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研究 下载:64 浏览:407

徐铭璐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声乐作为一门音乐,人的声音是声乐的主体,人们能够在不同的声乐中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音乐形象,体会到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人类思想感情。一次成功的声乐演奏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比如演奏者的脑力、体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是否能够满足观众要求就决定了演奏者是否能够成功演奏。歌唱技术和声音的训练是每一学习声乐的人必须要通过的基础课程,这是演奏声乐不可或缺的内容。此外,情感表达才能决定演奏者是否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要想达到与观众情感的共鸣,这二者缺一不可。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应该占有的比重和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分析,希望能帮助演奏者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货币与平等的辩证关系探微——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观点看 下载:38 浏览:226

陈飞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观点看,货币与平等呈现出复杂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客观上要求交换主体的平等、交换规则的平等和交换对象的平等,逐渐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观念,因而发挥了消解不平等和等级特权的世界历史作用;另一方面,货币经济塑造的平等只是形式的平等,货币作为社会权力的代表意味着货币拥有量的差异将会导致一种新的等级和特权。当货币从简单形态转化为高级形态时,更是加剧了货币与平等的深层悖论。现代货币和货币经济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平等实现的社会土壤,但是资本运行的增殖逻辑又不断地使这种形式平等走向事实上的不平等。

克罗齐的“真历史”与“假历史”——一份病理学分析 下载:29 浏览:149

王利红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作为风格独具的学者,克罗齐特别擅长运用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概念表达其历史哲学思想,而差异辩证法是理解克罗齐进行概念区分时最重要的方法。克罗齐对真历史和假历史的区分,就是差异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克罗齐在对假历史的主张和观点进行逐一反驳和批判(即病理学分析)之后,把假历史作为真历史的必由阶段和必经之路纳入真历史的行程之中。由此可见,克罗齐对假历史的病理学分析,其目的从来不是要消灭它们,而是提醒研究者关注它们的存在,并把它们作为真历史的永远可以纳入其精神发展的消极或辩证阶段,并最终实现真假历史的辩证统一。而这也正是克罗齐关于真假历史论述的精彩和独到之处。

辩证法与主体:马克思和青年卢卡奇论黑格尔 下载:54 浏览:372

袁蓓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问题是事关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及其主体向度理解的重要理论问题。为反叛第二国际理论家将辩证法庸俗化为缺乏内容奠基的形式方法,青年卢卡奇开辟出"近黑格尔阐释"路径,立足于"总体"范畴确证深入社会历史现实的辩证法。但其与马克思返回黑格尔诉诸于历史辩证法仍有根本区别。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并不缺乏关怀人类生存境遇的主体向度,为此他在《资本论》中洞察到资本的自我活动与"绝对理念"辩证运动的内在相似性,揭示了资本作为"同一的主体-客体"对人之主体性地位与作用的消解。青年卢卡奇则基于劳动本体论指认社会历史的总体由劳动建构,强调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中"同一的主体-客体"通过自我认识能够打破资本主义物化现实,但这一主体解放策略因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备受批评。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肯定和改造:以《巴黎手稿》为中心 下载:53 浏览:445

黄志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理解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理论阵地。《巴黎手稿》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早期成果,也是二者正面交锋的重要思想领地。深入其中便会发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而非仅仅是否定的一面,即在劳动异化的意义上揭示了其消极方面,因为它的抽象形式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事实上,马克思是在交往异化的意义上才发现了其积极方面,因为它以积极的异化形式把握到了真正的人的生命形成过程及其运动,所以被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对"穆勒评注"的分析,马克思的这种肯定可以得到合理的理解和说明。藉此,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马克思才能以经由交往异化而来的社会关系作为思想通道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方面加以科学改造。

知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于新文科建设之内在逻辑的思考 下载:79 浏览:484

操太圣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但理论界对其内涵的解读和相应建设策略的思考还不够清晰,多关注如何利用新技术和多学科交融等手段促进其知识生产,以及强调其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性"等。文章通过梳理相关政策的背景和文科发展的轨迹,讨论了文科在知识经济潮流中遭遇的冲击。认为新文科是知识生产与教人成人的结合体,其焦点在于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均需回归人的生活世界。通过对全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生活世界的分析,文章讨论了新文科在聚焦中国实践、进行主体性阐述和基于自身特质的国际对话等方面的建设之路。

《启蒙辩证法》中启蒙的缘起、维度及其当代反思 下载:65 浏览:481

杨乐强 刘丽杰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启蒙既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名称,又作为一个概念范式的表述,其贯穿于20世纪不同思想家的理论核心,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通过《启蒙辩证法》揭示启蒙没有将人引入光明、反而走向野蛮这一衰退现象,呼吁到启蒙自身去寻找原因。他们从思想史和现实的角度重申启蒙,形成了具有反思性质的启蒙观。本文针对《启蒙辩证法》中有关启蒙思想的论述,从反思启蒙的问题意识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启蒙的三重维度,理清了启蒙的悖论。

写实的寓言与抒情的辩证——重读沈从文的小说《懦夫》 下载:61 浏览:461

唐伟 《文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沈从文的《懦夫》以最写实(戏剧性)的小说形式,寓言式地表达了最抽象的人的理性思维状态。小说的写实叙事和象征寓言既可以各自独立地自行其是,同时也能在精神辩证的意义上相互支援。《懦夫》的创作表明沈从文的思维认识具备了高度成熟的内在逻辑结构,也在外部指示的意义上暗示沈从文公民理性精神的日臻圆融。正是有《懦夫》这种哲学纲领式的寓言实验铺垫,沈从文才得以完成较为完整的诗学训练和成熟的认识论双重准备,而随后《边城》的问世,也才显得自然而然的有据可循。

资本内部的辩证法:基于《资本论》第二卷的考察 下载:59 浏览:440

黄志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资本内部的辩证法是资本在自身运动中所展开的逻辑,即资本自我推动和自我创造的辩证法。《资本论》第二卷关于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创造性地建构了这一辩证法,进而揭露了资本所蕴藏的内在危机。资本循环中"货币的复归"、资本周转中"价值的转移"和社会再生产中"资本再生"等环节鲜明地揭示了资本自我推动和创造的过程,即资本"外化"与"收回"自身的逻辑。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洞悉了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也明晰了资本主义产生危机的内在机理。

女娲氏之影:晚清女权叙事的神话与启蒙 下载:85 浏览:484

朱军 《文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女娲神话集聚了几千年来中国知识人恒久感兴趣的话题。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之外,近现代文学也纠缠于神话与启蒙的双重变奏之中。以"补天"与"再生"做引,晚清女权叙事孕育了启蒙的深层结构——救世与觉世、造人与世界的再造。与此同时,神话原型激发了时代精神与幽暗意识的共振,新女性化身为神魔同在的复合体,伴随着新兴意识形态的收编,启蒙也面临退化为神话的危机。从《造人术》到《补天》《女神》,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五四一代进一步展开了对科学迷狂和启蒙困境的反思。女神的再生与毁灭凸显女性建构"历史主体"的艰难,这是一个彷徨于明暗之间的女娲之影,呈现出现代性冲击下中国知识人对救赎诗学和启蒙辩证法的独特沉思。

三种“辩证法”概念:从《启蒙辩证法》到《资本论》 下载:75 浏览:388

刘森林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肇始于苏格拉底的为了消除恐惧、构筑绝对安全、封闭理性系统因而往往走向传统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因为追求绝对、纯粹而导致自否定和自悖谬的"辩证法",以及对这两种辩证法保持批判反思态度并坚持开放性的"辩证法",是《启蒙辩证法》依次反思过的三种辩证法,也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思过的三种辩证法。尼采的辩证法批判,黑格尔对绝对形而上学的追求,在回归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意义上被整合、被克服。

论辩证法的实践基因 下载:98 浏览:376

张奎良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马克思称辩证法为"我的方法"和"我的阐述方法",认为辩证法是主体实践活动的思想积淀。黑格尔作为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把辩证法归结为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但是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被神秘化了,被认为是绝对精神的自我演化。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恢复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认为主体性、批判性、革命性是辩证法的本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理解辩证法的科学本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大众化。

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创新现状、辩证价值与未来发展 下载:53 浏览:425

曹祖毅1 贾慧英2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文章基于对理论价值的辩证性思考,主要从开发式与探索式创新的视角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创新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未来演进的相关理论命题从而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知识创造与传播的发展模型"。基于对相关理论文献的推演以及对中国管理学纵向的实际考察,文章认为管理学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存在多元化的开发与探索象限;虽然数十年以来管理理论的贡献水平逐渐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主流学术共同体的制度逻辑,但是中国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有效创造与传播还应该兼顾其他理论创新程度较低或者非理论化研究的可能空间,甚至需要保持上述不同象限之间的平衡,从而为全球管理知识的更新做出来自中国的独特价值贡献。

自由与义务的辩证统一:论新时代的劳动观教育 下载:54 浏览:471

陈逸凡 薛忠祥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人的意蕴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统一自由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是劳动教育的场域之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自由性引领学生辩证体验自由学习和必要学习,生成爱学习的学习观,进而帮助学生生成必要劳动是义务、享受自由劳动是权利、义务以自由为目的、自由以义务为前提的新时代热爱劳动的劳动观。教育者应遵循劳动观生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规律,利用教育智慧引领劳动教育。

自由与义务的辩证统一:论新时代的劳动观教育 下载:59 浏览:471

陈逸凡 薛忠祥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人的意蕴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统一自由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是劳动教育的场域之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自由性引领学生辩证体验自由学习和必要学习,生成爱学习的学习观,进而帮助学生生成必要劳动是义务、享受自由劳动是权利、义务以自由为目的、自由以义务为前提的新时代热爱劳动的劳动观。教育者应遵循劳动观生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规律,利用教育智慧引领劳动教育。

试论声音训练的辩证思维 下载:62 浏览:505

杨健华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声乐学习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对初学者而言更是如此。规范、可循的教学方法,是每位声乐教师追求的目标。本文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和特殊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转化,量变到质变五个方面,揭示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辩证性思维方式。

从美学角度看阿多诺和声乐学的辩证法 下载:47 浏览:499

张春阳 《当代音乐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阿多诺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音乐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声乐思想独特,影响深广。尤其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声乐思想,具有深刻的影响。

课堂教学艺术在于张弛有度 下载:65 浏览:392

王海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8年3期

摘要:
地理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充满着辩证思想。将哲学理念与地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焕发课堂的新生机,展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智慧。

中医辩证施护联合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研究 下载:45 浏览:445

田春梅 刘芷余 陈丽 文燕 钱梅 杨子均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中医辩证施护联合小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情况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9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40)及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使患者满意,建议推广。

中医气血辨证理论指导治疗小儿生长痛的临床应用探讨 下载:224 浏览:2243

刘岚1 刘波1 尹倩2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查阅与小儿生长痛相关的文献发现,中医将小儿生长痛发病机制归为气血不足,难以濡养肌肉关节,或气血雍滞,使局部经络阻塞。通过对中医气血辨证理论指导治疗小儿生长痛科学内涵进行合理、深入的阐释,结合临床实际,以更好得指导中医辩证方药、穴位选择并为小儿生长痛中医气血辩证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