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以罪名为讨论平台的反思与纠正 下载:34 浏览:295

丁胜明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我国刑法学界存在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的现象,但是,由最高司法机关确定的罪名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大多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多罪一名"是我国罪名体系的显著特征,以罪名作为问题讨论平台会带来诸多理论上难以妥善处理的问题。在刑法学研究中,应当严格区分罪名和犯罪这两个概念。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讨论刑法问题的基本平台只能是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分析刑法问题的基本单元是"一个犯罪构成"而不是"一个罪名"。罪数中的"罪"是指犯罪构成而不是罪名,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而非"同一罪名"内的事实认识错误,罪过是犯罪构成的罪过而非罪名的罪过。

综合材料视觉艺术发展中的“跨边界”现象研究——以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为中心的讨论 下载:33 浏览:407

李培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1945年以后,西方视觉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各国艺术家们纷纷展开了以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并体现出一种"跨边界"的主流创作趋势,实现了艺术与生活以及架上绘画与雕塑艺术之间的融合。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安塞尔姆·基弗在继承主流"跨边界"现象的同时,拓展了超越"边界"的理论和方式。他成功完成了作品结构、意义、主题等诸多方面生命的延续,使其作品以一种无边界感的循环状态展示出来,这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起了相对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讨论的焦点与热点 下载:67 浏览:408

方李莉1,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许多学者不约而同地发表有关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反思及理论总结的文章,其标志着中国艺术人类学正在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逐步成熟的阶段;但通过梳理我们看到民族志写作还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主流,即使许多新的理论也是来自于扎实的民族志研究。其次,出现了一批发掘历史文献与文物资料重新认识和利用中国传统的艺术资源研究中国的文化基因的论文,并形成了重要的研究趋势。第三,研究紧跟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传统工艺复兴、乡村振兴等国家的重要战略成为研究的焦点与热点。最后,关注国际前沿的研究热点,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空间和主题。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三阶层与四要件下的分别讨论 下载:35 浏览:282

高丽丽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关于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分别存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层、违法性阶层以及有责性阶层的讨论,根据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内容特征,它应该作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在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被害人危险接受应被定性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以被害人危险接受作为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为前提,以四要件中的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为媒介,被害人危险接受因不存在法益侵害而排除对法益(犯罪客体)的侵害,以及被害人危险接受不符合构成要件而排除犯罪的客观方面,通过这样的理论表述转换,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的要素实现了理论衔接与契合,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在两个体系下实现了贯通。

冷冻胚胎的法律性质分析——围绕南京冷冻胚胎案判决讨论 下载:66 浏览:397

王劲超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辅助生育科技的不断发展,有关胚胎归属的法律问题不断出现,在立法存在空缺的情况下,审判机关的裁判观念决定着审判的走向。江苏南京鼓楼医院的冷冻胚胎归属案使冷冻胚胎的归属问题再次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本文旨在分析该案法院的裁判观念和理由进而引出对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定位分析。并阐述胚胎的法律属性学说,分析国外对于胚胎性质的立法判例和我国关于胚胎法律性质的学说和立法状况。

楚人、吴人与越人的自我与他者认同——以先秦至两汉间史书的记述为讨论对象 下载:20 浏览:153

戚裴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自先秦以来,王朝对于"天下"政治秩序的观念存在着一个丰富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楚人以文化特征的改变,一直在华夏和蛮夷两种称呼间摇摆;吴人对楚人的牵制作用,使得他们被赋予了周王室后裔的身份;越人在自身实力强大的背景下,逐渐摆脱了楚人的控制,为自己构建出大禹子孙的形象。伴随着国家的一统,楚人、吴人和越人所依托的政治体依次消失,但他们所蕴含的文化概念却持续存在。

作者的意图与文本的生成——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的讨论 下载:31 浏览:264

李宏图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了《论自由》一书。此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3年,在距离欧洲遥远的中国也出版了《论自由》的中文版,由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翻译出版。那么,当密尔的"论自由"在翻译成为中文,即在跨文化的迁变过程中,不同文化空间所形成的思想表达是否能够为另外一种文化空间人们所理解?本文即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展开考察,试图揭示,在中国,马君武在对文本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者的主观意图的原因,带来了很多"误读"。而正是这种"误读"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文本。

二周还是三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周建人 下载:58 浏览:378

陈平原 《中国文学》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以"百草园的过客""兄长的提携""大哥的影子"三节,对周氏兄弟中往往被忽视的一人——周建人的既往,尤其是其与兄长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以显现和衡定周建人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存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及其正义悖论——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看围绕“塔克-伍德命题”的讨论 下载:80 浏览:254

王峰明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来看,资本主义既是一种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剥削基础上的生产方式。在前者,资本家作为货币商品的占有者,工人作为劳动力商品的占有者,他们之间是普通的买者和卖者的关系;而在后者,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工人作为雇佣劳动者,他们之间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前者,资本家和工人的交换遵循商品等价交换规律,既是自由的又是平等的,因而是正义的;而在后者,工人则必须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从而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他们之间的关系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因而是非正义的。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决定了其正义的悖论性和自反性。不了解和把握这一点,就会要么像塔克和伍德那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拒绝承认资本剥削的非正义性,要么像胡萨米那样只能从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认资本剥削的非正义性,要么像杰拉斯那样指责马克思在资本剥削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上是自相矛盾和不一致的。

碰撞出来的圆周率——两球与墙壁三者间的碰撞次数与圆周率π间关系的讨论 下载:85 浏览:272

陈怡 《物理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本文详细讨论了两球与墙壁三者间的碰撞总次数与圆周率之间的关系,阐明圆周率来源于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得到当两球质量比N很大时,两球与墙壁三者间的总碰撞次数为■,即圆周率的前■位。

汉语新诗的“百年滋味”——以来自旧体诗词的责难为讨论背景 下载:58 浏览:403

朱钦运 《文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自新诗在百年前诞生起,它与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古典诗歌传统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不断被提及而从未有定论的话题。无论是用古典诗词的美学标准或历史成就来衡量、校准新诗,还是以旧诗创作的"道统未绝"来反向证成对新诗合法性的质疑,甚或认为新诗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诞生夺取了文学的主流地位而挤压了旧诗的生存空间——这些命题都如话语幽灵般缠绕在关于新诗的认知上,同时也构成了人们看待旧诗在当代的生存处境的一大迷思。本文拟从以上命题出发,针对已满百年的新诗历史,基于古典传统及当代诗词对新诗在普遍意义上的责难,再行讨论这种"新"与"旧"之间的纠葛。

歧义丛生的“真实”——对《大墙下的红玉兰》及其讨论的历史性考察 下载:65 浏览:466

赵天成 《文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从维熙的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在发表之后引起热烈讨论,其中"真实性"问题成为了各方争辩的焦点。本文在参照性的视野中,从细节真实、典型性、倾向性和爱国主义的角度,梳理了这场讨论中的关键点,并结合从维熙的文学观念与同时期创作做了延伸讨论。"真实性"历来被视为现实主义的根本要素,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冲突的概念。从维熙的小说及其后续讨论,充分表现了当时语境下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是历史化地理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型案例。

映现于山光水色中的家国情怀——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暨中国江南电影学术讨论会综述 下载:36 浏览:401

王兵兵 《当代艺术》 2018年11期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围绕电影的研究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学科,如电影叙事学、电影美学、电影社会学、电影伦理学等。这些学科的专业化程度十分高,因而似乎难以综合。中国电影学派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文化思潮。"中国电影江南美学"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将中国学者研究电影的不同方法整合起来,试图建立一个中国江南电影研究的独特模式。

中国近代宗教社会史的量化研究——以构建寺庙登记表数据库为中心的讨论 下载:20 浏览:370

付海晏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寺庙管理,推行了严格的寺庙登记制度,内政部印制了极为规范、要求细致的《寺庙概况登记表》《寺庙财产登记表》《寺庙人口登记表》《寺庙法物登记表》《寺庙登记证》《寺庙变动登记表》《寺庙变动登记执照》。近代寺庙登记表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涉及历史学、都市学、历史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学、档案学、经济学、法学及法制史学、宗教学、教育学、公共医疗学以及新文化史等领域,充分具备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研究价值与极有可期的研究空间

403个国家(培育)特色小城镇的特征分析及若干讨论 下载:60 浏览:255

张立1,2 白郁欣1 《中国城镇》 2018年7期

摘要:
自2014年浙江省开始培育特色小镇,不到4年的时间,全国掀起一波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组织评选两批共403个小城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对象,这些小镇类型丰富、覆盖范围广,基本能够代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本文梳理了403个特色小镇发展的分布特征、功能类型、经济特征、产业特征、规模特征和建设特征等,并进一步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小城镇发展的若干现实问题。

关于西藏自治区供热用能源讨论 下载:57 浏览:258

高振军 《能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文中从西藏自治区的能源供应状况及供暖方式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工程量、初投资、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比较出更合理的供热能源方式。

理工科高校中数学建模通识教育课程的几点经验 下载:47 浏览:355

何国良 黄廷祝 《数学应用》 2019年11期

摘要:
数学建模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本文主要介绍电子科技大学面向一年级下册本科生开设《数学建模》通识课程的情况.从课程设置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来介绍该门核心通识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的一些经验,以供大家交流、参考.

关于新木桶原理的讨论 下载:23 浏览:346

李光辉 黄俊明 《数学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新木桶理论"认为将带有一根长板的木桶倾斜一定的角度后,其蓄水量更大,仅从数学角度讨论新木桶原理,满足倾斜放置的木桶达到更多蓄水量的条件是苛刻的.

一道数学竞赛题的讨论 下载:34 浏览:465

唐烁 张莉 张瑞丰 《数学应用》 2019年4期

摘要:
对浙江省大学生数学竞赛题的一道试题从试题结论的推广及新的结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及其案例 下载:32 浏览:474

万安华 《数学应用》 2018年10期

摘要:
在高校公共数学课的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提供了高等数学课程中运用讨论型、研究型教学方法的一些具体思路,并给出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几则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表明,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讨论型、研究型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