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玉米秸秆添加对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97

钱瑞雪1,2 刘岩2 陈智文1 何红波2 张清1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玉米秸秆是旱地农田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归还的秸秆通过不断分解可维持或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了解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阐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碳氮周转及有机质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360天),研究添加量分别为0(CK)、5 mg g-1(T1)、10 mg g-1(T2)的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分解及其对土壤酶和物质转化的调控分为特征各异的三个阶段。土壤中易分解组分的分解主要发生在培养前90天(第一阶段),此阶段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6种土壤酶活性均较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βG和CB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木质素酶活性缓慢升高,表明木质素与活性较高的组分分解可能存在共代谢作用。各处理中LAP活性在30天时升高而后降低,表明当氮需求量增加时,可通过蛋白质的分解提供可利用氮。在第二阶段(90~240天),6种土壤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解酶和氧化酶通过协同作用维持土壤碳氮供需平衡。在培养的第三阶段(240~360天),除PPO外其它5种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微生物可能主要依靠分解酚类物质维持自身的代谢。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添加后可利用底物增多,土壤微生物量提高3~57%(T1)和3~146%(T2)。秸秆添加使水解酶(βG,CB,NAG,LAP)活性升高,但使氧化酶(PPO,PER)活性降低,表明秸秆添加可能减少了微生物对稳定性底物的利用,促进了木质素等难分解组分积累、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秸秆生物降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基于ANSYS的矿山车载式绞车滚筒结构强度分析 下载:42 浏览:251

张清华 雷泽勇 钟林 李魁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滚筒是车载式绞车主要的承载部件,对滚筒强度进行分析是确保车载式绞车在矿山上安全工作的关键;通过理论计算得到滚筒几何尺寸,利用理论值在Solid Works上建立车载式绞车滚筒的三维模型;采用ANSYS对绞车滚筒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同样容绳条件下滚筒体的厚度最小,达到减轻绞车质量的目的,为绞车滚筒的设计与校核提供参考。

膜技术集成对黄浆水乳清蛋白的高效分离 下载:82 浏览:485

田旭 刘丽莎 彭义交 白洁 金杨 李玉美 张清 郭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超滤膜中试分离设备对黄浆水进行超滤试验研究,从黄浆水中高效分离大豆蛋白及糖类物质。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对黄浆水超滤过程渗透流量和截留率的影响,选用5 ku卷式超滤膜,在操作压力为0.5 MPa、45℃时膜通量最大,稳定后可达23.3 L/m2·h。140 L原料经板框过滤前处理后通过超滤浓缩7倍,之后补水至原体积进行稀释过滤,结果表明,黄浆水经超滤膜技术集成处理后,蛋白截留率为83.44%,总糖透过率为93.73%,可有效分离大豆蛋白和低聚糖,为黄浆水综合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稀释过滤后膜通量衰减系数为36.29%,经0.3%Na OH溶液清洗后,膜通量恢复系数为97.58%。

煤矿井下巷道围岩控制方案研究 下载:76 浏览:448

张清山 《冶金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井下巷道围岩控制方案,以巷道采空区的顶板卸压机制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新的巷道围岩支护体系,通过液压支架临时支护、单体支柱支护等综合支护体系共同实现对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根据实际应用表明该巷道围岩控制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作用在巷道围岩支护结构上的负荷,同时极大地缩短了巷道围岩支护流程,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浅析人才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启示 下载:92 浏览:488

王湘南 张清惠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10期

摘要:
经济环境快速变化、劳动力结构日趋多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问题。人才管理逐渐得到企业和学者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为推动人才管理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学者将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于人才管理领域,以促进人才培育。但是,人才供应链管理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与体系。为此,文章通过梳理人才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分析人才供应链模型关键要点,解析人才管理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用中的启示,发现研究不足,并探讨人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人才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创新提供指导,为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参考。

一类函数列的极限及其应用 下载:63 浏览:451

张清邦 邓汝良 《数学应用》 2019年3期

摘要:
在有限维空间中函数列的定义区域有界且下界恒大于零的假设下,证明了该类函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并进一步得到与该函数列有关的一类积分数列的极限存在性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与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数学类)第六题有联系的例子说明所得结论的应用.

一类函数列的极限及其应用 下载:42 浏览:403

张清邦 邓汝良 《数学应用》 2019年3期

摘要:
在有限维空间中函数列的定义区域有界且下界恒大于零的假设下,证明了该类函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并进一步得到与该函数列有关的一类积分数列的极限存在性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与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数学类)第六题有联系的例子说明所得结论的应用.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评估 下载:55 浏览:463

夏天虹1 张清东2 董桂君3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温室气体(GHG)浓度的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社会共识,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是主要排放源之一,其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量不容忽视。基于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范围,构建了相应的评估体系。根据该体系评估了四川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情况,结合评估结果,探讨了减少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的途径,为其减排提供参考依据。

“慕课+”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学概论”课程为例 下载:98 浏览:442

汤大北 张清媛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教育部要求教育体系建设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慕课教学方式正是响应教育部号召,提升医学院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慕课+"教学法是以慕课为基础,辅以线下一种以上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扬长避短地推进了教学改革。本文分析了"慕课+"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优势,并以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学概论"为例,探讨"慕课+"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力争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慕课+"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3 浏览:510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的集污性能 下载:70 浏览:489

吴彦飞1,2 张清靖2 桂福坤1 张泽坤3 陈庆龙4 冯德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八边形养殖池内的污物聚集特点,本研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潜水推流器不同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 (中垂线模式:d1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池壁之间的距离,a1为八边形养殖池长边边长;对角线模式:d2为推流器叶轮轴线中点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a2为八边形养殖池排污口与最近的短边边长之间的距离)、推流器数量n和布设模式对八边形养殖池内污物聚集的影响。试验利用高清相机记录养殖池内的污物分布情况,并使用MATLAB分析计算污物与池中心的距离。实验中通过比较不同工况下污物与池中心距离的最大值的大小,衡量养殖池集污性能的优劣。结果显示,潜水推流器的布设角度θ、布设距离比d/a、推流器数量n以及布设模式都影响池内污物聚集的效果。在本研究设置的布设距离比工况下,潜水推流器布设角度θ为45°时集污效果最优,而当布设角度θ大于70°时,随着布设角度增加,八边形养殖池周边出现集污死角,残饵及粪便距离排污口中心变远且饲料离散程度变大;在30°、40°、45°、50°工况下,污物聚集效果随布设距离比d/a的增大逐渐增强,当布设距离比为1/2时集污效果最好。养殖池集污性能随潜水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整体呈现增强的趋势,尤其是潜水推流器数量从1增加至2时,集污性能明显提升,但是持续增加后,集污性能不再有明显的提升。其余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角线布设模式下的养殖池集污性能明显优于中垂线布设模式。研究表明,潜水推流器采取对角线模式,布设时不少于2个,布设角度θ为45°附近,此时八边形养殖池集污性能较优。研究结果可为八边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的布设方式提供依据与指导。

亚洲草鱼群体的差异甲基化分析 下载:75 浏览:448

魏上1,2 谢玲莉1,3,4 朱华5 张清靖5 沈玉帮1,3,4 徐晓雁1,3,4 李家乐1,3,4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为探究水产养殖过程中DNA甲基化对亚洲草鱼群体人工驯化与环境选择适应的影响,本实验对亚洲范围内8个地区的养殖和野生草鱼群体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测序序列经质控后比对到草鱼参考基因组上,并进行差异甲基化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化测序共获得308.15Gbp测序数据,平均测序深度31×,平均比对率62.97%。对5个养殖群体分别与野生背景群体间进行差异甲基化分析,共发掘出76422个差异甲基化位点、373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195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差异甲基化基因被注释到血管生成、神经嵴细胞迁移、T细胞分化、颅骨系统发育、肌肉细胞发育等GO功能分类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黏附连接、Notch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在这些功能注释的基因中,有许多与神经、免疫、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如sema3d、sema5bb和nrg2a等。本研究进一步对表观遗传修饰在草鱼人工驯化和环境选择适应作用机制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为保存和科学利用草鱼种质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基础数据。

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的流场特性 下载:24 浏览:256

吴彦飞1 冯德军2 曲疆奇1 贾成霞1 桂福坤2 张清靖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为了探究潜水推流器作用下大型圆形养殖池内的水动力特性,利用研发的无人船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系统现场测定了潜水推流器数量(n=2、4)对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h=1.5,2.0,2.5m)流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推流器数量为2个时,大型圆形养殖池1.5、2.0、2.5m水层池边流速分别为0.4、0.3、0.1m/s,当推流器数量为4个时,1.5、2.0、2.5m水层池边流速分别为0.6、0.4、0.3m/s;水平方向上,养殖池流速随着池边缘距池中心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垂直方向上,流速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平均流速分布显示,无论利用2个还是4个推流器推流,都能在养殖池内产生旋转流,但高流速仅仅在养殖池边缘附近,且养殖池中心附近的流速接近于0,导致污物很难到达养殖池中心的排污口。研究表明,推流器数量与大型圆形养殖池不同水层流场分布特性密切相关,养殖池内不同水层的平均流速均随着推流器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圆形养殖池由中心到池壁均产生较为明显的流场分区现象,高流速区域分布在养殖池表层池壁附近;大尺寸圆形养殖池在初始水动力条件、推流器数量一定时,环流仅在池边产生,池塘中间位置产生环流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型圆形养殖池内潜水推流器布设方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eDNA技术的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位变化分析 下载:20 浏览:267

曲疆奇1 郝桐锋1,2 李永刚3 刘录民3 郝东生3 贾成霞1 张清靖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后新水域环境对鱼类群落的影响,采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首次对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宽度Shannon-Winner(Bi)和重叠Pianka指数(Qik)研究了鱼类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及生态位分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密云水库共检出86个鱼类物种eDNA信息,隶属14目21科68属,有3个鱼类eDNA信息仅注释到科、属级分类水平;鱼类主要栖息于水库底层(61.63%),以肉食性(43.02%)和杂食性(26.74%)摄食类型为主;PCoA分析显示,密云水库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ha多样性各项指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为1.15~9.25,均为中生态和广生态位种,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Qik>0.6的种对有517对,约占总种对数的14.15%;与历史资料相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鲤(Cyprinus carpio)等增殖放流鱼类仍为水库主要经济鱼类。研究表明,蓄水后营底栖、以肉食性和草食性为主要生活策略的水库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彼此之间竞争明显。

城市轨道交通中5G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下载:38 浏览:1557

张清奇 《交通技术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无线通信的稳定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它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各项功能政策的顺利实施。5G通信技术具有延时低、传输效果好的优势。将其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车通信中,能够为人们提供高效、快速且便捷的出行环境。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资本主义物质生活改善与人民地位关系浅析 下载:168 浏览:1944

张清洪 张清贵 涂文艳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均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它。笔者从资本主义人民物质生活改善与人民地位关系研究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方法,论述资本主义存在其内在固有的、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得出资本主义改善人民生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精英统治、缓和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维持劳动力所需。由此得出本主义的发展逃不出“两个必然”的历史结局的结论。

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 下载:159 浏览:1477

张清鹏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3年12期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措施,旨在提高项目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文中详细讨论了造价估算、风险管理、质量控制、项目管理方法、技术培训以及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的关键要点。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得以全面了解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成功所需的综合管理策略。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风险,还确保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下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重庆长寿沙田柚为例 下载:143 浏览:1573

罗颖 王榆佳 李杰 刘任劼 张清影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5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我国农产品品牌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农产品品牌及重庆长寿沙田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剖析重庆长寿沙田柚品牌形象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找到一条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通用之路。

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下载:163 浏览:1936

张清 《生物技术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及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实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然而,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学实验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使其无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下载:157 浏览:1775

​张清 《生物技术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及对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多的了解。然而,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实验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使其无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