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脑干胶质瘤手术切除的路径选择 下载:84 浏览:502

​董桂江 田新华 孙瑾 杨芳裕 林晓宁 黄延林 童俊江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脑干胶质瘤是指病灶中心位于脑干的一类胶质瘤的总称。目前手术仍是脑干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特殊的解剖结构及重要的生理功能使得脑干胶质瘤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现围绕脑干胶质瘤手术切除的安全进入区及手术入路选择综述如下。

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术入路的选择和疗效分析 下载:86 浏览:513

​谭源福1 肖绍文1 张超元1 吴雪松2 陈志毅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显微切除术治疗岩斜脑膜瘤患者59例,其中单次手术患者55例(93.2%),二次手术患者4例(6.8%)。手术入路包括:颞下经天幕入路17次(27.0%),乙状窦前经岩嵴入路17次(27.0%),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9次(46.0%)。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按随访结束时患者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判断患者的预后,统计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59例肿瘤中获全切除31例(52.5%),次全切除19例(32.2%),大部分切除9例(15.3%)。患者首次围手术期均存活。随访患者55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3~131个月,平均42.6月。发生永久神经功能损害16例。11例患者复发进展,6例行伽玛刀治疗,1例放疗,4例再手术。死亡2例,均死于复发再手术后。5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13例。肿瘤大小、脑干水肿、术前KPS评分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采用适宜手术入路、手术策略和技巧,岩斜脑膜瘤显微切除术的疗效确切。

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297 浏览:2923

康聪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8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为参照组41例与研究组41例,参照组应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天、2天、3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研究组治疗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中采用前外侧入路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使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不同手术入路对脑肿瘤患者的IL-8、MBP、ETS-1、NSE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401

尚金星 《肿瘤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并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脑肿瘤患者的IL-8、MBP、ETS-1、NSE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共100例,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颅底入路组、前额入路组、枕颈入路组和经额颞入路组,每组各有24-26例不等,比较手术前后各组患者的IL-8、MBP、ETS-1、NSE水平、疼痛程度及肿瘤切除率。结果: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IL-8、MBP、ETS-1、NSE水平均较手术前高,但接受不同手术入路患者术后IL-8、MBP、ETS-1、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术前明显增加,其中其中颅底入路组较其他入路组更明显(P<0.05)。术后第7天,各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其中前额入路组和经额颞入路组疼痛程度降低幅度更大(P<0.05)。本次研究中,肿瘤总切除率为89.00%,其中颅底入路与前额入路肿瘤切除率较高(P<0.05)。结论:患者脑肿瘤位置不同,选择的入路方式也不同,选择预与之相适应的手术入路,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改善血清指标,从而确保脑肿瘤的切除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