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 下载:80 浏览:438

汪德才1,2 郝培文3 乐金朝1 孙杨1 张庆4 《新材料》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深入认识冷再生用乳化沥青材料特性及其残留物作用机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重复蠕变试验,在高温蒸发方式和低温蒸发方式两种不同条件下制备乳化沥青残留物。并通过变化乳化剂种类、用量以及添加改性剂方式改变材料组成,结合方差分析,探析不同材料组成及制备方法对乳化沥青残留物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用量及制备方式对乳化沥青残留物高温流变性能有显著影响;残留物车辙因子与温度呈幂函数关系,高温蒸发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车辙因子变化特征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存在明显差异,而低温蒸发条件下变化特征与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相一致,高温蒸发条件会降低乳化沥青残留物PG分级温度;高温蒸发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第1 s加载阶段表现为非规则曲线变化特征的粘弹性流体特性,这与低温蒸发条件下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的流变特性并不一致;普通乳化沥青残留物同一蒸发条件下采用车辙因子与蠕变柔量评价其高温性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提出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获取应采用低温蒸发方法,高温性能评价指标应采用蠕变柔量。

唐山市丰南区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下载:90 浏览:436

段志豪1 温海燕2 曹中华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选用唐山市丰南区水资源配置资料,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三条红线"指标作为目标条件,各子区各用户需水量和供水量为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出唐山市丰南区生态优先和经济优先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该水资源配置方案可有效缓解唐山市丰南区的缺水形势,对其他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参考价值。

宜昌市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的物种推荐与搭配探讨 下载:84 浏览:515

郭萍1 夏栋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7期

摘要:
以宜昌市龙泉镇某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生态学调查方法对边坡重建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植被生态修复样地内植物种类计15科24属2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居多,分别为5种和6种,其他都是1科1种。根据植被调查和文献统计的结果,筛选出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先锋物种为:狗尾草、狗牙根、铺地榕、高羊茅和竹叶草。在筛选先锋物种的基础上,考虑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陆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为快速达到边坡复绿效果,提出了植被恢复物种搭配组合。

伊洛河流域样区不同坡度下水土和土地利用多样性特征 下载:62 浏览:297

郭漩1 张学雷1,2 任圆圆1 《土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探索坡度与不同地学要素间相关关系,选取河南省伊洛河流域8个典型县域作为研究样区,在2 km×2 km网格尺度下,以不同的仙农熵变形公式计算坡度、地表水体、土壤、城镇建设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等地学要素的空间分布多样性,并利用互熵关联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索坡度与各地学要素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地表水体与坡度间相关性强,除主要分布在低等级坡度外,地表水体在15°25°中高等级坡度的山谷地区也较多分布。(2)不同等级坡度与各土类间75%以上的相关系数大于0.500,每种土类都趋向集中分布在某些坡度等级上,两者相关关系紧密,不同等级土壤类型的划分及分布也与坡度分级有关。(3)城镇化土地利用类型与0°8°适宜坡度间相关性强,适宜坡度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高于对交通运输用地的影响。综上,坡度与水土、城镇化土地利用等要素间关系密切,是影响地学要素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因素。

超声波强化酶法提取污泥蛋白研究 下载:61 浏览:486

高健磊 李超 闫怡新 丁静雨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试验对象,对超声波预处理强化中性蛋白酶提取污泥蛋白质的效果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超声波预处理后,污泥酶解蛋白提取率可提高40%左右,污泥脱水性能也提高了80%以上。响应面分析表明,超声强化酶解污泥提取蛋白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 H=7.4、酶加量4 500U/g、酶解时间4h、酶解温度48℃,此时最佳蛋白提取率可达35.9%。

实验演示法在《环境监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 下载:81 浏览:1054

魏东 黄林显 冯锐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控制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已经发展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针对环境监测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操作性强和学生无法紧密参与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演示法教学模式,通过现场实验演示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对课堂的自主参与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方法能有效带动环境监测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发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及故障排除措施 下载:72 浏览:776

张进 王玉龙 杨海瑞 《中国仪器》 2024年6期

摘要:
发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化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实时数据监测、过程优化、故障预警和诊断、安全管理以及远程操作和维护等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随着设备复杂度的增加,仍然存在各种故障问题需要及时排除。在故障排除方面,针对常见故障如传感器故障、控制器故障、显示屏故障、电源问题和环境因素,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发电厂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及故障排除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大型分析仪器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下载:187 浏览:1944

常明慧 李士伟 邱琪 刘长春 于欣艳 《中国仪器》 2022年6期

摘要:
高校大型分析仪器不仅在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将大型分析仪器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将成为 “新工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高校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制度尚不完善。本文分析了大型分析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载:275 浏览:2771

邱琪1 张哲1 王士龙1 孙绍芳2 《中国仪器》 2021年7期

摘要:
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根据环境专业及《仪器分析》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应用及发展现状,拟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将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设备少、费用高、实验复杂、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使学生充分学习、亲身体验本专业的实验与实践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大型仪器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 下载:287 浏览:2899

刘长春 王晓军 《中国仪器》 2021年7期

摘要:
由于环境问题的备受关注,大型仪器实践教学成为环境类专业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仪器分析实践教学中,并结合现有的大型仪器,选取适合本院学生的实验教学项目,采用网上虚拟仿真实践授课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仪器分析课程中学生上机困难、实验条件有限等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针对性地熟悉各类大型仪器的原理和操作。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目标的构建 下载:118 浏览:1492

赵艳侠 刘英豪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3年5期

摘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为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上)”的课程大纲修订过程,从工程认证下的课程目标改革方向、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等方面开展讨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调整提出了与毕业要求对应的课程目标。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课程大纲及相应的课程目标的修订提供参考。

基于OBE 理念及工程教育认证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上)”教学改革探究 下载:190 浏览:1864

刘英豪 赵春辉 李合莲 韩雪梅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OBE理念为引导, 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于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课程的教学中。以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并改革课程体系,对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课程教学措施进行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以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环境类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研究-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 下载:311 浏览:3159

刘英豪 赵春辉 李合莲 韩雪梅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针对我国高校当前思政教育的要求,环境类课程思政是近年来环境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如何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实现价值引领、促进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环境类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本文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例,提出了现有环境类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课程思政设计、实施路径、建设过程的相关思考,为传统环境类课程在新时代实践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提供借鉴。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下载:117 浏览:1171

李旭光 宋雯 《物理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问题,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的实施问题。提出利用好课程和课后多个渠道,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技能和德育协同发展的人才。结合《物理化学》教学实践,提出了思政改革的具体策略,以供同行在思政教育方面参考。

《无机及分析化学》思政元素探究 下载:143 浏览:1526

任小花 张馨文 张芬芬 《化学研究前沿》 2023年8期

摘要:
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从科学家励志故事、化学原理、环保理念等方面挖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梳理教学目标与思政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环境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148 浏览:1732

李士伟 常明慧 张馨文 《化学研究前沿》 2022年12期

摘要: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环境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是以后学习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个性特异的“00”后学生,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课程特点和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改革,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应用 下载:287 浏览:3000

李士伟1 常明慧2 邱琪3 《应用化学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广泛。它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本文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在更多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下载:137 浏览:2311

张馨文 潘利 冯成业 张文智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1年5期

摘要: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林学、动物科学(医学)、食品科学、园林(艺)、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石课程。本文从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改革考核方式五个方面形成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新体系,最终达成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