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文献计量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下载:222 浏览:255

王正为1 杨红梅1 李娜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基于1991年以来全球人脸识别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数据,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时间发展趋势、被引频次、产出国、研究机构等进行分析,并绘制引文编年图对演化路径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人脸识别研究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美国在人脸识别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人脸识别研究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整体学术影响力和科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演化路径来看,人脸识别的技术演进经过了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两个阶段,后者是目前的主流算法。未来,提高在非理想环境下的人脸辨识度将是人脸识别研究的重点。

基于文献计量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下载:41 浏览:279

王正为1 杨红梅1 李娜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基于1991年以来全球人脸识别领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数据,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时间发展趋势、被引频次、产出国、研究机构等进行分析,并绘制引文编年图对演化路径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中国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人脸识别研究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美国在人脸识别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中国人脸识别研究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整体学术影响力和科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演化路径来看,人脸识别的技术演进经过了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两个阶段,后者是目前的主流算法。未来,提高在非理想环境下的人脸辨识度将是人脸识别研究的重点。

胃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55 浏览:384

王春斐1 桂忠娜2 田强1 曲红梅1 宗蕾1 李登欣1 《肿瘤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otch1及其配体Jagged1、下游信号Hes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5cm)中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结果均显示Notch1、Jagged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Hes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胃癌组织(P<0.05)。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与肿瘤脉管浸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Notch1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032,P<0.05),而Jagged1与Hes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62,P<0.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受体及其配体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Hes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Notch1、Jagged1、Hes1的表达有望为胃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还原

论鲁迅对中野重治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360

柴红梅1 刘伟2 《文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在近半个世纪里,中野重治与鲁迅保持着紧密的精神联系。作为一位无产阶级文学家,中野重治将马克思主义与鲁迅的思想和文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鲁迅深化了中野重治的政治与文学观念和人性的政治思想。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决不妥协的斗争意志激励着他。鲁迅的著作成为中野重治反省战争和近代日本,批判天皇制,寻求主体重建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精神力量。

饮食调节与肠道菌群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下载:76 浏览:487

刘怡萱1,2 马红梅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人体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菌群的结构、功能被发现与人类的多种疾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除遗传因素外,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的稳态平衡,因此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状况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对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种类和丰度的变化进行了总结,综述了饮食调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反馈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通过饮食干预的方式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个性化精准医疗提供参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梅坪村为例 下载:72 浏览:449

李星1 叶勇2 许红梅1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速乡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内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内外乡村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从乡村发展的全局入手,综合考虑生态、产业、文化、基础设施、就业、人居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提出将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最后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梅坪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具有类似资源禀赋的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下载:36 浏览:419

红梅1 赵巴音那木拉1 包乌云1 德海山1 常国军2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2011~2014年,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氮、磷和氮磷配施等3种施肥处理以及单施氮肥的3个不同添加梯度处理,并以未施肥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各处理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结合土壤养分、地下生物量和环境因子,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不受施肥的影响,呈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每年8月。2)土壤呼吸与气温和降雨量呈指数相关关系,其年际变化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3)单施N肥、单施P肥和NP配施均促进生长季土壤呼吸,但其作用程度受降雨量多少而不同,降雨量越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越明显。4)随着N肥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呈增强趋势,但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减弱;单施P处理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最高,NP配施处理稍低,二者随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单施N肥处理。

玉米间作种植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40

刘鹏飞1 红梅1,2 平翠枝3 美丽1 王文东1 赵乌英嘎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同种植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空间格局改变将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在玉米生长季的不同月份调查取样,研究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多样性和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 473只,隶属于40个类群;玉米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这种降低趋势在不同月份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下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体趋势为腐食性>杂食性>捕食性+植食性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改变了不同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腐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加,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但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基于重复测量分析的包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下载:76 浏览:462

余红梅1 杨义1 赵俊生2 刘磊3 卿胡兵4 许靖1 肖洁1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F=14.89,F=12.29,F=10.03,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F=8.97,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F=8.34,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r=0.55,r=0.34,P<0.05)。结论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不同农业废弃物复配基质对宁玉草莓高架育苗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515

​于红梅1,2 赵密珍1,2 袁华招1 蔡忠3 关玲1 夏谨1 《农业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根据草莓生长对基质需求的特性,充分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常用农业废弃物,如:菇渣、醋糟、木薯糟等,直接与草炭、珍珠岩、蛭石混合复配基质,比较了育苗过程中各复配基质的pH值、EC值的变化以及对宁玉草莓高架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害化处理后的菇渣、醋糟均能作为草莓育苗基质的原料,用于代替草炭,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50%;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均在植物生长需求的理想范围内,能满足草莓植株的生长和繁育要求。

帕金森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情况及相关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86

​麻红梅1 麻守花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取PD患者76例,经卧立位血压测量后分为PD-OH组(n=40)和非OH组(n=36),对该两组患者进行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结果两组间年龄、病程及Hoehn-Yahr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OH组SCOPA-AUT总分明显高于非OH组(P<0.05);PD-OH组SCOPA-AUT量表6个系统评估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交感/副交感系统、性功能系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非OH组(均P<0.05)。结论 PD合并OH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较非OH患者严重,临床应加强对PD合并OH患者的诊断及管理。

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69

幸红梅1 李晓玲2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加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可缩短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浅议温肾法治疗难治性咳嗽 下载:36 浏览:200

花红梅1 王志刚1 李杰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肾藏精,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六腑之本,肾气充足,阳气充盛则伏痰不生,呼吸顺畅;肾阳不足,失去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障碍则痰液滋生,则咳嗽经久不愈。本文从温肾的角度出发,探讨难治性咳嗽病因病机多为肾阳不足,虚实夹杂,因虚致实。治疗上以温肾为法,温肾降肺,化痰祛瘀,扶正固本,辨证论治。

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351

幸红梅1 李晓玲2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加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可缩短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艾地苯醌改善全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及其对海马神经元蛋白表达的影响 下载:79 浏览:501

钱旭东1 王东1 徐倩倩1 李国芸2 王红梅1 张晓璇1 马征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对全脑缺血(TCI)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海马神经元的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艾地苯醌低剂量组、艾地苯醌高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同时将尼莫地平组作为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模型,艾地苯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以10 mg/kg、3 mg/kg灌服艾地苯醌,对照组以10 mg/kg灌服尼莫地平,给药30 d后,检测各组大鼠水迷宫法行为学、海马组织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探索能力下降(P <0.05),在原平台停留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 <0.05),逃避潜伏期显著增长(P <0.05),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和Tr 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地苯醌高、低剂量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与探索能力明显改善(P <0.05),在原平台停留时间显著延长(P <0.05),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增多(P <0.05),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 <0.05),海马神经元BDNF mRNA及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 <0.05)。结论艾地苯醌可提高脑海马神经元BDNF及TrkB表达,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可保护脑海马神经元,改善TCI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利用高通量测序开发的熊本牡蛎微卫星标记评价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通用性 下载:73 浏览:469

黄飘逸1 马海涛2 喻子牛2 张跃环2 高红梅1 彭建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从熊本牡蛎基因组中开发了20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通过微卫星标记位点比较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野生群体中,所有位点共扩增出33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范围为6~39,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6.5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为1.352 9~33.361 7,平均值9.517 2;观测杂合度(H_o)范围为0.200 0~1.000 0,平均值0.671 5;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265 6~0.987 7,平均值0.832 1;ShannonWeiner指数(Ⅰ)范围为0.648 3~3.585 8,平均值2.276 9;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54 5~0.969 2,平均值0.803 5,共有16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养殖群体中,Na平均值为10.250 0,Ne平均值为5.843 4,H_o平均值为0.639 1,He平均值为0.763 6,I平均值为1.791 4,PIC平均值为0.720 7。结果显示,熊本牡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但仍然维持在高度多态水平。研究表明,在熊本牡蛎人工繁育过程中,使用大数量的亲本进行繁育,可有效防止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人工选育对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分析了这些引物在近缘种葡萄牙牡蛎、长牡蛎、香港牡蛎、有明牡蛎、僧帽牡蛎、咬齿牡蛎以及舌骨牡蛎中的通用性情况,发现XB1-6、XB1-39和XB1-45 3个位点在8个物种中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XB1-41仅能在熊本牡蛎中扩增出目的条带。

小鳞拟松鲷生长、形态特征及核型分析 下载:68 浏览:391

宋红梅1 屈政委1,2 汪学杰1 牟希东1 刘超1 刘奕1 胡隐昌1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为了解小鳞拟松鲷Datnioides pulcher生长、形态特性及细胞遗传背景,随机挑选10尾小鳞拟松鲷成鱼作为解剖样本,对其内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选取2尾雄性成鱼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再选取50尾幼鱼进行生长特性试验,共养殖155d。结果表明:小鳞拟松鲷体侧扁,侧面观近似橄榄形,体被细小鳞片,侧线完全;背鳍(D.)为Ⅺ~Ⅻ15~17,胸鳍(P.)为16~18,腹鳍(V.)为Ⅱ5~7,臀鳍(A.)为Ⅲ~Ⅳ9~12,尾鳍(C.)为15~17;脊椎骨数量为22~24,左右两边各具4对鳃弓,第一条鳃弓外鳃耙16~19;小鳞拟松鲷在165日龄时,瞬时生长率最大,生长最快;在幼鱼阶段体质量(y)与体长(x)呈幂函数关系,即y=0.0253x3.0251(R2=0.991 2),为异速生长;以小鳞拟松鲷肾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其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小鳞拟松鲷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8=2m+2sm+20st+24t,臂数(NF)为52,且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核型符合高位类鱼类形态特征。本研究中对小鳞拟松鲷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染色体核型进行量化描述,可为其种质鉴定和系统进化等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基于新开发微卫星标记评价番红砗磲两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近缘种通用性检测 下载:82 浏览:486

高红梅1 马海涛2 喻子牛2 张跃环2 肖述2 黄飘逸1 彭建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磁珠富集和PCR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番红砗磲的1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利用新开发微卫星标记对西沙群岛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七连屿海域野生群体和永兴岛海域野生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1.105、11.89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274、6.173,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76、0.788,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44,发现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处于高度多态水平,说明其有效群体大小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Bonferroni校正后,在2个群体中各有4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另外分析了这些引物在近缘种中的通用性情况,发现鳞砗磲中有7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6对具有多态性;无鳞砗磲中有3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1对具有多态性;诺瓦砗磲中有5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5对具有多态性;长砗磲中有9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8对具有多态性;砗蚝中有2对引物具有通用性,2对具有多态性。

舒适护理模式对发热门诊患者临床护理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下载:54 浏览:469

王红梅1 李军1 王冬梅2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发热门诊患者临床护理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发热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门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用药遵从率及疾病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非常满意度和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护患纠纷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疾病知识知晓率,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中非海洋旅游合作:现实与构想 下载:28 浏览:376

刘红梅1 滕金凌2 《中国海洋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加强中非海洋旅游合作是响应中国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是谋求非洲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必然要求。中非海洋旅游已经在海港、海洋安全和信息等领域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中非经济发展水平、非洲旅游基础设施和跨国旅游组织方面存有一定问题,存在赴非旅游风险、文化差异和西方不良舆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规划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实施初期、中期、长期的战略步骤,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兴建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组织、降低赴非旅游者的风险、缩小文化差异、抵制西方不良舆论的影响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非海洋旅游的合作和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