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韩国大德谷科技人才政策演进及其特征 下载:21 浏览:202

黄馨莹 解佳龙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支撑,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韩国科技人才策源地,持续转型升级的大德谷为20世纪中后期韩国科技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本文梳理大德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科技人才政策并按照园区特征演变、标志政策出台、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等划分出人才基础建设期、产学研体系形成期、创新集群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科技人才为核心支撑、以三大创新主体为载体的大德谷科技人才创新活动分析框架,凝练出强调人才流动、突出企业地位、营造良好环境、政府持续助推四大特征;最后从人才创新作用、人才创新能力、人才创新机制三方面总结大德谷科技人才政策演进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其它科技园区人才政策完善提供借鉴。

非高管型海归、本土科技人才与企业突破性创新——来自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 下载:98 浏览:335

蒋艳辉1 曾倩芳1 冯楚建2 田迪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海归回流量的增加,非高管型海归人员激增,研究非高管型海归员工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利用2012-2014年间739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刻画了海归员工和本土科技员工对企业不同创新类型产出的影响作用。本文的主要发现是:(1)非高管型海归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相比于突破性创新,对渐进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2)发现本土科技人才与非高管型海归互补作用存在异质性,即在模仿性创新上存在互补效应,在突破性创新上互补效应不显著;(3)通过引入分位数回归的估计方法,发现非高管海归在创新绩效高的企业促进作用显著,在创新绩效低的企业作用不显著;相反,非高管型海归与本土科技人才的互补效应在创新绩效低的企业显著,而在创新绩效高的企业不显著。

基于因子分析和DEA模型的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评估 下载:83 浏览:495

王宁1 徐友真1 杨文才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需要对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估,为后续政策调整改善提供依据。基于因子分析和DEA模型对河南省2011~2015年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不同年份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实施成效有显著差异,规模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科技人才政策的运行机制、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以及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综合环境等相关建议。

如何成长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分析 下载:50 浏览:318

屠羽1,2,3 吴维库1 彭本红2,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探究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与流动规律有助于正确、高效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137位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的履历数据,通过利用统计手段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其成长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境外成长经历,但博士阶段的学习主要在国内完成;博士后经历并不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必备经历;高层次科技人才普遍拥有在政府和其他高校工作的经历,行政因素是影响其职业成长的重要因素;高层次科技人才主要围绕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进行流动;美国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境外流动的主要目的国家和中介国家。为此建议:①科技人员应避免过分追逐境外经历,要积累丰富的行政、教学与科研经验,切实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②政府部门在行政任免时应遵循"选贤任能,人尽其才"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机制;③开发、成立专门的科技人才管理系统和部门,着手建设精细化管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数据库。

跨区域科技人才共享实践模式比较研究 下载:57 浏览:319

王晓航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质量人口红利"时代中,推进科技人才实现区域间共享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破解人才与创新资源空间分布非均衡、提升全社会人才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典型地区进行跨区域科技人才共享实践的模式进行归纳介绍,并从适用条件与风险两个维度对各模式进行比较,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推进跨区域科技人才健康有序共享的推进策略。

“环境-科研效能感”下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研究 下载:65 浏览:351

解兆丹1 杨永环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从"环境-科研效能感"关系出发构建了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驱动机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高校行政化下的被动式与依附式科研"、"以结果论英雄的过程支持缺乏"、"学术期刊引导性缺位"、"人才分配评价体系不健全",围绕这些因素提出针对性青年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校企合作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载:262 浏览:2699

王彦 《农业研究进展》 2021年8期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把农业作为产业基础,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加强对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条件。在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农业科技人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结合农业事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进步。校企合作是新时期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可以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拓宽人才成长空间,提升人才对现代农业的适应能力,具备研究和推广价值。

能源化工领域国有企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实践 下载:134 浏览:1241

金钰 《低碳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能源化工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其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领域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国有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实践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介绍了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该领域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在该领域的作用和意义。其次,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人才流失、竞争激烈、激励机制不完善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灵活的工作环境、提高薪酬待遇和福利水平以及建立公正的激励机制等。最后,本文总结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如设立科技创新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青年人才交流等。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激励和留住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加强油田企业科研科技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下载:321 浏览:3357

魏涛 《石油科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油田科研院所作为油田企业科技进步的龙头,加强科研科技人才培养要坚持德才兼备,在提高政治觉悟上下功夫;坚持面向实际,在改善人才结构上下功夫;坚持实践锻炼,在培养综合能力上下功夫,为油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人科研科技人才队伍支撑。

数字赋能视角下的沧州市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444 浏览:2059

王静雯1 王凤杰2 《国际教育论坛》 2022年10期

摘要:
本文基于大数据工具,对沧州市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沧州市科技人才资源的基本情况,社会环境、人才政策、科研经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结合沧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以促进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