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独特的数学思维,它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进行联系和转化,通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结合,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规律。因此,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极为重要,数学教师需要予以重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识能力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
画图首先就要有很好的动手能力,这是最关键的前提,老师在讲课之前应该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给学生制作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才更便于学生理解绘图解题的趣味性和便利性,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占据着主体的地位,所以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运用画图的形式解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适当表扬学生,要知道学生之间是存在着相互比拟的心理的,一旦这个学生被表扬,其他的学生也会争相向这个学生学习,这样班级的氛围就会很容易地被凸显出来,例如在三年级花钱的应用题时,题目中通常会给出已花和总共的钱数,学生就可以利用线段的形式将其解答出来,总长代表总钱数,截取一小段代表已经花费的,剩余的就是剩余钱数,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出这样的题,学生在此之中思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思考过程更有助于他们意识的培养。
二、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拓宽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的各种知识点通常是介于感知和相关的概念之间的,所以学生在理解时很容易产生阻碍,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在发展的阶段,但是让学生理解这样的知识点时还应该首先从熟悉到了解,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其中的表象和相关的概念之间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老师应首先学会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掌握其中的规律[1],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这样的现象,所以老师应熟练其中存在的必然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不同方面的讲解使得学生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学生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其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得数学中的各种变量关系变得更显然,这样就可以更便于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这样的基础上,还有利于老师采取措施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的能力,为未来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
教师通过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动力,营造出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时,他们将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以“鸡兔同笼”为例,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运用逆向思维,才能找到解题思路,但从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小学生的读题能力与解题能力普遍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很难做到完全理解题干信息,加之教师的讲解形式较为单一,以至于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学习氛围也较为沉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题目中涵盖的信息,同时采用趣味性语言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真实的画面,再通过观察图形找到其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画图期间,课堂上的氛围会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也能抛开抵触心理,主动去配合教师的授课活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数学课程的趣味性,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授课形式,能够使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并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期待,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质量将越来越高,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掌控好时机与时间,既要使学生清楚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还要保证授课目标能够按时完成。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运用数形结合拓展提升数学教学深度
以往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局限于知识传授层面,对教学的深度关注不够。新时期,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数学深度教学,应加强对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实际上,数形结合与数量关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开展教学时,如果单纯应用一些较为生动且形象的图片,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加投入[2]。但是,如果仅仅运用该教学方式,脱离了数与形,则会导致教学存在较大的偏向性,对实现预期教学效果较为不利[3]。因此,要想实现深度教学的目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并合理进行应用,还应通过问题设计等方式,促使深度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例如,在小学阶段,圆的面积公式一直都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高效应用数形结合方法,不仅能有效解决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对深度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圆面积公式进行推导时,可以先为学生准备若干圆形纸片,然后分别剪下,要求学生进行拼图练习,将其组合成多种不同图形。教师如果仅运用该种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图片及拼图等方面,未能真正实现数和形的有效结合,对数形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较为不利。因此,教师可以同时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促使数形结合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并促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圆的面积与拼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计算?”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进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圆面积知识提供参考与依据。对于一些复杂操作,教师应要求学生的每个操作步骤均与实际相对应,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优化,以此实现数形结合方法应用效率的不断提升及深度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如,在解决工程类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方式,拓展教学的深度。如“对于某一工程,在完成工程量的58后,剩余工程量需要15天才能完成,则该工程总共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答,如可以先画出一个长方形,将其均分为8等份,对于其中的5份,可以用红色笔上色,而剩下的3份对应的工程量需要15天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每一份工程量需要5天才能完成,而这个工程总共可以分为8份,对应的工程量是40天。通过该种方式,以往抽象的数学概念所隐藏的数量关系更加清晰,学生能够掌握数形结合方法,同时加深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结束语
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加深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自发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概念理解,感受数学学习乐趣,打好未来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永勤.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3).
[2]田明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