进化"一节的教学中,创设由共同祖先演化出多种多样喙型的加拉帕戈斯地雀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初步学会模拟实验的一般方法,通过有序的实验操作积累感性认识;通过获取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获取证据,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最终构建自由选择学说的概念,初步形成进化与适应的生命观念,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与消极教育思想 下载:80 浏览:482

罗瑶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是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卢梭从历史之维探讨自然状态,将其视为人类的"原初状态",提出人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是自然的自爱以及由此种自爱而产生的对受难者的同情、生理层面的爱。这种理想的自然状态因为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而偶然地转入社会状态,人的自然的自爱发展成卷入他人关系的自爱,也成为人类罪恶的根源。因此,卢梭希望通过消极教育将儿童控制在自然的自爱的激情之下,以使儿童尽可能模仿他所设想的自然状态。

基于治未病理论运用中医体质学说防治HR-HPV持续性感染 下载:49 浏览:237

马启慧1 张晓甦2 孔德松2 王峥妍1 张家瑜1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体质学说作为体现治未病理论的一种学说,在临床疾病的防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潜在感染率高、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在HR-HPV持续性感染中的应用,通过纠正偏颇体质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可以提高对HR-HPV持续性感染的诊治水平。

基于“气虚生毒”学说论糖尿病大血管区域免疫炎症微环境紊乱 下载:85 浏览:484

杨婵1 谢子妍1 杨嫱妃2 董文然1 谢春光3 《中国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糖尿病大血管区域免疫炎症微环境紊乱归属于中医经脉病变,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亏虚为导致其紊乱的根本,气虚而生的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留注脉中,诸邪结滞成毒,形成"气虚生毒"的病理状况。其紊乱调节过程与中医正气抗邪过程密切相关。应用益气解毒法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祛除邪气,邪去正安,激发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发挥正常的免疫防御、自稳及监视功能,恢复微环境紊乱,减少血管损伤。

毒邪学说与冠心病的证治探讨 下载:79 浏览:507

芦瑞霞1 朱晓星2 张敏2 衷敬柏2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毒"在中医学中有多种含义,作为病因可分为内生之毒与外感之毒。毒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之毒属于内生之毒,是伴随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是不稳定病灶形成的决定因素。冠心病之毒乃正气从瘀化毒,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可分为显毒与隐毒,前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后者没有或仅有少量理化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扶正解毒是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应根据具体疾病并结合瘀、寒、热、痰等不同病理因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

基于象隐喻的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建构作用 下载:85 浏览:514

温世伟 贾春华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0期

摘要:
以象隐喻认知理论框架对五行学说范畴体系的发生学进行研究,认为象隐喻是五行学说发生的主要认知机制,五行学说是一种理论建构性隐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有关文化发展的假设:一种文化的发生,乃基于一种理论建构性隐喻,这种隐喻直接参与初始概念的构成或直接转换为这种文化的初始概念,在此初始概念下形成一系列基本命题。这种隐喻所参与的初始概念的构成,使得这种文化的各个角落都充满这种隐喻的气息。通过对中医理论、佛经、《圣经》等不同文化经典的语料分析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论证上述假设存在的合理性。

直线基线规则的演进、适用及其限制:判例、立法与学说 下载:36 浏览:371

马得懿 夏雨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在海洋划界实践中,直线基线规则的适用具有由无序向统一演进的基本特征。从历史脉络上看,直线基线规则主要经历了海岸线初略作为基线、低潮线被视为基线、直线基线规则初步确立以及直线基线规则为国际立法所固化等历史阶段。对直线基线规则的理解,应该建立在直线基线历史发展、海岸形态以及确定基线科学手段形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直线基线规则的判例、国际立法以及学说,为阐释直线基线规则的演进、适用及其限制提供了正当性路径。解释直线基线规则的适用条件及其限制,应该充分顾及到海洋划界的复杂性。这不但是不断完善直线基线规则的需要,而且是实现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七条立法意旨与目的的理性方略。

中医饮食护理对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 下载:241 浏览:2372

刘京卫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护理应用后对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选择6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借助于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儿分为样本量等同的两组,每组均为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儿童保健指导方案。试验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医饮食护理指导。对身高与体重增加情况、儿童饮食行为评分、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经由护理干预,试验组的身高与体重增加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2)对两组的儿童饮食行为评分、儿童家长的体质饮食知识知晓程度进行判断,提示试验组数值大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质学龄前儿童接受中医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机体健康水平提升,身高与体重发育良好。同时,此种护理形式还可提高其家长的认知程度,对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具有重要价值。

遗传学科学史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的综合应用——以布里吉斯实验为案例 下载:86 浏览:909

廖琦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遗传学科学史是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记录,不仅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也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探索过程。本文旨在探讨遗传学科学史在高三生物总复习中的综合应用,通过整合遗传学科学史与高中遗传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复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中医体质学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99 浏览:1394

向霞 《当代中医药》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在患者“治未病”的过程中对中医体质学说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选择到医院体检的120名患者,将这些患者划分至两个小组中,一组患者定为宣教组,这组患者是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来进行治未病;另一组患者定为体质组,这组患者的治未病是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来进行。根据两组患者治疗的最终情况,就可以判断出中医体质学说在治未病中应用所产生的作用与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上,体质组患者治未病效果更强。在治疗之后,亚健康患者的检出率为35.0%,与治疗前相比有了大幅下降;在认知程度上,体质组患者的认知评分更高,这组患者对疾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结论:在进行治未病的时候,中医体质学说的结合具有较强作用,不仅可以对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效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