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治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272

周军杰 《诊断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2018年4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1例败血症新生儿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同期在本院出生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SAA、PCT、CRP,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SAA、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感染治疗后,SAA、PCT、CRP检测结果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至治疗7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SAA、PCT、CRP联合检测准确率(AUC)均大于三项指标单项检查。结论 SAA、PCT、CRP联合检查可用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动态监测SAA、PCT、CR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定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依据。

中性粒细胞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下载:60 浏览:422

那飞扬1,2 刘东海1,2 徐晓红2 张蓉芳2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中性粒细胞CD11b(n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潜能。方法对8个医学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纳入中英文发表的n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试验研究,2名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75例患者。合并敏感度为0.80(95%CI:0.71~0.87)、特异度为0.91(95%CI:0.69~0.98)、阳性似然比为8.80(95%CI:2.06~37.64)、阴性似然比为0.22(95%CI:0.13~0.36)、诊断比值比为39.95(95%CI:6.04~264.06)和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8(95%CI:0.85~0.91)。Deek’s漏斗图显示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P=0.08)。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nCD11b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潜力。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效果及康复时间分析 下载:285 浏览:2609

王渝 杨梦雪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临床路径在新生儿败血症护理效果及康复时间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64例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予以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和护理后15d血清炎症因子、临床数据指标、满意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15d后,观察组患儿PCT、WBC以及CRP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痊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精力程度,躯体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新生儿败血症护理中效果显著,临床指标趋向良好,满意度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败血症的综合护理分析 下载:252 浏览:2740

肖瑶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2月纳入的患者新生儿败血症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患儿高,p<0.05。并发症指标对比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早期识别 下载:236 浏览:3242

徐天齐 朱艳萍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新生儿期全身炎症反应,是病原体入侵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生长,产生毒素所造成的。被认为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新生儿临床治疗预后。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更加常见,新生儿死亡病因中败血症占比30%~50%[1]。我国新生儿总体诊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低胎龄、低体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侵袭性诊疗操作增加,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逐年增加。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加美罗培南应用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138 浏览:1393

蒋婷婷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研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过程中为患儿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败血症新生儿纳入小组实施研究,从2018.6-2021.6期间进行病例选择,共计抽取90例,通过抽签模式为患儿进行分组,两组均纳入45例,联合组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一般组应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联合组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比一般组,指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一般组比较相对较低(P<0.05)。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原与抗菌药物治疗研究 下载:253 浏览:2247

邹启明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新生儿早发败血症,这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一种疾病,对新生儿的存活率有着很大影响。本文的主要论述目的就是,探究新生儿早发败血症病院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做到对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最有效的治疗和防范,不断完善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治疗方经验,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做到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新生儿败血症治疗。

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败血症患者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下载:139 浏览:1385

冯娟 杨帆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针对临床收治的败血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本院在2023.3-2024.2期间收治到院接受败血症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所有患者均为在患者接诊入院后的6小时内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败血症患者抗感染药物给药时间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急诊入院后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回顾,患者平均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时间为2.1±0.3h,而且在败血症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要在6小时时间内为患者用药。结果显示,在败血症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时间每延迟一个小时,相关的绝对死亡率会增加0.29%(94.33%CI,0.01-0.56%;P=0.03),同时每位患者延迟使用抗感染药物一小时,会导致患者有0.39%的概率发生严重败血病(94.29%CI,0.1-0.8;P=0.01),同时患者会增加1.79%的休克发生概率(94.98%CI,0.8-3.0%;P=0.001)。结论 对于败血症患者而言,在为患者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越早使用抗感染药物行临床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就会越好。所以在为败血症患者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建议在患者入院后要尽早为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行临床治疗,尽可能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的发生概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