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均匀设计法优选山茱萸九蒸九晒炮制工艺 下载:40 浏览:255

马彦江1 陈天朝1 鲁静1 于兰兰2 王娇3 姚超4 牛晓静1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优选山茱萸最佳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方法:以水浸出物、多糖、莫诺苷、马钱苷、5-羟甲基糖醛(5-HMF)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黄酒用量、焖润时间、蒸制时间和蒸制次数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确定山茱萸最佳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结果:山茱萸最佳九蒸九晒炮制工艺:黄酒用量为药材的15%、焖润时间为1.5 h、蒸制时间为1.5 h、蒸制次数为9次。结论:优选所得炮制工艺稳定可行,为规范九蒸九晒山茱萸炮制工艺和炮制品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并为传统炮制技艺的传承开发提供科学基础。

炮制对山茱萸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452

鲁静 陈天朝 马彦江 牛晓静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索炮制对山茱萸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酒蒸法制备酒萸肉,应用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生品及炮制品中5-羟甲基糠醛(5-HMF)、莫诺苷、马钱苷的含量,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并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山茱萸经酒蒸后,新生成了5-HMF,酒萸肉中莫诺苷、马钱苷、还原糖的含量较生品分别减少了5.9%、3.9%和11.7%。结论:酒蒸工艺对山茱萸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成5-HMF,而莫诺苷、马钱苷、还原糖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响应面法-中心复合法试验优选炒牡丹皮炮制工艺 下载:43 浏览:480

韩宁宁 张振凌 林秀敏 孟冉 刘爽 夏云岭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优选炒牡丹皮炮制工艺。方法以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浸出物的含量及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中心复合法对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优选炒牡丹皮炮制工艺。结果炒牡丹皮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235℃,炒制时间5 min。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及浸出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5%、0.92%、0.22%、1.68%、21.64%。综合评分预测值94.25分,实测值97.02分。结论较传统炮制工艺相比,优选出的炒牡丹皮炮制工艺综合评分较高,重复性好,且稳定可靠。

基于内毒素特异质模型的何首乌毒性与炮制工艺研究 下载:61 浏览:493

薛琪1 翟文泽1 任晶2 孙飞2 王淑美2 梁生旺3 陈超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基于内毒素特异质肝损伤模型,考察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以优选何首乌最为安全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无毒剂量的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2.8 mg/kg)制备内毒素特异质模型大鼠,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均灌胃给予12.96 g/kg不同炮制程度(0、8、16、24、32 h)的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各给药1次,检测大鼠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在灌胃给予不同炮制程度的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后,正常SD大鼠上,未见明显肝损伤作用,炮制24 h,32 h组ALT,AST值低于正常组;在内毒素特异质模型上,生首乌的ALT,AST值显著升高,炮制8 h,炮制16 h的ALT,AST值均高于正常组。结论何首乌以常压炮制32 h最为安全。

炒焦类中药历史沿革及差异性分析 下载:77 浏览:506

王玉霞1 徐瑶1 夏满琼1 兰泽伦2 周霞1 万军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2期

摘要: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最具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之一。中药炮制研究是连接中医和中药的桥梁,也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节点。炒焦是中药炮制特色之一,中药炒焦后原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含量降低或增加,同时生成新成分,增强原有功效或产生新的作用。对历代炒焦中药进行梳理,主要分析其炒焦前后功能与主治、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相关性及差异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炒焦类中药提供借鉴。

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的比较 下载:478 浏览:39

张素清1 李敏2 虞立2 范红晶2 郑丽萍2 张宇燕2 《中国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建立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中β-谷甾醇的含量差异。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优选测定波长、显色试剂用量、显色时间及显色温度,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半夏3种不同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结果:确定了β-谷甾醇显色的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20 nm,加浓H2SO41.0 mL,并于50℃水浴显色4 min,建立β-谷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0 1x+0.026 1,R2=0.999 3,β-谷甾醇在10~7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3种半夏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780、1.172、0.844 mg/g。结论:半夏3种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清半夏最高,法半夏其次,姜半夏最低。结果可为半夏炮制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临床上选用半夏组方提供了较好的实验参考依据。

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影响及药学分析 下载:152 浏览:1689

祁琳洁 徐盼盼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9期

摘要:
分析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21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以2022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时间,收录该阶段我院收治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n=50),以电脑抽号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对前组提供生半夏,对后组提供清半夏,对比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血清浓度等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治疗效果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与清半夏对比,生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的效果更佳,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血清浓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张仲景所用“火制”炮制法原貌的考证 下载:95 浏览:515

朱雅凡1 孙紫薇1 屈会化2 赵琰1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期

摘要:
张仲景经方效如桴鼓,其疗效与药物炮制的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籍、文献进行考证,探究张仲景所用炙、炮、熬、炒、烧五种火制法的原貌,以理解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提高经方运用水平和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药效影响 下载:152 浏览:1693

朱明玉 《中国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中药炮制通过特定工艺改变药材性味与成分,提升药效并降低毒性。炮制过程中,药材化学成分经历水解、异构化、氧化等复杂反应,影响药物性味、归经及药效。研究表明,炮制能增强或改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改善储存和使用性能。同时,炮制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深入探索中药炮制化学变化及其药效影响,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加强炮制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中药质量与安全性。

浅析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 下载:152 浏览:1556

李皎君 《中国中医药》 2024年7期

摘要:
中医作为我国的国粹,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但仍然熠熠生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热衷于接受中医治疗,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所具备疗效持久、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赢得了广泛的医疗专业人士和患者群体的一致好评。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作为中医学的一个核心部分,其广泛的应用为推动我国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本文针对中药优势特色鉴定和炮制技术的特点开展论述。

常见中药炮制工艺及现状分析 下载:154 浏览:1451

李学军 《中国中医药》 2024年6期

摘要:
中药炮制工艺是中药领域的一大特色,在中药材加工中,技术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中药标准化的关键所在,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分析中药炮制工艺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着诸多不完善之处,还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保障中药炮制的质量和成效。同时,针对常见中药炮制工艺进行分析,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中药炮制对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下载:654 浏览:4168

刘蓉 张悦 张秀兰 《中国中医药》 2023年9期

摘要:
观察中药炮制对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我院2023年1月-2023年8月160位接受中药制剂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中药制剂是否接受过规范化中药炮制处理均分为对照组(80位:常规炮制处理)与实验组(80位:规范化炮制处理),比较两组接受中药制剂治疗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验证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炮制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规范化炮制可确保药物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药传统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 下载:79 浏览:967

彭云娇 《当代中医药》 2024年11期

摘要:
在我国制药领域中,中药炮制历来是一门相对传统的制药技术,它是多代中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炮制技术、工艺方法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传承和创新中药的传统工艺。本文就此内容谈了相应的体会,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中药特色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分析 下载:101 浏览:1253

赵宝珠 《当代中医药》 2024年2期

摘要:
中药特色技术是中医药历代名家留给我们的瑰宝。传承创新是我们作为传承人的历史使命。并将所学灵活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大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关键字:中药特色技术传承运用创新文化自信作为一名年轻的中药人,非常有幸能够参加河北省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项目的培训。这为我的中药生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其中包括中药鉴定、炮制、制剂、养护以及处方点评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药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中,让中医药更好地为国人地健康保驾护航。1体会感悟热爱中医药事业,开拓眼界,提高标准意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细致深入研究,不急于求成,每天进步一点点。先社会效益再经济效益。提高文化自信,珍惜老祖宗传下来了的东西。

探讨中药饮片在不同中药炮制方式下治疗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效果 下载:176 浏览:715

常慧芳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在不同中药炮制方式下治疗风热感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德风热感冒患者90例开展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饮片治疗,并根据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分成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组、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将每组患者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治疗后结果比较显示,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组有效率的73.33%、76.67%,最终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组患者对治疗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炮制前分档组、水处理前分档组,三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热感冒患者采用水处理前联合炮制前分档方式下炮制的中药饮片治疗获得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效率,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及满意。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探讨 下载:166 浏览:1636

王欣 《当代中医药》 2023年1期

摘要:
中药的药性包括冷热温凉的属性、辛甘酸苦咸的味性,升降浮沉的趋向性、归经的引导性以及有毒无毒的作用性。中药的炮制对中药的药用特性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医学专家徐大春的药学理论指出,是药力强者,药性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发挥其优势,消除劣势,通过改变中药的药学性质,确保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下载:420 浏览:3193

梁杏梅 苏凤仙 杨艳娟 《中国中医药》 2021年11期

摘要:
研究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治疗的180例中药治疗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分析。采取随机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未经炮制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炮制后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及治疗有效率做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95.55%),P<0.05,(83.33<95.5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机率分别为(22.22%)、(4.44%),P<0.05,(22.22>4.44)。结论:对中药进行炮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机率,改善药性,使用药安全性得以提升。

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影响的分析 下载:95 浏览:2557

吴雪 《当代中医药》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旨在探究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方面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主要采取对比法以及资料调查法等进行研究,调取某地132例患者,均服用过相同中药饮片,由于中药饮片炮制前筛选方式不同,再据此进行分组,主要分为A组、B组以及C组三个组别。其中A组为水处理前分档组,B组为炮制前分档组,C组为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三组患者人数相同,各44例。最后将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比对。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相比于A组和B组,C组患者总有效率更高,达到95.5%。结论: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组的治疗效果更好,要求炮制中药饮片之前,必须严格进行水处理及炮制前分档,减少其中有毒的化学成分,提高实际疗效,取得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更快恢复健康。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下载:241 浏览:3005

周庆丰 《当代中医药》 2021年8期

摘要:
中药性论涵盖了中医虚热温凉的性质、辛甘酸苦咸的味性、起落浮沉的倾斜性、归经的指导作用,及其对有毒无毒物质的功效性。中医学炮制技艺对中医学的药性研究有着巨大的作用,清代中医药物名家徐大椿的《制药论》就认为,凡是药性较强人,药性无所不偏,偏之则有利必害。而中医学炮制技艺的重要目的正是在于取利去害,并利用对其药性的影响,以保证由中医学所炮制出的中医药物饮片在中医学临床应用的安全与效果。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下载:231 浏览:3180

谢木友 《中国中医药》 2021年7期

摘要:
分析中药炮制方法对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200例医院内科收治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使用未经炮制中药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炮制后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炮制后的中药相比于未炮制的中药,疗效更高且不良反应少,可在实际治疗中推广使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