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57 浏览:259

程华 张侠 《诊断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8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发生部位、斑块类型、血流参数及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斑块检出率、IMT、软斑及混合斑发生率均较高,硬斑发生率、阻力指数、舒末流速、峰值流速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发生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判断斑块类型及血管内膜厚度,显示血流参数,对早期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五聚素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下载:95 浏览:518

郜俊峰 曹建 秦延昆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清五聚素3(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55例健康体检对象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同颈部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水平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443、9.293、18.339,P <0.05);不稳定型斑块的病例组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均高于稳定型斑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05、5.364、11.707,P <0.05);轻度、中度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1.638、16.854、20.641,P <0.05);脑梗死患者的Lp-PLA2、PTX3及MMP9测定值与患者IMT测定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581、0.556、0.602,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Lp-PLA2、PTX3及MMP9水平较健康人群升高,且与颈动脉斑块特征及狭窄程度有关。

高血压合并CAS患者血清Hcy、ET-1、GGT的变化及其意义 下载:78 浏览:511

兰飞平 胡振平 练惠织 吴志敏 吴继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庆元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8例作为EH组、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清Hcy、ET-1、GGT及一般生化指标;并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分组对比血清Hcy、ET-1、GGT水平。结果 EH组的血清Hcy、ET-1、GG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22、14.654、6.158,P <0.05);伴有CAS的EH组患者的血清Hcy、ET-1、GGT高于非CAS的EH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71、10.926、8.118,P <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Hcy、ET-1、GGT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CAS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CAS患者血清Hcy、ET-1、GGT较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升高显著,并且与CAS形成密切相关。

社区老年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下载:64 浏览:496

吕芳1 赵玉生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及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2005年从北京地区干休所选定725例老年人,填写调查表,测量ba PWV及颈动脉CIMT,2010年再次调查上述人群,重测ba PWV及CIMT,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CIMT的关系,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对社区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右侧ba PWV增高组,右侧颈总动脉IMT厚度增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男性、5年前吸烟及右侧ba PWV≥1700cm/s的人群比例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右侧颈动脉IMT增高对全因死亡及复合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结论右侧ba PWV与右侧颈总动脉IMT厚度有一定关系,男性、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大。

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5 浏览:532

于加贝1 徐刚1 唐雨2 王峰3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中风康复胶囊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338

赵平丽1 吕哲1 秦合伟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风康复胶囊治疗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斑块形成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康复胶囊。4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流变和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1、MDA和vW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LDL-C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风康复胶囊能够抑制斑块进展,改善血管内径,防止脑梗死的进一步发生,这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流变指标和调节血脂有关。

卒中高危因素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同脂蛋白(a)的关系及其体质分布特点 下载:92 浏览:531

许丹丹1,2 王倩1 谢晨1 黄燕3 《中国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卒中高危因素人群血清脂蛋白(a)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高血清脂蛋白(a)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方法:将医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卒中高危因素人群筛查,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卒中高危因素人群分为:颈动脉彩超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结果:斑块形成组脂蛋白(a)水平较内中膜增厚组、颈动脉彩超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脂蛋白(a)≥300 mg·L-1组以痰湿质、气虚质为特点。结论:脂蛋白(a)是卒中高危因素人群颈动脉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气虚、痰湿体质因素是卒中高危人群出现脂蛋白(a)异常的易感体质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卒中重要危险因素,通过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或评估手段,及早的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下载:230 浏览:2125

张苏舒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超声诊断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诊断的优势和意义。 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安全检查的人群中随机抽取95例组成无需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健康组,同期选取拟心脑血管病且需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95例组成观察组,要求两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检查者颈动脉超声诊断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 结果 观察组检查者中,诊断结果为IMT增厚36.84%,形成斑块48.42%,异常总发生率为85.26%,而健康组检查者IMT增厚2.11%,形成斑块1.05%,异常总发生率为3.16%,观察组组织异常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各种斑块总计48.42%,而健康组仅有软斑块1.05%,观察组形成斑块率明显多于健康组(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对未发生冠心病的动脉硬化患者形成警示,更加清晰明确地检查到患者的血管问题,方便后续的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及其与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下载:34 浏览:409

朱香妮1,2 黄莹山3 邵亚军1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及其与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对受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类型进行检测,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斑块与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中具有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硬斑块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软斑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软斑块患者(P<0.05)。结论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超声检测颈动脉情况及血清脂联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47 浏览:876

王安琼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前来我院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n=30),再选取3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均于2023.03-2023.12参与研究,且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检查结果,观察组内膜毛糙、回声增强以及管壁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IMT值,观察组左侧、右侧的IMT值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检查指标,观察组的内径高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峰值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157 浏览:1235

王玫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70例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甲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人群70例作为对照分析(乙组),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甲组左侧、右侧IMT值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斑块检出数量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EDV(17.88±4.02)cm/s、SPV(72.05±12.39)cm/s明显低于乙组,且RI(0.75±0.12)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尽早发现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异常,判断颈动脉病变程度,辅助诊断脑血管病。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