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超级电容器领域专利布局解读及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下载:27 浏览:252

马永新 周群 伊惠芳 冀方燕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促进我国超级电容器行业更好发展,通过分析超级电容器领域的专利布局来把握技术发展态势。以德温特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统计计算和CiteSpace软件,从专利申请态势、主要竞争国、专利权人、技术热点、技术演变轨迹、技术发展趋势等多维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电容器领域由储电性能、电极材料核心技术已逐渐扩展到其在电气、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与本领域日本、美国及韩国主要国家相比,我国虽然在专利数量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研究主体过于分散孤立,海外布局薄弱,竞争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IMD世界人才报告解读及中国人才态势分析 下载:41 浏览:250

郑颖 张志强 陈云伟 许婧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评价和测度人才竞争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IMD世界人才报告2017》主要评价因素和指标的基础上,揭示世界人才总体格局,以及吸引力、投入与发展、就绪度三大因素的排名和特点。并通过对历年IMD人才报告数据的系统对比,挖掘我国各年度排名变化及具体因素指标表现,从而掌握我国与人才竞争力强国之间的差距与不足,为建立和完善国家人才监控与评估体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及应对相关挑战提供参考建议。

中国首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启示 下载:25 浏览:418

李俊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小学音乐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32年版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程标准。至今时隔80余年,小学音乐的课程标准也发生了一系列演变,但对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仍有诸多借鉴意义。

逮捕制度再改革的法释义学解读 下载:86 浏览:472

李训虎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在我国,面对逮捕条件难以把握、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难获实质性突破、短期内难以通过修法对逮捕制度进行根本变革的复杂情势,逮捕制度再改革应超越过度依赖立法式刑事司法改革的思维定势,寻求借助法释义学开拓改革空间。通过宪法维度的法释义学分析,实现逮捕由强制措施到基本权干预的转换,这不仅能为逮捕条件的再解释提供理念支持,而且有助于证成审查逮捕诉讼化改造的正当性;运用法释义学思维,可以对逮捕三要件进行阶层化重构,建构以社会危险性为核心的证明对象体系,并重新厘定证明标准。

旅游地品牌标志参与性设计研究——日本舞鹤红砖公园旅游标志设计策略解读 下载:37 浏览:452

余家琪 《设计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研究日本舞鹤红砖公园"参加型标志"蕴含的设计内涵与策略,旨在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旅游地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有所启示。以背景分析法和系统论方法为手段,从标志识别要素挖掘方式、标志使用方式、标志应用特征三个方面解读舞鹤红砖公园旅游标志中运用的参与性设计策略。旅游地"参加型标志"以更自由的使用规则,促进市民能动性参与标志使用,以更灵活的应用方式,将视觉符号动态化的融入进城市地域性叙述之中,成为地域居民共有的地域品牌。

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与解读 下载:19 浏览:309

熊坚 《体育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海洋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已不仅仅局限于渔业、海洋运输、海底矿产开发等领域。现代旅游业方兴未艾、发展迅猛,使得海洋体育旅游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的内涵、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深化旅游管理,培养专业人才,打造特色品牌,优化旅游市场空间,科学、合理的开发滨海体育旅游资源等建议。

行走在“文化挪用”的纵深——Kim Jones服装设计艺术解读 下载:52 浏览:288

吴郑宏 《中国设计》 2019年5期

摘要:
解读英国著名设计师Kim Jones的服装设计作品,分析其设计方法及特色,探讨其成功运用文化挪用于设计的原因,得到Kim Jones的设计核心理念:成功的文化挪用形成编码与解码的双向互动,达到了再创造的深度。以此个案分析,进行文化挪用理论在时尚设计的应用性研究,引起业界人士对文化挪用更为深入的思考。

日本女子传统服饰的设计特点——以解读《日本国志》中女子服饰为中心 下载:35 浏览:364

林莹莹 宋云鹤 《中国设计》 2019年3期

摘要:
通过挖掘传统文献中的传统服饰并分析其设计特点,为现代服饰设计提供灵感。以解读黄遵宪《日本国志》中关于日本女子传统服饰的相关资料为中心,搜集整理其他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运用论述法、图片展示法来呈现日本女子传统服饰的设计特点。根据《日本国志》的相关资料,结合服饰实物的观察,可以发现日本女性传统的"服"与"饰"在设计上有这样几个特征:"服"根据社会阶层而量体打造,具有浓重汉唐风格;"饰"具有较强的修饰性、实用性、独立性和兼容性。

消费者异质性及其网络消费行为——从商家营销视角的解读 下载:24 浏览:230

雷英 《中国经济》 2020年11期

摘要:
当前大部分学者研究消费者异质性和网络消费行为时,主要是从消费者消费视角进行解读,较少学者从商家营销视角研究消费者异质性及其网络消费行为,因此本文从商家营销视角研究上述问题,以期提供商家营销发展的新建议,使商家获取更多的利益。文章先从商家营销视角将消费者异质性分成强度差异和最大价值差异,建立消费者异质性模型,研究消费者异质性和商家销售策略间关系,发现当强度差异与最大价值差异相等时,面向消费者异质性的增加,普通销售优于纯捆绑销售。再融合消费者需求类型和商品可识别性两个维度,在二维空间中将商品市场划分成易识、难识常用品市场,易识、难识高档品市场,商家在不同市场中应采取不同销售策略。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差异化竞争和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建议,促进厂家进一步发展,获取更多利润。

领导批示:行政运作中的特征、价值取向与实践反思 下载:57 浏览:253

张新文 张国磊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行政事务运行中的领导批示是解读以及执行公共政策的常见方式,它能够明晰目标、细化任务与确立权责。基于科层制视角对批示的研究认为:纵向层面的批示在回应上级政令的同时,还能突破科层的僵化运作体系向下传递政策要求;横向层面的批示重在表明政治立场,也突显对政策运作的默许。指令性批示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与时效性特征,能够督促各执行者落实主体责任并在既定节点完成相应任务。自下而上的请求性批示则具有民主性、协商性与指导性特征,是下级向上级征求意见的行政沟通过程,凸显了"命令型"科层特色下的基层反控制逻辑。当然,批示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也可能将批示演变为权力寻租、责任推诿与充满"人治"色彩的工具,因此应将批示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构建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批示走向程序化、合法化与规范化轨道。

塑造与消解:对“文学牛仔”英雄形象的历史解读 下载:32 浏览:333

李军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文学牛仔"的英雄形象从出现到确立再到呈现出一种消解的趋势,在牛仔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19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牧牛王国"的崛起为小说家提供了美国文学本土化的新素材,"文学牛仔"在传奇冒险故事中登场并随"一角钱丛书"的流行初具英雄形象。随着20世纪初美国西部踏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文学牛仔"被牛仔小说家刻画成阳刚威猛、热爱自由、神勇无畏和开拓进取的骑士英雄。20世纪后半期,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使"文学牛仔"的英雄神话开始解构,其英雄形象的消解反映了牧区社会衰落时牛仔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命运。

学校体育教育本真解读及人文价值回归 下载:36 浏览:244

王维力 《体育学报》 2020年9期

摘要:
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于仅停留在身体健康及体育竞技运动层面,淡化体育在个人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精神方面的作用。因此,人文价值的回归在学校体育当中成了不可忽视的使命,只有重视体育教育在个人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培育出完整的个体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体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内容,以及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当中人文价值方面的不足,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范睢之死新论——对秦简《编年记》昭王五十二年记载的再解读 下载:79 浏览:365

白国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范睢是战国秦昭襄王时期著名的客卿,功与过皆昭然于史册。然而,史书对其结局的记载却比较模糊,引发了后世学者的不同判断。秦简《编年记》出土后,昭王五十二年的记载被学者视为范睢"非善终"的铁证,由此,范睢"非善终说"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认为仅凭秦简《编年记》的记载得不出范睢"非善终"的结论,系统梳理各类材料,可知其结局应是善终,但其死因却与赵国实施的反间有重大关联,因而只是形式上的善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既可以深刻地揭示战国晚期各诸侯国之间无所不用其极的斗争谋略,又能够推动秦国法律制度、客卿制度等的研究。

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进化论析——法律文本内外的多维解读 下载:401 浏览:406

周一颜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近百年以来,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实现了从弗洛伊标准到达伯特标准的革命性巨变,其发展进化历程令人瞩目。但作为规则的创制者,联邦最高法院至今未公开揭秘改革的真正动因或内在的政策考量。从根源上看,由此引发的诸多猜疑和批判均是围绕裁判权在陪审团和法官之间进行部分让渡或转移的合理性而产生的争议。相较于旧法,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进化客观上导致事实认定权向法官的适度回归,无论在法治价值视域还是在认知心理视域均具理性。但与此同时,新规则与司法实践的磨合难度也随之提升。跳出局限于法律文本的狭隘视角,探寻规则演进的本质、理性及实践契合度,更有利于我们客观冷静地看待他山之石与自身改革。

“逃离”母题的当代书写——鲁敏长篇小说《奔月》解读 下载:58 浏览:336

贺彩虹 《中国文学》 2020年7期

摘要:
在鲁敏的长篇小说《奔月》中,"逃离"这个经典主题再次焕发光彩,体现了作家对当下都市现实的敏感捕捉,融入了作家本人的人生体验和对生命意识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在平凡中超越现实、在残缺中追寻圆满的执着书写。

俄苏时期“非哥萨克化”历史解读 下载:75 浏览:366

杨素梅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哥萨克是俄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军事阶层,在40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阶层的分化、"哥萨克化"和"非哥萨克化"。17至19世纪的"哥萨克化"基于俄国政府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其结果是哥萨克阶层不断壮大。到19世纪末基于多种因素开始出现"非哥萨克化"现象。20世纪初期以前"非哥萨克化"是一种客观必然的现象,但自1917年转化为一个主观强制性的大运动,最终导致哥萨克阶层不复存在。

张爱玲书信与《小团圆》身体书写──档案学视角的解读 下载:62 浏览:367

林幸谦 《中国文学》 2019年12期

摘要:
本文将从张爱玲书信的档案学视角及其写作《小团圆》的心路历程,探讨张爱玲如何在自传体小说中展开作家个人自我、身体与情欲的叙事建构。从这本1970年代中期已成书定稿的《小团圆》,可发现张爱玲的女性身体书写已超越那个年代的文化价值观,也构成了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叙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小团圆》一书是张爱玲在深具争议性的身体书写与情欲叙事建构中,针对爱情毁灭后还能剩下"什么东西"的思考,进行了生命哲学的反思;其所建构的情与欲的身体书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女性叙事作品,亦是文学乃至文化的一种叙事建构,为中国现当代女性身体书写提供了新的叙事模式。

被遗忘的起源——梅洛-庞蒂对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的解读 下载:56 浏览:393

王亚娟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胡塞尔晚期在对几何学起源的追问中将理念性问题主题化,其关注核心在于理念性如何实现从主观起源到客观性的转变。梅洛-庞蒂聚焦于这种转变。在胡塞尔那里这种转变根源于先验主体的构成能力,而梅洛-庞蒂则认为逻辑构造对经验起源的排除隐藏了否定,这使人们遗忘了语言从言语实践到书写沉淀的转变。梅洛-庞蒂在语言的起源中追问理念性的涌现,这使起源的追问聚焦于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深度交织。梅洛-庞蒂由此肯定交织在存在根源上的真实性,而不再像胡塞尔那样以绝对自我为源泉。因此,在对《几何学的起源》的解读中,梅洛-庞蒂转向了与胡塞尔不同的存在追问与世界论点。

解读我国体教结合模式及今后发展方向 下载:76 浏览:480

金玉希 《中国体育科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实践,体教结合在国内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这一模式也是一大突破。不过现在依旧存在局限性,在体制上有一定的阻力,功利性较为突出。体教结合最终目的是为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法及实际访谈案例对"体教结合"进行了浅析,讨论了"体教结合"的现状,以及它与"教体结合"的不同。最后本文给出了"体教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体育局与教育局两个部门要相互合作,通过行政合力弥补"体教结合"的不足,打破相互独立,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共同协作,使"体教结合"发展的更为完善。并根据后备人才各自的特殊性因材施教的培养。

刘蕺山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读及其伦理意义 下载:54 浏览:232

刘玉敏 《国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明末思想家刘宗周从"仁礼互依""、己礼对立"等角度对《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章进行了详细解读。总而言之,仁即心之本体,"克己复礼"就是要求于心"未发"(静)之时下工夫,使本心没有任何私意邪念,时刻处于"敬"的状态。克己和复礼是同一过程,均指本心的涵养而言。"四勿"则贯彻了蕺山慎独的思想。"慎独"贯穿于整部《论语学案》中,它要求"慎无形之独",体现了蕺山的道德动机论。这一理论在今天无论是对个人修身,还是道德宣传,都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