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48 浏览:357

黄晓刚 杨甜柯 姚静艳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病因及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5例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位患者平均年龄(28. 93±6. 99)岁(19~39岁),平均屈光度为(-3. 33±1. 98) D(~0. 5~-8. 5 D),发病前患者平均每日近距离用眼(<30 cm)时间为(8. 06±2. 15) h,持续时间为(6. 20±3. 17)个月。14例有II级融合功能,其平均融合范围为(12. 87±3. 82)°;按全矫设计手术,手术成功率为73. 3%。结论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多为近视。低于正常水平的融合范围和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可能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诱因。全矫手术是治疗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合理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较好,通过手术患者能够消除复视,恢复双眼单视,重建立体视。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性别、高血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关系 下载:81 浏览:481

​孔涛 蒋华 信秀娟 薛寿儒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性别、高血压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的关系。方法检测229例脑梗死患者和111例非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和MTHFR基因型,比较血清Hcy在不同性别、高血压及MTHFR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别。结果脑梗死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χ2=4. 98,P=0. 026)。脑梗死组中,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患者(P <0. 05~0. 01)。非脑梗死组中,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的患者(均P <0. 01)。脑梗死组CC、CT、TT基因型患者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脑梗组(t=4. 21,P <0. 01; t=4. 20,P <0. 01; t=2. 20,P=0. 033)。两组间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高血压患者(均P <0. 01),男性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均P <0. 01)。结论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T等位基因频率。TT基因型、男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Hcy水平。

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491

​刘雪云 李坦 梅春浩 章璐璐 周赟 刁珊珊 方琪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率越来越高,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情况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病不同亚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在临床实际中,脑小血管病各亚型在同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能并不是单独存在,其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可能取决于其总体效应,故有学者提出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的概念,以进一步定量评估全脑的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及其对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影响的总体效应。笔者现围绕合并脑小血管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在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下载:80 浏览:485

​蒋觉安1 刘翠平2 薛群2 方琪1 俞立强2 张陆陆2 蒋建华3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39例MS患者为MS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7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成员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中CD4+ T细胞上OX40的表达,以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 B淋巴细胞上OX40L的表达。分析MS患者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EDSS)与OX40和OX40L表达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临床分型及性别对OX40和OX40L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8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复发期MS患者治疗前后EDSS评分及OX40和OX40L表达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S组患者外周血CD4+OX40+、CD14+OX40L+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患者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00)。(3)与缓解期MS患者比较,复发期MS患者中CD4+ T细胞OX40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MS患者之间OX40和OX40L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治疗的复发期MS患者ED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 T细胞表面OX40的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X40在MS患者外周血中异常表达,并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分型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提示该共刺激分子在MS的免疫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血压脑卒中康复患者静息心率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71 浏览:439

邵俊丽1 惠杰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在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下入院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康复治疗的107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并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评价各组患者的功能预后(包括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指标,比较6个月康复治疗后静息心率结果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等。结果 (1)依据入院时RHR的不同水平分为RHR<70次(RHR1组),RHR≥70~<80次(RHR2组),RHR≥80次(RHR3组)三组。患者的出入院RHR差值,RHR1组显著大于RHR2组和RHR3组(P<0.05),入院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评分、随访6个月后MMSE量表评分,RHR1组均显著大于RHR2组(P<0.05)。(2)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RHR和随访6月后RHR是出入院Barthel指数差值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1)慢心率是Barthel指数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2)RHR<70次/分的患者发病时(或者入院时)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较轻。

基于CT血管造影的侧支循环评分方法比较研究 下载:94 浏览:500

​王国防1 李刚2 孔岩1 杨玲1 郝亚南3 丁意平1 刁珊珊1 徐耑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临床常用的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进行比较, 为侧支循环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7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rLMC评分、Miteff评分和Tan评分评估所有患者侧支循环, 比较3种评分的信度及效度。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 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种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3种评分的信度从高到低依次为rLMC评分(Kappa=0.871)、Tan评分(Kappa= 0.842)、Miteff评分(Kappa=0.752);复测信度从高到低依次为rLMC评分(Kappa=0.879)、Tan评分(Kappa=0.826), Miteff评分(Kappa=0.775)。效度从高到低依次为rLMC评分(rs=0.690)、Tan评分(rs=0.680)、Miteff评分(rs=0.65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 rLMC评分(OR=1.325, 95% CI=1.048~1.675, P=0.019)、Tan评分(OR=2.938, 95%CI=1.115~7.744, P=0.029)和Miteff评分(OR= 2.698, 95%CI=1.050~6.931, P=0.039)定义的侧支循环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rLMC评分、Tan评分和Miteff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从高到低依次为0.848、0.799、0.759, 三者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rLMC评分、Tan评分、Miteff评分。结论 (1)与Miteff评分和Tan评分相比, rLMC评分的信度和效度高, 真实可靠, 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2)3种评分定义的侧支循环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脑脊液引流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护理 下载:66 浏览:457

许冉冉 胡雁秋 沈振亚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脑脊液引流(CSFD)在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3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存在并发截瘫高危因素患者,术前实施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实施脑脊液引流等措施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并发截瘫的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223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患者3例,10例有截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3例截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下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脑脊液引流是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脑脊液引流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护理 下载:37 浏览:266

许冉冉 胡雁秋 沈振亚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引流(CSFD)在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223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存在并发截瘫高危因素患者,术前实施脑脊液引流及围手术期护理,3例患者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实施脑脊液引流等措施及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患者并发截瘫的发生情况、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223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患者3例,10例有截瘫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3例截瘫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下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脑脊液引流是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截瘫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57 浏览:1475

郑佳佳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叙事护理干预对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负性心理影响效果 下载:156 浏览:1672

周梦圆 《心理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叙事护理干预对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负性心理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叙事护理干预,对比压力状态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压力状态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压力状态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74 浏览:1766

郑佳佳 《心理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评价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椎管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95 浏览:2922

马晶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椎管内肿瘤围术期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录的3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1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16例实验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程度、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最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24h疼痛程度较轻、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低,且护理满意度远在对照组之上(P<0.05)。结论 椎管内肿瘤围术期患者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24h疼痛、缩短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更加满意医院的护理服务。

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100 浏览:1043

张倩倩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初产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观察组联合分娩球护理,对比产程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产程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球、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可以改善产程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建议推广。

胃泌素17与胃蛋白酶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意义 下载:161 浏览:2039

刘丹 郑香 赵玲美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早期胃癌筛查的效用。方法选取从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常规体检者及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行胃镜检查及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测定,计算胃蛋白酶原I/II(PR)。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32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经胃镜及病理证实:正常106例,非特异性炎症88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粘膜内癌24例,进展胃癌32例。分为正常组、非特异性炎症组、癌前病变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内膜内癌)、进展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及早期胃癌患者G17、PGII高于正常组,PR低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正常组作为对照组,早期胃癌及进展胃癌定义为胃癌组,绘制ROC曲线,G-17联合PR(G-17>3.9, PR<8.70),其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86.80,正确指数为0.58,P<0.001,Kappa=0.564 (P<0.001)。结论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比值在健康体检胃癌筛查中有一定预测价值,一致性一般。目前胃癌早期筛查仍需依赖定期健康体检及胃镜筛查。

探论循证护理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研究 下载:123 浏览:1127

李皖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咳嗽气促改善和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咳嗽气促改善情况和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咳嗽气促改善情况和支气管哮喘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推广循证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肺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87 浏览:727

包俊 《中国护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老年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取的10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加入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76%,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能更好地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评价 下载:142 浏览:1248

谷益新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讨论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促进评价。方法:2021年8月-2023年8月,入选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上实施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观察产后母乳喂养方式、产后3d泌乳量水平、泌乳与母乳充盈时间。结果: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的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纯奶粉喂养率的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P<0.05;两组混合喂养方面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产后3d泌乳量充足率的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不足率的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两组产后3d泌乳量基本满足方面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泌乳与母乳充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泌乳启动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初产妇而言,有有助于及早促使乳汁分泌与达到良好的泌乳量,提升纯母乳喂养机率。

初产妇应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效果分析 下载:143 浏览:1235

尚敏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分析初产妇应用分娩球与自由体位助产联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本院生产的初产妇数量为100人,随机数表分配100名初产妇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产妇采取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则应用分娩球与自由体位助产的联合护理,两组产妇进行护理效果、分娩指标对比、分娩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与护理依从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比组,P<0.05;分娩事件发生风险更高的小组为对比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初产妇采取分娩球与自由体位助产的联合护理,有助于临床护理效果保障,对于产妇分娩指标改善也有促进意义,并且能够降低分娩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临床护理依从性有所保障。

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对顺产产妇的综合产程影响分析 下载:138 浏览:1194

秦瑞祺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分析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对顺产产妇的综合产程影响。方法:选取顺产产妇5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对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产程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产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顺产产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产程指标。

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147 浏览:1229

钱琴鸿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分析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产科护理干预,对比血压指标以及压力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血压指标以及压力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中实施产科护理干预降低血压指标,改善压力状态评分。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