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情绪社会分享动机与社会适应 下载:30 浏览:236

陈其锦 黄敏儿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探究情绪社会分享动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招募了305名大学生被试,要求被试回忆近期发生并分享了的积极和消极情绪事件,并报告与他人分享情绪的基本形态、分享动机,以及多项社会适应指标。研究检验了情绪社会分享动机问卷(SSMS)中文版的信效度,发现新版SSMS存在7个因子,即认知清晰、宣泄、影响他人、获得关注、共情、寻求支持、告知他人。7个动机因子中,认知情绪、宣泄、寻求支持和告知他人与社会适应指标有较强相关。积极情绪事件分享在影响他人、获取关注和告知他人等方面动机较强;负情绪事件分享动机在认知清晰和引发共情方面较强。而且,女性的宣泄动机较强,男性在获取关注上较强。负情绪事件分享时,女性有较强的引发共情动机。

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SSC评分、SAFE评分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433

肖丽 余玕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社交技能评价量表(SSC)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价量表(SAF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收的1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SC评分、SAFE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SSC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SAFE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社交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社会适应的动态性与情感体验的双重性——基于上海市老漂族的质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455

杨梨1 徐庆庆2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对20名上海市老漂族的访谈和观察,深入分析老漂族的社会适应过程及其情感体验。研究发现,老漂族的社会适应过程具有动态性特征,其适应程度逐渐加深,依次经历了初入社区的不适应阶段、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等行为适应阶段和观念上的文化适应阶段。同时,老漂族经历着消极和积极两种情感体验。"保姆型老漂"经历着照料孙辈的劳累、家庭矛盾的烦恼以及缺乏沟通的落寞,同时也会享受到家庭团聚、子女孝顺、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受养型老漂"在享清福中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继而积极寻求提高自我认同感的新途径。老漂族的适应过程和情感体验存在差异,这主要受到老漂族自身的性别、性格等内在因素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提供的社会支持等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生活数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及其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下载:117 浏览:1154

黄淑娥 《交叉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数学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本文发现生活数学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技能,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互动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对生活数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实践应用及其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初中德育中情感教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下载:155 浏览:1645

赖思情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和深刻变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日益关注的焦点。初中阶段,作为个体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德育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情感教育,作为德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们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情感波动频繁,心理需求多样且复杂。情感教育不仅关注学生们情感的发展与调节,更注重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德育中情感教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介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以贵州省M社区W个案为例 下载:165 浏览:1781

魏丽婷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本文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入手,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依据,了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儿童存在的环境适应、教育资源缺乏、隔代教养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具体的案例背景即案主的个人情况和社会情况切入,分析案主的问题,制定服务目标及策略,并对服务过程进行细致的解析,然后评估服务成效,最后总结在整个过程中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反思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载:244 浏览:2331

车孟巧 孟珍珍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有利于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

幼儿园劳动教育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下载:224 浏览:2333

冉芳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反观当下学前教育领域的诸项活动,劳动教育属于薄弱环节,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背离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亟待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其教育质量。幼儿园劳动教育有诸多价值,帮助幼儿完成诸项教育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其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旨在养育幼儿对人-我关系、人-人关系等社会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主张在劳动中获得成长,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动,需要尽可能构建更加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生活情境,本文旨在探究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存在的意义。

离异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以五位大一新生个案为例 下载:169 浏览:2014

陈鹏宇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3年1期

摘要:
单亲家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离婚率的增加,离异型单亲家庭大学生普遍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成都某高校五位离异单亲家庭大一新生为案例,探讨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变量。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有:人格特质、家庭经济状况、亲子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

浅谈培智学校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 下载:75 浏览:928

李翠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培智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阵地,肩负着培养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任。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特殊障碍,这严重影响他们融入社会。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儿童至关重要,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与未来发展。本文深入探讨培智学校中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助其融入社会。

探索社会故事法绘本在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意义及策略 下载:79 浏览:783

姜世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交障碍、沟通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刻板行为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导致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近年来,社会故事法绘本作为一种创新的干预手段,逐渐受到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对此,通过深入分析社会故事法绘本的特点及其与孤独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性,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期帮助孤独症儿童减少刻板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社会适应性准备的实践策略 下载:79 浏览:973

禹明珠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幼小衔接工作至关重要,需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方紧密合作,家长与教师共同肩负此任。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需充分尊重幼儿成长的自然规律,巧妙结合日常生活、校园教育和游戏活动,全面提升幼儿的自理和社交能力。我们需耐心倾听幼儿的心声,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护他们天然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社会经验。这样的全方位联动和教育方法,将有助于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迎接新的挑战。

体智能促进幼儿社会适应力发展的策略与研究 下载:78 浏览:925

孙娱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体智能教育在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体智能教育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游戏,帮助幼儿提升体力,激发潜能,增进社会适应力,并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本文旨在探讨体智能如何促进幼儿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谈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下载:70 浏览:931

王克洋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根据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新课改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创新,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文章主要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下载:107 浏览:1153

陈振华 于萧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并肺结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的筛选和样本量的确定,共计208名病人参加了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病人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将人口学因素、社会和行为习惯因素、疾病因素等三个因素纳入观察范围,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和归类,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习惯、体育锻炼、睡眠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陪伴程度、抑郁程度等都对病人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体育锻炼、家庭照顾、抑郁水平是影响老年糖尿病伴肺结核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人的运动状态、家人的关心以及抑郁情绪等都是影响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应该加强对病人的关心,对他们进行运动干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以减轻他们的抑郁情绪,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200 浏览:2240

左佳明 《体育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当今社会,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大力应用与普及,给人们的就业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最近几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负担与心理压力,特别是心理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增无减。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引领学生通过所学养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即社会适应能力。

离异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 下载:224 浏览:2363

陈鹏宇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1期

摘要:
单亲家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离婚率的增加,离异型单亲家庭大学生普遍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成都某高校五位离异单亲家庭大一新生为案例,探讨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变量。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有:人格特质、家庭经济状况、亲子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

高职体育教学帮助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措施 下载:170 浏览:1669

李太昌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现如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得我国高职院校也在对教育进行改良优化,在教育过程中社会适应能力也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指标,然而很多学生经常会出现缺少自信心、存在语言障碍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为此我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然而要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行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内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将德、智、体、美、劳融入到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摆脱学生的消极心理缺陷、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概述以及体育教学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针对高职体育教学帮助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给予相应措施,以供读者参考。

关于退休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及社工介入分析 下载:230 浏览:2440

郭飞雨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退休老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退休老人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老人退休之后也就意味着之前忙碌充实的生活转为有更多空闲时间的生活,生活状态的改变很容易引起老人的适应不良,不能够恰当的融入社会生活。为此通过分析退休老人社会适应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与社会工作相对应的介入措施,解决他们社会适应不良的困境,以此改善他们的状况,提高退休老年人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退休老人更加幸福的安享晚年。

多维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下载:236 浏览:2473

郑庆祝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人际交往”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社会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从幼儿日常行为中判断其社会交往的状态、面临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发展需求,是给予幼儿社会交往支持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来了解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