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关系研究 下载:53 浏览:399

孙国荣1 陈忠飞2 石秋梅2 珍珍2 褚航3 张阳3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进展与双眼视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方法选择在沧州眼科医院小儿眼科门诊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8~14岁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共104例,比较患者初诊时和1年后复诊时的屈光度和眼轴变化,根据变化幅度分为:A组(近视进展慢组,屈光度增加≤0.5~0.75 D;眼轴增长<0.3 mm/年)和B组(近视进展快组,屈光度增加≥1.0 D;眼轴增长0.3 mm/年)。然后对104例近视眼儿童进行视感知觉功能的检查(包括知觉眼位检查,立体视功能检查)。结果 104例,A组(屈光度增加≤0.5~0.75 D;眼轴增长<0.3mm/年)51例,占49.04%;B组(屈光度增加≥1.0 D;眼轴增长0.3 mm/年)53例,占50.96%。A组近距离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度平均值为57.62像素,B组近距离眼位水平偏移度平均值为100.52像素,采用SPSS pe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变量的P值为0.043(P<0.05),A组的51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存在随机点动态立体视缺损,百分比为23。5%。而B组的53例患者中有36个患者存在随机点动态立体视缺损,百分比为6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度数的发展与认知感觉功能有着密切关联。用修复认知感觉功能缺损能改善近视眼儿童近视的发展。

青少年近视的成因及眼科护理的干预措施 下载:70 浏览:725

杨刚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的成因,并评估眼科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100名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成因。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干预组接受定制的眼科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用眼习惯指导、视力训练和定期随访;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用眼习惯改变及近视进展速度。结果:研究发现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间不足、遗传因素和不良读写习惯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成因。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视力显著改善,用眼习惯得到明显纠正,近视进展速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的家长对眼科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的成因复杂,但通过针对性的眼科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眼科护理人员应重视青少年近视问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视力训练计划,以促进青少年视力的健康发展。

提升眼健康素养 防控青少年近视 下载:63 浏览:660

李赛暄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社会变化和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变化,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也在逐步变化,由原先的“重治病”逐步倾向为“重预防”,在“预防为主”的大健康观念中,眼健康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群众中尤以青少年眼健康更广为重视。本文从群众的眼健康素质着手,关注青少年群体对眼健康的了解与重视,并希望以此为基础,辐射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提升眼健康素养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基础,社会各相关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参与青少年视力保护。

近视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眼轴增长的预测因素研究 下载:136 浏览:1396

王琼 周仕萍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青少年眼轴增长情况的预测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验配同一品牌角膜塑形镜的109例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佩戴12个月后眼轴增长≤0.2mm者(74例),眼轴增长≥0.4mm者35例。把眼轴增加≤0.2mm设为控制有效组,≥0.4mm为控制无效组,取右眼数据统计,收集戴镜者戴镜前的年龄,性别,父母高度近视情况以及眼部基本参数,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青少年眼轴增长的单、多因素。 结果 随访12个月后: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基线等效屈光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二元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戴镜年龄、基线等效球镜度为影响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
眼轴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近视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年龄越大、基线等效球镜度越高,眼轴增长越慢,近视控制效果越好。

综合干预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用的研究 下载:249 浏览:2562

史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观察综合干预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近视预防干预的68例儿童青少年,纳入到试验中探究。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以平均每组34例青少年的方式,设对照(常规干预)与观察组(综合干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近视发生率与干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时实施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使青少年的视力保持正常水平,可提高青少年对干预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相对明显。

研究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 下载:225 浏览:2273

吴国青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到我院行角膜塑形镜验配的2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予以一定的护理,通过为期半年的随访确定角膜塑形镜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度数增长的情况,眼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必须配合一定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安全、有效的摘戴。

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 下载:216 浏览:2183

葛红卫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5年1月-2019年12月间来院治疗的30例(57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对其配戴角膜塑形镜,并辅以护理干预。对比配镜前后的屈光度与视力水平变化,记录并发症率。结果:配镜后1个月,患者的屈光度与视力水平均优于配镜前(P<0.05)。患者的并发症率为7.02%。结论: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预防近视,纠正其视力水平,且并发症轻微,具有较高安全性。

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 下载:292 浏览:2950

赵琳 孙霞 刘苗苗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观察在2019年6月-2019年12月到我院进行角膜塑形镜佩戴的青少年患者36例,患者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以及佩戴规则,观察患者在佩戴后的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在半年的矫正治疗中均未出现近视度数的增长,在佩戴过程中也未从出现过并发症。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够帮助青少年缓解近视度数的增长,且在专业的指导并认真执行后,不会出现并发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角膜塑形技术矫治青少年近视临床分析 下载:286 浏览:2875

陈燕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实行角膜塑性技术矫正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成都新视界眼科医院2019.1-2020.1期间收治的82例(164眼)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性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是实验组患者41例(82眼),采用角膜塑性技术矫正,对照组41例(82眼),采用框架眼镜治疗。6个月后对比分析患者近视眼进展。并且调查分析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近视进展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佩戴角膜塑形镜之前对比,患者6个月后裸眼视力明显提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屈光度降低,P<0.05;角膜厚度有变化但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曲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实行角膜塑性技术矫正,有利于减少近视眼进展,矫正患者视力,降低患者屈光度,降低患者角膜曲度,并发症数量较少,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探讨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科学预防与控制 下载:127 浏览:1541

温丽华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为了减轻近视对儿童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负面影响,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减轻近视的危害性。本篇文章围绕着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控制,分析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认识近视的危害性,进而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近视预防方面,应该侧重于健康宣教,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用眼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帮助其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近视控制方面,采取配镜矫正,阿托品滴眼液等措施,可以有效延缓近视的发展,保障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浅析眼轴长度用于近视预测模型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筛查的效能及近视防控对策 下载:218 浏览:2121

叶凤龙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3期

摘要: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作为近视诊断的标准,对常用的各类机制检测指标所拥有的不同检测方式以及青少年的近视预防对策进行有效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9年至2020年进行调查的全市2739位小学生及1797位初中生作为相应的研究对象。并以包括眼轴长度(AL)在内的四类指标,对其近视预测模型进行详细的探究。结果:在对单一指标模型进行构建的过程中,UCDVA自身所有的近视预测效果相对就好,然而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相应的灵敏度仅为39%,预测值呈阳性的为78%。应用两种指标组合模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有UCDVA与AL进行组合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其预测灵敏度为48%,阳性预测值为78%。应用三种指标模型进行构建时,由UCDVA与AL及角膜屈光力进行组合的综合效果相对较高,其灵敏度为54%,阳性预测值为85.45%。其次为UCDV与AL以及自然瞳孔下电脑验光屈光度,其综合预测灵敏度为52%,以其阳性预测值为81%,而应用全部四个指标模型能够对最佳预测效果予以获得,但其综合提升幅度相对有限。其预测灵敏度为55%,其阳性预测值为84%。对于初中生而言,各类指标灵敏度均相对较高,其预测区间在86%~97%,而特异度则有所降低,其区间为3.6%~90.5%。结论:眼轴长度能够使儿童及青少年的近视预测灵敏度得以有效的提升。并且是儿童眼球在发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可逆性以及其自身性质近视形成的重要指标,因此需建议将其列为儿童及青少年进行筛查,以及进行诊治的常规性指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