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中断数学学科的教育及教学来讲,计算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性作用,应引发广大小学数学任课老师的广泛化重视。老师需要全面转变和突破传统数学计算教学理念的束缚,加强对计算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改革,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为小学中段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计算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
一、小学数学中段计算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首先,就小学数学学科师资力量的配备情况来讲,教学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在日常的数学学科计算教学活动开展之中,部分任课老师也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一味进行理论灌输和讲解,学生一味的进行题目训练和考试,难以与素质化教育及新课标改革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计算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其次,任课老师对于计算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一味的进行题海战术和考试测评演练,计算教学的综合成效和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反馈机制缺乏完善性
教学反馈对于课堂教学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任课老师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开展情况的准确总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帮助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进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成效。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来讲,仍然有部分任课老师忽视了教学反馈的内容部分,没有建立起完善化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计算情境,调动计算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推进计算教学的同时,应该首先明确情境教学在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避免学生因计算学习的枯燥性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切合学生认知实际、符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明确相关的数学逻辑和数学思维,从而培养较为全面的数学计算能力。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头脑中对许多事物都保持着新鲜的态度,也善于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为导向,在课堂中设置足够的问题式情境。
(二)加强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之间的练习
在计算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进而帮助拉近与数学计算知识学习之间的距离,提升数学计算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及分析能力,推动数学计算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在小学中段数学《倍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妈妈去市场买了一些水果回来,其中有12个苹果,6个橘子,1个西瓜,请问苹果使橘子数量的几倍,是西瓜的几倍”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理解倍数的概念关系,任课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分三排分别画出相应数量的苹果、橘子和西瓜。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融入生活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自我思考和总结中深化对“倍”的概念理解,进而得出“12÷6=2”,故而苹果数量是橘子数量的2倍,“12÷1=12”,故而苹果是西瓜数量的12倍。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三)引导数学探究,促进算理理解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严谨性、科学性不言而喻,因而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常不能以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从而容易造成学习方法僵硬、数学知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对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性,明确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算理的了解应当作为学生提升计算能力的基础,以此避免其对数学计算法则、规律等的“死记硬背”,使得数学学习失去本来的意义。在预备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时,教师不仅要做好引导工作,更应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实现从做中学,达到实践出真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体悟所学数学知识的真正内涵,而不是局限于对数学符号、计算公式等的机械化记忆和对各种算式题的盲目练习。
比如,教师在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该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既要以“表内除法”为基础依据,也要为后续其他类型的除法计算学习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学小棒,作为除法问题探究的工具。而后,教师在讲授该课时,先设置相关探究情境:“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棒,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跟着老师一起来做‘平均分’的游戏!”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随机地为每组分配相关数量的小棒,要求其对此进行平分。教师视情况而定,要求各组间将小棒数量进行置换,以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机会。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将会对除法的运算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达到探究目的。
三、结语
计算教学将涉及和贯彻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及教学的全过程,教学难度也会逐渐提升,为了有效保障数学计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和建立起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任课老师则需要进一步对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范玉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6):53.
[2]宋颖颖.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践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093-1094.
[3]霍耀忠.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