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韩国大德谷科技人才政策演进及其特征 下载:21 浏览:194

黄馨莹 解佳龙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支撑,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必要前提。作为韩国科技人才策源地,持续转型升级的大德谷为20世纪中后期韩国科技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本文梳理大德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科技人才政策并按照园区特征演变、标志政策出台、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等划分出人才基础建设期、产学研体系形成期、创新集群发展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科技人才为核心支撑、以三大创新主体为载体的大德谷科技人才创新活动分析框架,凝练出强调人才流动、突出企业地位、营造良好环境、政府持续助推四大特征;最后从人才创新作用、人才创新能力、人才创新机制三方面总结大德谷科技人才政策演进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其它科技园区人才政策完善提供借鉴。

韩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发展与启示 下载:41 浏览:235

李丹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没有良好的创新体系就无法突破核心技术,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受制于人。韩国采用了与中国类似的科技管理体系,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本文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分析了韩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总结了韩国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构建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韩国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及其政策启示 下载:32 浏览:258

郭滕达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2018年初,韩国政府相继发布《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8—2022)》和《2019政府研发投资创新方案》,从不同角度对韩国政府于2017年提出的"建设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的创新创业国家"进行了回应。该计划和方案与往年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关注。因此,本文总结其核心内容,与往年颁布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对韩国科技政策发展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并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政府研发支持体系、政府研发投入关注焦点向研发投资效率转变、鼓励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统筹协调等。

韩国科学技术预测调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49 浏览:262

金瑛1 方晓东2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科学技术预测是一个国家决策的基础与前提,是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的背景材料,也是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韩国科学技术预测起步较晚,却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在1994—2016年间,韩国共完成了5次科学技术预测调查,在工作流程、方法和推进体系上都有了长足进步,呈现注重科学技术预测调查推进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注重发挥领域专家与年轻人的作用等特点。本文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开展科学技术预测活动的启示。

群体认同视域下城市约跑族成员参与动机的成因解析 下载:16 浏览:206

张昉 《体育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由于各参与成员的素质基础以及参与动机具有多样性,为了确保城市约跑族群体规模的不断拓展,促进城市约跑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在社会认同理论的引导下,对城市约跑族成员参与动机的成因进行全面解析,了解与掌握约跑族成员参与心理的实质,实施精准式的规范与引导,这对于提高约跑族成员的群体认同程度,推进城市约跑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韩科技创新合作对策研究 下载:69 浏览:392

张丽娟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当前,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我国开展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面。中韩两国一衣带水,经济与科技互补性强,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两国关系。本文从中韩科技创新水平对比出发,系统梳理了中韩科技创新合作的主要方式和主要领域,聚焦现状,发现双方合作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进一步推动中韩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建议。

对抗与争议——2000年前后韩国电影历史叙述的一种动力机制 下载:98 浏览:501

李道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公元2000年前后是韩国电影100年的特殊节点,在此前后兴起的电影史写作热潮,是韩国电影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成就。对2000年前后韩国电影历史叙述的考察,主要建立在由韩国电影史学者撰写、并被翻译成中文的韩国电影史著述的基础之上。在全球及东亚视野里,韩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倾向于正视因历史和现实造成的创伤记忆、分断焦虑与抗争格局,主要通过殖民/反殖民、分裂/统一以及全球/在地等二元对立的叙述框架和历史分期,因应一个世纪以来激荡在韩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主主义运动,在解放与开放的史论结构中,纳入有关历史叙述的对抗与争议的动力机制,进而呈现出韩国电影史之于其他各国电影史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韩国生存游泳研修教育的分析与启示 下载:70 浏览:306

全婵兰 《体育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水上运动或活动中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实施有针对性的生存实用游泳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参考了韩国教育部2018年开展的小学教师生存游泳进修培训,介绍了其提出的背景、培训方法、实施过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拟对我国生存游泳教育提供借鉴。

韩国电子诉讼的现状及其裁判实务的改善方向 下载:65 浏览:414

郑永焕1 朴顺善2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序言因智能手机的急速的普遍,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法律制度相融合,我们的法律环境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韩国在2003年开发电子督促系统,体现了电子法院的总计划;2004年建立为树立司法电子档案计划的诉讼文书的电子交换系统。

韩国非讼案件程序法概述 下载:63 浏览:413

金镐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正>民事诉讼是解决个人生活关系中所生纠纷的一种程序,具有争讼的本质。有些民事案件虽然争讼性并不明显,但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必须由法院处理。为了使这类案件与民事诉讼案件相区别,我们将之称为“韩国非讼案件”。“非讼案件”一词源于法国法的“procedures non contentieuses”(非诉讼程序),日本法将之译为“非讼案件”。日本最早的《非讼案件程序法》是依据法国人布依索纳德(Boissonade)的建议制定的。

吕思勉与朝鲜学者金泽荣的交往——兼论金泽荣对吕思勉治史的影响 下载:38 浏览:238

赵太和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经屠寄引荐,吕思勉得以结识朝鲜学者金泽荣。虽然二人晤面不多,但吕氏治史深受金泽荣《韩国历代小史》的影响,表现在治史观念上,摆脱传统史学不重视异族、异国史的桎梏,开风气地提倡治中国史需参稽朝鲜文献,甚至认为各国历史皆可参稽互证。本此观念,他利用《韩国历代小史》记载,考证东北民族的居地、迁徙、族源等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推进了东北史研究。在此基础上,吕氏进而构建起他的东北民族源流体系,有力地驳斥了"满蒙非中国论",为其学生卞宗孟继承,影响及于今日。总之,金泽荣在吕思勉开拓我国东北地方史、东北民族史研究的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如何借鉴国外史学成果,进而推动我国史学研究,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晚近韩国历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和挑战 下载:69 浏览:269

姜鲜珠1 李美薇2 朱雅莉3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韩国从1954年实行统一的国家课程设置以来,经历了数次课程改革。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尤其是2015年和2018年的国家课程设置的改革,引发了激烈争论。本文从单一历史与多重历史、"简单和简洁的"韩国中心方法与"复杂和多样化的跨文化"方法、历史思维和史学能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认为这种争论对于在民主社会中构建反映多元化观点的历史是必要的,历史的教与学必须向着"历史是解释的历史"的本质前行。

作为对孟子哲学曲解与误读的朱子学 下载:38 浏览:218

洪元植 《国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朱熹重新发现了被遗忘千百年的孟子,并将其归至孔子正统继承者。但他没有以原有的形式来继承孟子,反而是依据自己的哲学将孟子曲解变形后予以继承。由于朱熹的原因,孟子的民本王道政治论大幅缩水,而他则以一种殷实的道德哲学家的姿态重生,甚至付出了就连道德哲学都被曲解变形的代价。归根究底朱熹确实误读了孟子,并且笔者认为这种误读的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积极地有意图性的,所以可以将之形容为"创造性误读"。如果不承认或忽略这种误读,孟子与朱熹哲学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在哲学的世界里既没有孟子也没有朱熹的结果。

作为对孟子哲学曲解与误读的朱子学 下载:41 浏览:216

洪元植 《国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朱熹重新发现了被遗忘千百年的孟子,并将其归至孔子正统继承者。但他没有以原有的形式来继承孟子,反而是依据自己的哲学将孟子曲解变形后予以继承。由于朱熹的原因,孟子的民本王道政治论大幅缩水,而他则以一种殷实的道德哲学家的姿态重生,甚至付出了就连道德哲学都被曲解变形的代价。归根究底朱熹确实误读了孟子,并且笔者认为这种误读的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积极地有意图性的,所以可以将之形容为"创造性误读"。如果不承认或忽略这种误读,孟子与朱熹哲学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在哲学的世界里既没有孟子也没有朱熹的结果。

关于普遍与特殊的理气论之演变——以“理一分殊”、“理通气局”、“理气同实”为中心 下载:39 浏览:250

孙兴彻 《国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任圣周主张"理气同实"的理气论,提出了"理一分殊"和"气一分殊"的同时可能性。鹿门的主张为理一分殊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转机。本文试图研究理气论关于普遍和特殊的解释的"理一分殊"、"理通气局""、理气同实"三个理论的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和逻辑整合性

现代韩国儒学研究的特征 下载:52 浏览:337

高星爱 《国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1945年解放以来现代韩国儒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并非是单纯的理论上的展开,而是结合时代现实的变化,不断反思与创新的结果。可以说,解放以后的儒学研究与现代化紧密相连,对传统思想的反思与时代历史发展方向的关系中,儒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探究功过问题与主体性问题。这表明,儒学研究自始至终从未与社会现实割裂开来,而是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思考儒学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与作用,决定了现代韩国儒学研究的方向与特征。回顾以往儒学研究的发展变化,不仅有助于正确把握儒学思想在韩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而且有利于展望儒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

浅谈油田钻机供电系统方案选择 下载:30 浏览:342

程娜 韩国强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对钻机柴油驱动、市电驱动经济对比,合理选择钻机驱动方式以及钻井供电方式,有效减少了工程投资,增加了油田经济效益。

《清文启蒙》序言之文本分析 下载:82 浏览:313

梁永 《国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清文启蒙》是清代雍正王朝以后流行的满语启蒙读物。本书包含了大量清代中期旗人社会及家庭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见清史研究者和满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资料。

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实践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启示 下载:20 浏览:401

时胜勋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在文学理论研究遭遇危机之际,作为一个替代方案,文学批评在今天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使命。它能拯救理论吗?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对文学批评做出新的分析。文学批评是一种话语实践。当代文学批评话语形态表现为学院派批评和大众媒介批评两种,它们背后都有潜在的价值诉求,即本体价值诉求与功能价值诉求。二者从顶层上设计了文学批评的话语机制,即介入写作与介入社会。作为这一话语机制的落实,文学批评的物质性力量、社会学力量、人文学力量,各尽其职,由此完成文学批评话语实践的整体进程。通过这一复杂的文学批评话语实践,文学批评成为"活的""有力的"文学批评。就此而言,用批评拯救理论并非不现实。文论或可借由这一话语实践观照自身的危机,反躬自省,实现理论的自我救赎。

韩国语句子结构相似度计算方法研究 下载:44 浏览:256

毕玉德1,2 姜博文2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9期

摘要:
句子相似度计算是信息处理领域一项基础技术,在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中直接影响译文质量。该文以韩国语句子为研究对象,结合韩国语的句子特点提出了一种句子结构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先提取句子的骨架结构,然后结合韩国语的句法特点制定标记转换规则,最后用转换后的句子结构与实例库中句子匹配得到与之相似的句子,得出两个句子间的结构相似度,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提高了相似度计算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