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有氧运动对酒精性肝病保护的研究进展 下载:68 浏览:490

黄文华 彭峰林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有氧运动改善酒精性肝病(alcohol liver disease,ALD)的伤害及发生的研究进展,为有氧运动缓解ALD提供理论依据。ALD是一种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和自噬水平紊乱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肝脏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加释放造成氧化应激,抗氧化系统对ROS清除不及时造成肝脏氧化损伤;肠源性内毒素加剧炎症反应,造成肝脏坏死及肝脏自噬水平受到酒精抑制都会加剧ALD的病理性进程。近期以抗氧化系统、相关细胞因子和细胞自噬为靶点进行研究切入,发现有氧运动可改善降低ALD造成的伤害,其具体作用如下:有氧运动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上调抗炎因子的表达,减少相关炎症的影响;提高细胞自噬水平,维持肝细胞稳态,以此达到改善和缓解ALD的作用。

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60 浏览:406

程伟伟1 李博星2 陆静2 黎尔纳1 张政1 蒋爱民1 袁静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0期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系统性的肝脏代谢紊乱,源于能量过剩诱导的脂肪疾病。近来,肠道-肝脏-脂肪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肠道菌群会被干扰,并且成为自身压力和伤害的来源。肠道菌群可能在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肠道微生物群、肥胖和脂肪肝疾病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的新证据,以及采用微生物菌群靶向治疗方法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

两种不同免疫检测技术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80 浏览:440

林伟琦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门诊收治的100例疑似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共确诊50例乙肝,同时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分析,并对两种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测率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胶体金法(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相较于胶体金法对乙肝病毒血清表面抗原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乙肝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更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值得推广及应用。

护理专案管理在慢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479

金欣 任海燕 李爽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探讨护理专案管理在慢性肝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5例慢性肝病患者,将2018年1至9月实施护理专案管理之前收治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实施护理专案管理之后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护理专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用药依从性分级、饮食依从性评分以及饮食依从性分级、复诊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管理能够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

脂肪酸合成酶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67 浏览:395

孙东雷 赵田禾 赵曼羽 张遵真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癌症中的作用,为将FASN作为肿瘤诊断生物标志物和防控靶点提供线索。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10 967份样本资料,采用cBioPortal和GEPIA肿瘤基因分析工具,探究FASN基因在癌症病人中的序列变化和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FASN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从GEO数据库获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人的样本数据,分析FASN在NAFLD诱发肝细胞癌疾病进程中的作用;采用String数据库检索FASN相关蛋白并进行富集功能注释。结果 FASN基因在10 967份癌组织样本中的改变率为4.60%,在肝细胞癌、膀胱癌等多种实体瘤中表达上升;FASN在NAFLD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值为9.78±0.74和8.99±1.21(P<0.05),在重度脂肪变性和轻度脂肪变性患者的表达值为791.89±420.59和562.85±432.87(P<0.05);FASN相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为介导蛋白间结合、调节催化酶活性以及调控能量代谢。结论 FASN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抑制FASN有希望成为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

乙肝病毒携带者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下载:81 浏览:501

何海艳 吴伟慎 赵莹 张颖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低龄As C父母乙肝知识现状及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乙肝防治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证据。方法收集低龄As C,调查其父母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同时采用SCL-90、SAS、SDS量表对其父母进行测评,并探讨父母不同知晓水平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低龄As C父母乙肝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偏低,平均知晓率只有57. 90%。知晓率较高的知识点有:乙肝病人是传染源(100. 00%)、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根本措施(80. 95%)等;而对于共同进餐(17. 1 4%)、握手拥抱(16. 19%)不会传播乙肝等知识点知晓率极低。男性(父亲)和文化程度高者知晓水平叫高(P <0. 05)。乙肝相关知识知晓高组其SCL-90总分和SDS得分均高于知晓率低组(P <0. 05)。在控制As C父母的人口学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后,低龄As C的父母其乙肝知晓水平对SCL90总分以及SDS得分产生影响(P <0. 05)。结论 As C父母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会对心理状态影响,应针对此特殊人群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为低龄群及家人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肝硬化住院患者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503

许丽1 李萌2 南士英1 2020年12期

摘要:
描述肝硬化住院患者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从心理社会因素方面探究患者及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病科符合标准的肝硬化住院患者和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疾病不确定感成人量表和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分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不确定感的横断面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明确2个群体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肝硬化住院患者和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得分分别为(84.82±12.92)分、(92.49±12.66)分。不可预测是影响患者和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重要因素。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受自身感知的社会支持(β=-0.181,P=0.019)和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β=0.378,P<0.001)。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受自身感知的社会支持(β=-0.202,P=0.013)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β=0.336,P<0.001)。结论肝硬化住院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疾病不确定感,两者体验到的疾病不确定感可以互相影响,医护人员应同时关注2个群体的疾病不确定感,以便及早进行综合干预。

肝病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相关情况分析 下载:91 浏览:491

代芳芳 娄金丽 王文静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及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患者1564例,采用唾液酸酶法检测BV,用湿片镜检法检测其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情况,其中550例患者行HPV检测,分析BV和HPV联合检出情况。结果1564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为Ⅲ~Ⅳ者1196例,占76.47%;BV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4.54%。BV阳性且阴道清洁度为Ⅲ~Ⅳ者67例,占BV阳性者的94.37%;无BV阳性且霉菌、滴虫检出阳性者;检出霉菌者17例,阳性检出率为1.09%,霉菌阳性且阴道清洁度为Ⅲ~Ⅳ者15例;检出滴虫者5例,阳性检出率为0.32%,且其阴道清洁度全部为Ⅲ~Ⅳ;BV及HPV同时阳性者8例,且HPV均为单一高致病型,阴道清洁度均为Ⅲ,霉菌及滴虫均未检出。结论肝病患者阴道清洁度大部分为Ⅲ~Ⅳ度,阴道清洁度异常为BV高风险因素,霉菌、滴虫与BV无明显相关性,单一高致病型HPV感染与BV有显著相关性,阴道清洁度异常与霉菌、滴虫、HPV感染明显相关。

肝病患者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相关情况分析 下载:88 浏览:531

代芳芳 娄金丽 王文静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及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人乳头瘤病毒(HPV)检出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患者1564例,采用唾液酸酶法检测BV,用湿片镜检法检测其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情况,其中550例患者行HPV检测,分析BV和HPV联合检出情况。结果1564例患者中阴道清洁度为Ⅲ~Ⅳ者1196例,占76.47%;BV阳性者71例,阳性率为4.54%。BV阳性且阴道清洁度为Ⅲ~Ⅳ者67例,占BV阳性者的94.37%;无BV阳性且霉菌、滴虫检出阳性者;检出霉菌者17例,阳性检出率为1.09%,霉菌阳性且阴道清洁度为Ⅲ~Ⅳ者15例;检出滴虫者5例,阳性检出率为0.32%,且其阴道清洁度全部为Ⅲ~Ⅳ;BV及HPV同时阳性者8例,且HPV均为单一高致病型,阴道清洁度均为Ⅲ,霉菌及滴虫均未检出。结论肝病患者阴道清洁度大部分为Ⅲ~Ⅳ度,阴道清洁度异常为BV高风险因素,霉菌、滴虫与BV无明显相关性,单一高致病型HPV感染与BV有显著相关性,阴道清洁度异常与霉菌、滴虫、HPV感染明显相关。

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的现状调查 下载:8 浏览:238

岳彩虹 王小艾 胡旖旎 白新航 焦净 杨新霞 齐亚倩 2019年11期

摘要:
调查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分娩的602例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母乳喂养获得途径及影响因素问卷,于产后42 d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母乳喂养率为45.8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26.91%。影响乙肝病毒感染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应用抗病毒药215例(65.95%)、产妇担心母婴传播226例(69.33%)、家人反对116例(35.58%)等。结论受较多因素影响,乙肝病毒感染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低,医护人员应加强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使产妇消除顾虑,提高乙肝病毒感染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89 浏览:588

赵壮志 刘旭东 吕萍 徐新杰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临床试验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开始至2018年3月10日。分析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151例,其中试验组579例,对照组572例。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可降低总胆红素指标TBIL[MD=-10.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CI:-14.67,-7.03),P<0.000 01]、有效改善肝功能ALT[MD=-29.19(95%CI:-37.50,-20.87),P<0.000 01]、AST[MD=-28.72(95%CI:-40.47,-16.97),P<0.000 01],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水平[MD=-57.39(95%CI:-80.80,-33.99),P<0.000 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MD=-17.18(95%CI:-19.93,-14.43),P<0.000 01]、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MD=-16.73(95%CI:-18.81,-14.66),P<0.000 0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MD=-22.60(95%CI:-25.26,-19.94),P<0.000 01],减少Child-Pugh分级评分[MD=-1.33(95%CI:-1.62,-1.05),P<0.000 01],且均优于单纯核苷类药物治疗(P<0.000 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单用核苷类药物。

基于群组专家知识集成的中医临床症候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89 浏览:501

孙继佳1 周明眉2 胡义扬3 苟小军4 苏式兵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群组专家知识的乙肝中医临床症候评价模型。方法:根据所收集到的88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为依据,建立乙肝中医症候专家评价表,通过专家打分,得到3种不同证型下的112种相关临床指标专家评价结果,利用聚类分析和相对熵集结模型建立评价模型。结果:通过模型计算,对与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等3种证型密切相关的临床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建立了这3种基本证型的综合评价模型。结论:所提出乙肝中医临床评价方法能够符合中医临床评价要求,并且对其他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贯煎在肝胆病中的运用 下载:97 浏览:522

公培强1,2 池晓玲3 蒋元烨4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期

摘要:
一贯煎是疏肝滋阴的名方,"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结石、胆囊炎等肝胆病严重危害现代人的健康,结合临床,对一贯煎在肝胆病中的应用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从一贯煎方名由来、一贯煎组方分析,到临床应用及治法治则,认为治疗慢性肝炎,重在滋养肝肾;治疗老年性肝炎,养阴法为关键;治疗乙型肝炎,宜肝肾同补;治疗肝硬化,疏泄为主,气血兼顾;辅助治疗肝癌,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止痛;治疗胆石症,疏肝解郁,利胆通腑;治疗胆囊炎,滋阴养血,柔肝利胆。用药体会是:用药加减恰当,注意通权达变;注重脏腑制化关系,酌情遣方用药;治病为本,合理变通;注重辩证,异病同治。

名老中医张瑞霞金虎退黄汤治疗残留黄疸的经验总结 下载:25 浏览:299

卢芬萍1 寇少杰2 白艳2 高改娅2 郝亚娟2 杨牟琴2 薛敬东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残留黄疸多出现于急慢性肝病的治疗后期,病机复杂,常规的退黄治疗效果欠佳,张老认为湿邪阻滞、瘀血内结是导致该病最基本的中医病因病机,其病位可涉及肝、脾、肾、胆、胃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临床上表现为"湿—瘀—虚"的演变过程,但以湿邪、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药方剂金虎退黄汤治疗急慢性肝病后期残留黄疸,取得了一定效果。

不同检验方法对慢性肝病的检验结果探究 下载:35 浏览:1081

于庆敏 《国际检验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围绕慢性肝病检验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方法:考虑到慢性肝病的实际特点,选择三种检验方法,分别为ELISE、GIA、PCR,选择100例肝病患者作为检验对象,经过前期检验均判断为阳性,采用上述三种检验方法,计算出检出率。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检验,检出率最高的为PCR,具体为93%,稍次一点的为ELISE,具体为83%,GIA检出率最低,具体为72%。结论:在检验慢性肝病时,可以优先考虑PCR,检出率相对更高一些,后续可以加强推广应用。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标准品制备及鉴定 下载:94 浏览:502

​郭永灿1 王友强1 张丹1 邓冲1 赵容1 涂植光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乙肝病毒(HBV)重组质粒来制备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为cccDNA定量检测提供合适的标准品。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2名慢性乙肝患者,采取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其血清病毒DNA,运用高保真聚合酶扩增HBV DNA,然后将扩增片段插入克隆载体构建HBV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制备环状DNA,经测序鉴定和PCR定量检测。结果 HBV DNA全长序列被成功扩增,并顺利构建重组质粒。2个重组质粒经内切酶消化均能得到预期的HBV DNA片段(约3.2 kb)和载体DNA片段(约2.7 kb);经测序鉴定,2个质粒分别为HBV B和C基因型,其插入序列保真性好,错配率低,每kb分别为1.24 bp和1.56 bp;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制备的2个环状DNA长度均约为2.1 kb,测序证实为HBV cccDNA;经定量检测,其纯度高,浓度分别为1.05×1010IU/ml和6.19×10~9IU/ml。结论利用重组质粒方式制备的HBV cccDNA具有纯度高、获取量大等优点,可作为cccDNA定量检测和方法性能验证的标准品。

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及饮食调护的影响 下载:231 浏览:2271

陈楠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究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对患者心理及饮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37)、观察组(37)两个组别,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以及白蛋白(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腹胀、下肢水肿、纳呆以及尿少等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中医特色优质护理,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负性情绪,提高营养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意义 下载:40 浏览:502

周罗园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 方法: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 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疗进展 下载:219 浏览:2235

曾滨 王龙宗 周婉迎 林珊瑜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初步总结各大医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并收集近5年中医药治疗NAFLD的情况,其中包括内治、外治和内外合治三个部分,最后进行总结和思考,进一步为本病的诊治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8 浏览:4092

白雪艳 余芳 张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对照组62例患者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sAg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研究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HBsAg的检出率为89%,对照组HBsAg检出率为63%,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检验科中进行乙肝血清检验的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出率高,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性和具有重复性,所以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初诊断和后续治疗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