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设计心理学视角下老年无障碍产品设计研究 下载:31 浏览:270

刘典财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从设计心理学视角思考,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老年无障碍产品设计启示。通过案例法分析嘉兰图S728老人手机和老年人开门式浴缸,阐述在老年人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产品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以及情感化需求方面等问题。由案例分析得出启示,丰富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研究,为未来老年产品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路。老年产品设计开发可分为三个阶段,设计前期深入挖掘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中期结合无障碍设计原则,设计后期应从情感化的角度思考完善设计。

基于情节记忆的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下载:59 浏览:321

宋晴 何静 《设计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改变训练儿童记忆玩具过于单一的情况。以记忆加工模型中原型匹配理论模式识别为背景,总结记忆训练方法对儿童玩具设计的指导作用,将情节记忆应用于玩具的设计中。设计一款基于情节记忆的儿童玩具来训练提升学前儿童的记忆力。以情节记忆为指导进行玩具设计可以为提升儿童记忆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关系——以图式的认知经济性为分析视角 下载:86 浏览:487

蒋舸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在非典型信息成果和非传统利用方式大量出现的背景下,正确认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具体知识产权部门法和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为代表的兜底规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兜底规范被频繁用于调整新型创新活动的现象引发了顾虑,但停留在本体论层面的研究并不能为纠偏提供完善的指引。激励创新是高度复杂的认知任务,其完成离不开认识论层面的分析。具体知识产权部门法代表高效的图式化认知,能为解决细分创新领域的认知难题提供结构化经验,大幅提升认知效率。兜底规范则代表迫不得已的非图式化认知,所提供的经验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无法与具体知识产权部门法媲美。创新规则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在谨慎对待信息产权扩张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发展图式,而非放任兜底规范的滥用。

基于模块化的儿童床可成长性设计 下载:32 浏览:181

黄博韬 王鑫 《中国设计》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儿童床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究与应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提供实践方向。以模块化设计理论、儿童心理学和可成长性设计方法为指导,通过用户市场调研和比较分析法对0-12岁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性、儿童床产品的需求与功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儿童床家具提出可成长性设计方案,做出合理的模块设计划分。可成长性设计应用到儿童家具,有利于满足不同阶段儿童使用需求的变化,提高儿童家具产品的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

电动牙刷设计中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下载:16 浏览:197

龙婷薇 《设计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让电动牙刷更好地融入市场,帮助用户更好地呵护口腔健康。文章站在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对电动牙刷的外观和用户操作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当下电动牙刷在视觉形态和操作设计在用户心理上的优势劣势,为电动牙刷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方向,帮助企业和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科学合理的产品。

基于产品可用性的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下载:18 浏览:408

李晶 《设计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在目前工业设计本科专业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保证产品可用性的设计心理学教学思路,并以热水器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教学过程。通过产品设计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为更加系统地探讨教学模式做出基础研究工作。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工程叉车涂装设计方法探究 下载:19 浏览:200

皮正阳 刘晓颖 《设计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以工程叉车为设计实例,对色彩心理学在工程叉车涂装设计方法理理论及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对现有叉车色彩应用方向及现状、存在缺陷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色彩心理学相关研究方法等探讨工程叉车外形设计的色彩调和比例与方法,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色彩心理学在工程叉车的应用可以帮助大型叉车设备实现色彩搭配应用与外观造型上的突破,对外观与功能有双重提升且满足用户对于情感和功能的双重需求。

歌唱心理与音乐表演探究——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 下载:97 浏览:505

江伟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声乐的学习和演唱的过程是歌唱的技术技巧,个人心理素质,艺术的修养对人生的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歌唱的技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学习的歌唱从技巧方面掌握的都是一样的,都必须通过自我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中掌握好技巧的,使歌唱心理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一个实体,从而发挥其能动性,并能避免歌唱者在实际的演出中导致不利影响。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 下载:28 浏览:374

李宝伟1 蒋丽丽2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文章旨在借助对行为心理学中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应用,指出利用产品设计可以有效引导用户的行为。文章首先对于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设计领域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引导用户行为方式的产品设计可以从感官层面与操作层面进行切入。通过分析,得出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依据行为心理学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结论,其方法是通过物理结构限制因素对用户形成约束、通过感官触动对用户形成刺激。

交互设计在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333

林维章 储蕾芳 《中国设计》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合适的交互设计使学前儿童获得更有效的古琴教育。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提出交互设计需求,并结合交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践。以APP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交互设计与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相融合。基于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定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特点,并通过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利用交互设计对传统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改善。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下载:67 浏览:383

邢渊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传媒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指明,传媒通过影响受众的态度进而塑造了国家认同。态度包括认知、行为和感觉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在认知层面,传媒参与自我图式的形成;在行为层面,传媒制造从众;在感觉层面,传媒利用画面强化感性思维。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成立。

论社会心理学视阈下传媒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下载:73 浏览:385

邢渊渊 《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传媒是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指明,传媒通过影响受众的态度进而塑造了国家认同。态度包括认知、行为和感觉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在认知层面,传媒参与自我图式的形成;在行为层面,传媒制造从众;在感觉层面,传媒利用画面强化感性思维。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成立。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学习空间室内设计 下载:87 浏览:439

杨淘 王曌一 《中国设计》 2018年3期

摘要:
学习空间通常指进行学习活动的室内外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空间,如图书馆、展览馆等,还有校园中的教室、实验室等。学习空间的构建是实现教学变革的基础,在科技发展为重点目标的21世纪,学习空间设计应更趋于多元,传统封闭的教室环境气氛枯燥,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怀。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环境特征和要素的体验,其研究的课题都来源于实际问题,该文主要结合环境心理学理论中的个人空间与领域感等方面通过分析环境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找出对学习具有正面影响的环境属性,提出提高学习效率、综合各种教学方法的学习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2017年中国音乐热点现象述评 下载:97 浏览:513

张璐 周轶凡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纵观刚刚过去的2017年,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聚焦社会艺术教育,推行以人为本的国民艺术素养教育,这些带有明显新时代标签的中国音乐现象显得格外令人关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快速成长,艺术教育普泛性推广;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学科交流融合探索相互促进;跨学科构建知识体系对学科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音乐产业依旧活跃,流媒体逐渐走出单一模式,通过开发新的数字音乐服务产品增加音乐产业附加值。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25 浏览:298

叶宝娟 马婷婷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考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焦虑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社交焦虑—抑郁这一中介过程中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作用的纵向研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载:13 浏览:181

刘明矾1,2 徐娅婷2 彭丹丹2 武厚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为了明确气郁体质对女性抑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纵向设计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气郁体质和抑郁之间冗思的中介作用和生活应激事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8名女大学生进行追踪,通过间隔一年两个时间点的纵向设计,对女性的气郁体质、抑郁、冗思及生活应激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气郁体质可以显著预测女性一年后的抑郁水平;冗思在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的影响中起纵向中介作用;生活应激事件调节了气郁体质对一年后抑郁作用的直接路径和后半路径。结论:气郁体质与抑郁之间的纵向中介调节模型成立,这提示气郁体质的女性可以通过减少冗思,优化应对生活应激事件的方式来改善抑郁。

中国空间隐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下载:41 浏览:293

吴悦 李朝旭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通过CiteSpace对空间隐喻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始于1999年,经历了起步探索期、爆发期,现进入平稳深化期;学科分布以语言学为主,文学与心理学为辅;多数研究者更倾向单次独立研究而缺少持续与合作研究,仅构成一个作者群,另外也有一些小合作团队,只局限于两人合作,合作力量较弱;各机构之间合作缺乏;研究热点集中于空间隐喻、隐喻、认知、意象图式、空间、映射汉语、隐喻拓展等,近年来转向了概念隐喻、道德、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和具身认知,且具身认知持续至今;空间隐喻研究主要围绕空间隐喻、认知语言学、意向图式、方位词、映射、隐喻、认知和具身认知这八个主题开展。由此可知,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展学科范围、加强各作者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探索其他研究热点。

Braine心理逻辑理论述评 下载:70 浏览:324

胡竹菁 胡笑羽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该文对Braine提出的在推理心理学研究领域占居重要地位的"心理逻辑理论"做了综合述评。"心理逻辑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构成"心理逻辑理论"基础的一组推理规则图式、将推理规则图式应用于推理过程的推理方案、实际应用意义。Braine认为他和他的同事于1984年设计并实施的以"自然推理系统"所含各推理规则为实验材料的实验结果支持该理论的基本观点。

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干扰效应的眼动研究 下载:61 浏览:335

王丽红1 闫国利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掩蔽刺激的干扰效应进行了探讨。两个实验分别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探测了汉语阅读眼动研究中移动窗口范式和中央凹掩蔽范式下四种掩蔽条件(星号掩蔽、繁体字掩蔽、相似汉字掩蔽和控制条件)的干扰作用。两个实验比较一致的支持了在两种范式呈现条件下星号掩蔽材料的干扰效应较小,而繁体字和相似汉字的干扰效应较大。

青年人和老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眼动研究 下载:69 浏览:426

王敬欣1 谢芳1 张阔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利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老年人与青年人加工情绪图片过程中的注意偏向及再认成绩。给被试同时呈现积极、中性及消极情绪图片,分为注意和记忆两部分任务。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分析发现,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表现出对积极图片更大的注意偏向,且在随后的再认过程中对积极情绪图片的再认正确率更高。结果支持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说明中国老年人同样存在"积极效应",情绪加工过程中能够通过选择偏爱的积极情绪信息来适应老化。
[1/14]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