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消费者购买意愿、价格波动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探讨 下载:33 浏览:279

侯骏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采用2005-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价格波动与服务业发展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消费者在不同商品方面的购买意愿对服务业发展一直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发展性商品的购买意愿对服务业的影响作用最大,保障性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呈现出倒"V"型变化,基础性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为稳定。因此,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作用的同时要加大对价格波动的宏观调控,严厉打击价格哄抬行为,鼓励居民的教育文化消费,推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基于我国省级面板的实证分析 下载:29 浏览:217

党晨鹭 《中国经济》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结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之间的作用机理,然后运用数据对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结构优化、绿色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别进行统计描述,最后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波兰民族性的历史考察 下载:35 浏览:262

王弘毅 姬文刚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身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波兰,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残存在东西强邻的夹缝之中,始终无法摆脱大国博弈和被瓜分的命运,形成了一种极强的不安全感。长久以来,波兰国家经历了数次沦亡,但波兰民族却始终没有泯灭,历史的悲情锻造了波兰人不屈的独立抗争意志,残暴的外国统治促使波兰人在天主教的信仰里寻求民族认同与慰藉以及波兰-立陶宛联邦鼎盛时期的大国荣光与尊严并一直激发着波兰大国雄心的复苏。因此,要理解当前波兰的政治取向和社会生态,其民族性不可忽视。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探究并揭示出久经风雨吹打之后波兰民族性的精神内核。

“师夷”以“制夷”:鸦片战争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下载:61 浏览:269

赵述颖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艰难时期,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排斥又相互交织。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守旧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在文化选择上展现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强烈的家国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文化精神

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缓解干预策略 下载:70 浏览:415

王静1 张心怡1 任凤芹2 霍涌泉1 《心理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物质主义价值观是聚焦于拥有物质财富的重要性,过多追求物质需求,关注物质利益的一种观念和生活方式。心理学范畴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将物质主义价值观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生存智慧,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对物质主义价值观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无论在理论探讨和实证方法方面都有创新。但是,在如何克服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树立理性的物质主义与精神超越相结合的价值观,显然是心理学价值观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国产青春爱情电影的书写困境——以《后来的我们》为例 下载:23 浏览:451

熊芳1 程烽2 《当代艺术》 2018年4期

摘要:
国产青春爱情电影创作在近几年出现井喷现象。以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与情感波澜为主题的国产电影逐步蔓延银幕。同类型、同质化的电影使其在主题与手法上都出现了短时间内无法突破创新的尴尬境况。国产青春爱情电影的书写困境也反映出当下电影文化的某种惯性和缺失。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下载:77 浏览:477

胡蜜1 易娜1 王怡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以CNKI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为研究主题获取的2 496条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文献学视角透视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结构关系及研究热点,并绘制乡村旅游研究的知识图谱。研究显示:(1)中国乡村旅游刊文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作者及研究机构较为分散,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3)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对策、旅游经济等方面,涵盖了乡村旅游研究的绝大多数领域,研究覆盖面较广;并呈现出以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为主题的研究热点。

乡村复兴中祭祖地方情感回归研究——以韩城党家村为例 下载:81 浏览:471

王益益 杨晓俊 史婷莉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乡村复兴的根本在于乡村社会、政治、文化的复兴。而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乡村文化衰落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回顾祭祖文化与地方情感的相关文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陕西韩城党家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乡村、祭祖文化和地方情感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祭祖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体现,且祭祖公共空间随着经济市场化发展在逐渐消失;祭祖行为主体由集体到个人;仪式由繁到简,其本质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败及地方情感依恋的减弱。最后对祭祖情感变迁3个层面的原因分析梳理,提出了祭祖文化地方情感回归的建议。

基于POI数据的街道地名地理环境要素分析——以西安市城六区为例 下载:79 浏览:468

王晓男 李开 宇王远 崔哲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街道地名作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包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基于POI数据并借助Arc GIS技术,对西安市城六区1609条街道地名分布的景观特征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六区街道地名总数人文景观类大于自然景观类。②自然景观类街道地名中:方位类街道地名数量最多,且在这六个行政区内分布较均匀,都占有很大比例;有关水文的地名分布整体与城六区的水系分布一致。③人文景观类街道地名中,有关美意和历史文化类的名称最为活跃,同时有关数字类的街道地名也占有一定比例。研究认为:西安市城六区街道地名分布特征与整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紧密相关。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下载:329 浏览:636

刘媛煜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单元教学可节省很多课程导入时间,在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提出系统性挖掘小学音乐单元教学内涵,形成教学联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指向性明确的教学评价依据;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课堂设计方法,希望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院校研究的组织资源及其管理 下载:54 浏览:496

常桐善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院校研究部门是高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实证性证据研究支持高校的决策工作,其运行模式与高校的其他行政机构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特殊性。因此,院校研究部门在组织资源的需求上与高校其他部门不尽相同。院校研究的组织资源及其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环境与关系、人力、经费、数据、技术设备等六个方面。基于院校研究功能的独特性,数据资源和设备技术资源对院校研究机构完成工作任务十分重要。为加快中国院校研究的发展进程,中国高校应加强院校研究授权等无形资源的供给,解决数据资源共享以及技术设施资源短缺等问题。

英语教师的教材评价及其意义——基于认知语篇分析的视角 下载:98 浏览:510

惠瑜1 董雅清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旨在探析英语教师如何评价教材中的语言问题。采用认知语篇分析的视角,分析了9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对选自国外和国内主编的英语教材中4段对话语料所作出的评价。一方面,对语料内容进行分析,显示出教师评价的焦点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即语言、语境、教学和偏好;另一方面,对语料语言进行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视角出发,归纳出了语料所使用的情态和评价词汇。结果发现:(1)教师在评价时表现出对教材内容持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态度;(2)教师评价所使用的词汇不具体,大多集中在对语言真实性和正确性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等宏观层面上;(3)教师们总体上更愿意接受国内主编的英语教材。另外,对教材评价研究和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 下载:99 浏览:1027

闫艳 《中国文学》 2024年7期

摘要:
20世纪70年代德国兴起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标志着翻译研究从纯语言类型学转向对文化的思考。自它诞生以来,功能翻译主义理论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体系完善,影响广泛的翻译理论。本文将以该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为线索,通过介绍他们的基本思想对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以期更好的认识这一理论。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者适应与选择 ——《千字文》英德译本对比 下载:145 浏览:1669

翟红梅 《中国文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的实质是译者不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进行选择的过程。本文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对比《千字文》的英德译本,探讨不同语言的译者在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时是如何进行“适应”与“选择”。

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 下载:274 浏览:2754

薛丹 《当代中文学刊》 2021年5期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诗,还要带领学生逐步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同时,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古代文化常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继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研究探析 下载:226 浏览:2352

王若卿 李鑫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指南,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条件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理论前沿成果之一,其作为大国治国理论话语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是由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外传播自己理论主张的传统决定的。

中德企业核心价值观跨文化探究 下载:161 浏览:1883

徐铃玲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自习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愈发密切。中德两国的文化迥然,但是两国的企业仍在努力克服差异寻求友好合作。中国的企业应该汲取他国的长处,逐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忘初心,创建企业核心价值。

陕西省天然气垄断产业定价监管机制的探索 下载:112 浏览:1181

王家怡 李雨轩 蔡泽颖 《天然气进展》 2023年7期

摘要:
天然气广泛利用符合21世纪中期以来我国推进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新的总体规划战略,而大力推进现代天然气综合能源的利用,必然需要一套相对健全和较完善的能源产业价格管理机制与工程建设体系作为其基本保障。本文针对陕西省天然气垄断产业的现状,探索其定价机制与发展,探讨如何才能真正利用各种天然气源的能源产业获得最大和优化的综合利用,从而发挥最大的利用能源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效益。最后对价格机制归纳监管的重点及提出定价监管优化建议。

人民网日文版新闻翻译研究 下载:41 浏览:1348

徐秋艳 《中国新闻传播》 2024年8期

摘要:
眼下,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剧增。人们大多数通过新闻这一路径获取全球资讯。但由于语言的现实壁垒,对信息的传递有阻碍作用,因此各国媒体机构都在积极尝试建立与其他国家相关的新闻资讯平台。其中,中国人民网作为中国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关键一环,承担着重要的力量。本文主要着眼于中国人民网日本频道下的新闻翻译,试图厘清新闻翻译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以便为后期新闻翻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力提升策略 下载:216 浏览:2330

郭歌 《中国新闻传播》 2023年3期

摘要:
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力,社会舆论环境也因此得到改变,时政新闻传播也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变革时政新闻传播理念,不断增强时政新闻传播效力,已经成为众多新闻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