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课程创新研究
郑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洁,. 融合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课程创新研究[J]. 中国教育学报,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摘要: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指引下,小学培智学校的课程创新已然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与包容性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不仅详细探讨了融合教育在小学培智学校课程创新中的实际应用,更深入挖掘了特殊学生的独特需求和鲜明特点。针对这些独特需求,我们提出了课程创新的必要性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既能满足特殊学生教育需求,又能促进普通学生同理心与包容性成长的教育环境。通过这样的课程创新,我们期待能够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无缝融合,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 融合教育理念培智学校课程创新
DOI:10.12721/ccn.2024.157060
基金资助:

引言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共同进步。特别是在小学培智学校中,融合教育的实施对于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无法忽视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这些特殊学生在智力、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难以完全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挑战和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融合教育的目标,课程创新在小学培智学校中显得尤为关键。

一、小学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需求与独特特点

小学培智学校的学生,他们在智力、情感、行为等多个维度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些学生在面对传统学科知识时,往往因为自身的障碍而难以适应和融入。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为灵活、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此外,除了学科知识的获取,这些特殊学生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课程创新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

(一)必要性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更为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能够容纳他们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课程创新,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诞生的。通过课程创新,我们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整合多种学科的内容,设计出更具个性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案,以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

在课程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坚守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深入了解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首先,我们需要对特殊学生进行全面的、细致的评估,这不仅包括智力方面的考量,还需涵盖情感、行为、社交等多个维度,以确保我们能够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让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我们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关爱和尊重,尤其是那些特殊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2.整合学科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和整合。首先,我们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不仅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我们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程创新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有效的课程创新,我们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首先,我们应当对教师进行融合教育理念的培训,让他们深刻理解融合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掌握融合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其次,我们还应对教师进行特殊学生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特殊学生具有独特的需求和特点,只有了解这些需求和特点,教师才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研发和创新活动。课程研发和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机会。我们应当为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程研发和创新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4.深度融入辅助技术与丰富资源

在课程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不应仅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手法,而应积极引入各类辅助技术和资源,使教学更具活力和深度。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够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而智能教学软件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智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

对于特殊学生,这些辅助技术和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程度可能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定制和开发专属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例如,对于视力或听力受损的学生,我们可以引入无障碍阅读软件或助听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的定制化资源不仅体现了对特殊学生的尊重,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5.深化家校合作与社区联动

家校合作和社区参与是课程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和教师不应只是学生的教育者,更应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和引导者。因此,我们需要积极与家长和社区建立联系,共同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合作可以通过定期的家访、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成长状态。同时,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问题反馈给学校,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这样的双向沟通,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

而社区参与则可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交环境。通过与社区组织合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和服务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社区也可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如志愿者辅导、心理咨询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结语

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小学培智学校的课程创新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有效融合的关键手段。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整合、加强师资培训、深度融入辅助技术与丰富资源以及深化家校合作与社区联动等策略,我们可以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红,孙彩梅.融合教育理念下小学培智学校课程创新研究[J].山东特殊教育,2019(10):47-49.

[2]曹志平,董淑静.融合教育理念下小学培智学校课程创新研究[J].教育实践,2022(6):37-3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