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日本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所及其计量分析实践简介 下载:14 浏览:270

郑颖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科技政策是科技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许多科技发达国家均已经成立政策智库来协助政府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近年来,作为日本政府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咨询机构,日本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NISTEP)基于科学数据定期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及系列研究报告已经成为日本各级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参考。本文总结分析了NISTEP的主要研究方向与科学活动,探究其重要数据来源及获取方法,揭示其重要研究案例的指标体系构成,以全面展示NISTEP以客观数据为基础的科研成就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有适应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科技情报的强力支撑。而NISTEP的成功经验可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政策情报的研究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政策智库提供参考。

从学术论文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下载:37 浏览:346

孙林 许边疆 《设计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自高考恢复以来,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一直遵循着学术论文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学术性论文教学模式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而报告书模式则是将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论文选题合二为一。实践表明,毕业设计报告书既有学术论文的诸多优势,又能将毕业设计实践与理论应用相统一,激发了学生写作潜能与热情,是一种更适宜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模式。

研讨会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422

王春阳 《设计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中置入研讨会课程形式。通过课程编排将研讨会形式导入到课程中,将理论知识点通过精简的课题融入研讨课中。在课程中能加强学生们自我的参与度,学生会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将个人理解直接体现在作品中。通过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安排,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这体现了研讨会形式的课程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的重要意义。

基于CO-OP的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多维实践教育平台构建研究 下载:67 浏览:387

许琴1 贾良权2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12期

摘要:
普通高校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使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突破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毕业时更具职业竞争力,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充分调研CO-OP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实践少、合作教育开展困难的问题,提出从"基础实验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研训练平台"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四个维度搭建多维实践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综合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习环节及校企联合教研环节,完善校内实验实训的建设和运作管理,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提供先导基础,增进校企双方的多方面合作,做到相互间的协调、互通互利、资源共享。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转型实践探索 下载:66 浏览:393

刘兵 李用俊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转型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电子商务专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该对策中包含"开放办学制度创新计划"、"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计划"、"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计划"、"应用研究水平提升计划"、"教学研究计划"等六大计划。

基于高校改进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思考 下载:63 浏览:420

赵晓培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4期

摘要:
自教育部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这一项常态工作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解读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找到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从而完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下载:28 浏览:318

杨刚要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摘要: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实现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主动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重要抓手。通过客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等三个层面提出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20年发展概略 下载:63 浏览:343

阮东 《物理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2018年是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创立20周年。基础科学班最初是物理系、数学系和高等研究中心于1997年底向学校提议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本科生培养项目,旨在探索一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1998年首次招生。基础科学班的主要特点是:(1)同时强化数学、物理基础,数学课与物理课地位等同;(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选择学科与导师做科研训练;(3)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今后发展方向。本文回顾了基础科学班20年的探索与发展,总结了它的办学理念、指导方针、培养模式,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科学班20年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69 浏览:337

阮东 尚仁成 熊家炯 吴念乐 《物理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数理基础、科研训练、自由发展"是基础科学班一流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基础科学班20年探索与实践,在因材施教、基础学科人才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追溯了基础科学班的创立与发展,总结了它的办学理念、指导方针、培养模式,以及一些具体的做法,旨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科研训练是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近20年清华物理系学生的seminar 下载:95 浏览:337

李师群 《物理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引导大学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是进步的教育理念,科研训练对大学本科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清华大学物理系自成立以来很重视学生的科研训练,针对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的总出发点即是给予学生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在理论和实验方面踏实的教育和训练。在1998年开始的"基础科学班"正式将科研实践(seminar课)列入培养计划,并在2009年建立的"清华学堂物理班"中seminar制度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本文详细介绍了清华物理系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历程和理念。

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本科生研讨课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38 浏览:351

李和平1 李静1 贾垭楠2 《物理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出发,以"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本科生研讨课为依托,进行了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包括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与具体组织实施。该课程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课程教学,不仅营造了互动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了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而且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记录和分析,建立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这对于"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性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于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下载:51 浏览:370

王光颖1 梁忠环2 于振邦3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行业合作式经营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用人需求也由单一专业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尤其对于跨境电商企业,不仅需要电商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多语言能力的人才。本文将根据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工作室的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创新,提出基于工作室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智能指导策略研究 下载:51 浏览:397

杜梅 曹蔚然 高峰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近年来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了改变这种趋势,在"智慧教育"大环境下,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专业性特点及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移动指导平台一体化实施方案及指导策略,并搭建出移动指导平台。该指导策略理论依据充分,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将策略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对于改善毕业设计指导的现状效果明显。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本科生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58 浏览:474

孙庚1,2 冯艳红1,2 于红1,2 崔春雷1,2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目前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本科生能力评价方法。分析了能力评价体系的指标;编写皮尔逊相关系数软件,证明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各指标按照不同能力类别进行划分,编写主成分分析软件,最终得出五类能力指标。利用这五类能力指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比对,得出结论,能力评价结果排名靠前的学生都是就业质量非常高的学生,并非传统的评价方法中排名靠前的学生,表明本文提出的能力评价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能力。

着眼“三个强化”重构军校本科数学课程体系 下载:44 浏览:298

汪泽焱 郑琴 《数学应用》 2020年11期

摘要:
针对当前军校本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入手,着眼强化数学基础,完善教学内容,构建先修课、大纲课和拓展课三层递进的本科数学课程体系;强化学习过程,优化教学设计,打造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联动式教学模式;强化实践应用,培养创新能力,搭建学员"俱乐部+"育人平台.实践表明,这种"三个强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和对应的举措对提升军校本科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员创新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工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具有参考意义.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载:94 浏览:507

邹莹 刘磊安 杨灵 倪宇 赵爱芹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为顺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完成课程体系的转型,本文对该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已有的课程教材进行研究,设计了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侧重技术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并由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思维导图,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升本科生“统计计算”课程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学探索 下载:42 浏览:265

孙佳楠 《数学应用》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统计计算"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教师在课堂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点借助R语言进行直观化演示,对内容难点采用一体化上机实验教学,对实际案例组织研讨式互动教学,并重视一题多解的课堂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其学习基础、增强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全面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二级学院的分配方案中的数学建模及思考——以同时承担公共课教学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二级学院为例 下载:70 浏览:406

梁海华 房亚兵 方刚 《数学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在当前国内各高校陆续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大锅饭工作模式的背景下,结合既有公共课教学部又有本科专业的二级学院的师资结构特点,根据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建立教学基本工作量模型、排课优先顺序模型和酬金分配模型,并进行逻辑推理和理论分析,为决策者制定分配制度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科数学专业课程中教学案例的创新探索 下载:74 浏览:413

李坤 《数学应用》 2018年10期

摘要:
本科数学专业课程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要适当选取部分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下载:88 浏览:225

董梦晨1 王学贤2 刘东然3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和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不断与高校实际应用深度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给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差异性,摸索出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