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下的实践具体化和实践叙事问题 下载:92 浏览:439

刘宇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研究要符合实践的现实性,实践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都是通过整合诸多异质性因素来完成一件事情,就此而言,它不同于通过运用普遍概念而构成的抽象理论。因此这种实践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具体性为起点。实践的具体化是事情的完成过程,是一个叙事过程,即为"实践叙事"。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叙事将行动与事件等异质性因素整合为一个叙事统一体。它为实践赋予确定的特殊意义,提供范导作用。实践叙事既是实践筹划的起点,也是实践反思的对象。

身份、权力与伦理:新时代青年话语生产的三维空间 下载:54 浏览:391

李云峰1 谭培文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青年话语生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指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话语身份、掌握话语权力和规范话语行为的话语生产和传播过程。基于新时代青年话语生产的空间维度,青年话语身份决定了青年话语生产的定位空间,青年话语权力阐释了青年话语生产的发展空间,话语伦理规范了青年话语生产的价值空间。青年话语生产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旨归是"青年掌握话语",青年利用自身话语权力表达主体意志和利益诉求,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资本内部的辩证法:基于《资本论》第二卷的考察 下载:59 浏览:439

黄志军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资本内部的辩证法是资本在自身运动中所展开的逻辑,即资本自我推动和自我创造的辩证法。《资本论》第二卷关于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创造性地建构了这一辩证法,进而揭露了资本所蕴藏的内在危机。资本循环中"货币的复归"、资本周转中"价值的转移"和社会再生产中"资本再生"等环节鲜明地揭示了资本自我推动和创造的过程,即资本"外化"与"收回"自身的逻辑。在此意义上,马克思洞悉了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也明晰了资本主义产生危机的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下载:75 浏览:438

汪信砚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的中心问题。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求解这一问题,而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建构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初,就已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定位于探索中国道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对中国道路作了初步的哲学表达。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做出了创造性的解答,是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近4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

中共党史党建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系析论 下载:98 浏览:1018

孙靖仪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共党史党建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党建学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党的建设以及党的理论创新,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则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及其在当代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展现出各自的特色与差异。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下载:90 浏览:1030

刘瑞青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多元价值取向与文化观念的冲击,同时囿于党校课程体系设置与教育模式,使得党员在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抵触与漠视等情绪,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展难度不断提升。所以,在党中央与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环境下,党校应持续强化思政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革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质量,从而在实践中持续强化思政教育,加深党员无产阶级信念与爱国情怀,让学生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均能够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

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建设 下载:136 浏览:1396

宋雨勃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10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作用提供智力支撑,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历史使命。

把党校建成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平台 下载:131 浏览:1337

王首伟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党校建成党员干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平台,是各级党校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个着力”,即着力解决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问题,着力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问题,在深入研究和把握党校职责定位的基础上,从如何提升学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党校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探究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 下载:118 浏览:1258

史雨萌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路径增多、传播范围变广、传播速度加快,而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传播创造了极大的便利,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设想。但需要注意,虽然互联网的出现为该理论的传播创造了诸多便利,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网络环境中多元化内容的挤压对该理论的传播所造成的影响,积极构建具有吸引力的传播平台、加强网络传播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传播。文章以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为题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下载:162 浏览:1792

陶漫莉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展开对高校政治教育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问题,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立场、价值判断和理论观点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目的。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和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加以改善和创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指导性地位。

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下载:165 浏览:1772

齐航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5期

摘要:
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加剧导致在思政教育中是否要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出现了动摇。在思政教学中如果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就无法有目的、有步骤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并且社会当中存在的一些糟粕文化会对学生的三观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下载:162 浏览:1900

白如斌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在其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从中起到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下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历史。基于此,文章将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浅析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 下载:158 浏览:1953

李旋飞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高对于高校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运用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高校思政课进行探讨,先简单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地位,再分析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方法,通过改变大学生思想观念、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教学网络平台的利用等,达到预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水平。

论"两个伟大革命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 下载:185 浏览:2051

刘华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两个伟大革命论”主要是展现出来了社会的伟大革命以及党在进行自我革命过程中,二者之间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它包含了全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社会革命的进行必须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党,这个理论的提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展现。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依据思考 下载:179 浏览:2344

曲晓云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要树立起很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创新的主体意识,同时每一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都应具有确定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来源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实践。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一定要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要时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才能够很好的实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建立优秀的国内马克思主义队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下载:184 浏览:2126

吴相付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9期

摘要: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关于这一重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分述如下:一、马哲视域下的“人与自然”;二、马哲视域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三、马哲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实际探究 下载:194 浏览:2346

周家信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9期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直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立足中华大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接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伟篇章,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成功之道。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管理实践 下载:126 浏览:1492

梁校通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社会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社会结构的变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福利国家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设计与实施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与经济管理实践结合,以期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