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化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将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体现数学化思想能够改变计算教学的枯燥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计算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教师若要在计算教学中充分、有效地体现数学化思想,就一定要对数学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师将数学化思想体现在计算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掌握计算的概念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班级中有很多学生的思维发展非常缓慢,有些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敏捷,导致班级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只是在背诵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也不知道这些知识该怎样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进行记忆,但由于学生不理解知识的含义,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这些知识,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并灵活的应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比如,某商店在促销一件衣服,按原价的七五折出售,已知现价比原价降低了300元,问原价是多少?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们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学生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百分数是什么,他们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计算。题目中的七五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75%,若把原价看作1,则现价比原价降低了(1-75%),用除法可求出原价,然后再求出进价。原价为300÷(1-75%)=300÷25%=1200元,现价为1200-300=900元。这些基础概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掌握,让他们知道计算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首先从教材方面分析,由于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新版小学数学教材比旧教材的教学内容要简单许多。无论是计算题的难易程度还是题量多少,新版教材相对来说都更加讨学生“喜欢”。其次从教师方面分析,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平均年龄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注重形式教学,忽视思想教育。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教师要把三分之一的努力花在教些基本的数学上,而把三分之二的努力花在培养学生有益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上。这就强调了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最后从学生方面分析,对于喜爱玩乐的小学生来讲计算题实在是相当枯燥,很难提起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也就很难从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再者小学生不喜欢动脑筋思考,做计算题的时候正确率自然不高,更不会在联系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如果学生遇到应用题,语文知识又跟不上,题目都读不懂想做对题那是难上加难。
三、在小学计算中体现数学化思想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数学化思想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体现数学化思想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运用题海战术开展计算教学.很多教师都觉得熟能生巧,认为计算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正确计算和快速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忽视了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导致很多学生抵触计算,害怕计算,不愿意接触计算.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无法获得良好的计算教学效果,而且会使学生对计算教学失去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表明:教师不应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过度要求学生的计算速度及加大计算的难度,应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在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及计算工具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数学化思想在计算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意识到数学化思想的重要性才能够从思想上改变自己的认知,重视在计算教学中体现数学化思想,进而使数学化思想真正落实到教学中.
(二)合理运用化归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化思想
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很多新知识往往都是旧知识的发展及综合,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已经具备的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时还要准确掌握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找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主动探索新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叫作化归法.化归法是在计算教学中体现数学化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合理运用化归法,进而在计算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化思想,达到体现数学化思想的目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道口算题引发学生回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效联系到一起,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及认知水平去感受、体验运算律的发现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在计算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化思想.
(三)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奠定培养数学化思想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也是新课程改革后大力倡导的教学方法.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并且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农村小学计算教学中应注重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化思想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教授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数学任务让学生回家后,统计自己家各种动物的数量,如鸡,鸭,羊等,这样的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能够让计算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计算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计算教学质量及计算教学效率.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建立在计算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数学计算知识的目的.其二,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来创设生活情境,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其三,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的思维要求,进而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价值充分发挥,并以此奠定培养学生数学化思想的基础
(四)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化思想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并被大多教师广泛的运用于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学生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在小组内引导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及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不仅如此,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及数学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化思想。
四、结语
数学化思想是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师要想使计算教学更加高效并且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就一定要重视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数学化思想充分体现出来,进而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化思想,使学生的计算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分析[J].黄志斌.考试周刊.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