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任俊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任俊琴 ,.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J]. 计算数学学报,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093.
摘要: 儿童对数学的认知一般都是源于认数及计算,因此,计算教学历来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计算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要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摒除只以算得“又快又准”为标准。因此,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当前小学计算教学,则普遍存在认知偏离的现象,而高质量的计算教学须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93
基金资助:

小学数学学科的实用性较强,数学思维、解题技巧和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始强调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是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很多教师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有没有掌握学习技巧和数学思维,限制了教学的效果。对此,教师应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加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问题情境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时,就可以化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所带来的学习困难。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尤其是计算变得更有动力了。从教材的编写来看,现行数学教材一般借现实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有以下三点优势:第一,能够将数学计算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计算的意义,有效避免了数学与现实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数学教学中为了计算而计算的弊端。第二,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接触和学习计算。第三,教材中出现学生熟悉的场景,更容易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在认识到这三点优势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事实证明,这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当教师设置的问题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了冲突,便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主动参与到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计算教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特征,需要在旧知基础上有所延展。因此,在开展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复习导入新知,还可以根据计算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选择其他导入方法,将计算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千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笔者就创设了一个学生常见的购物情境,并借助投影仪在白板上出示了三件物品,在物品下方标记了商品价格:台灯66元,复读机250元,MP3播放器548元,并问道:“在这些商品中,你最想购买哪两件?如果购买这两件商品,你要花费多少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草稿纸上写出了计算过程。接着,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讨论,并让学生相互检验对方的计算过程,总结笔算过程中的易错点。此后,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还进行集体总结,以式子“66+250”“66+548”为例进一步强化了笔算技巧。通过反复练习、观察与讨论,学生逐渐掌握了千以内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技巧。

二、沟通知识联系,内化计算方法

知识的联系体现的是数学概念和规律之间关联,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计算技能得以养成的重要基础。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计算方法,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教师还应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创新和探究新的计算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计算是有方法的,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贵在内化,当学生遇到具体问题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时,这才是知识的真正内化。

三、养成良好习惯,提升计算能力

学生在计算中所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不良学习态度与习惯导致的,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笔者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具体是从以下方面实施的:第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读题,看清楚每个数字和符号,弄清楚运算顺序。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规范的书写容易导致计算错误,如有的学生误将0看成6或将1看成7等。第三,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对齐数位,进位或退位时要记得加减等。第四,培养学生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认真对待检验,在列式子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进行反推,将答案代入题目中,检验结果与已知条件是否吻合。如果学生能够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就一定能养成严谨、细心的解题习惯,计算技能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笔者在进行计算教学时,通常还会将口算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并设计相应的练习。口算与笔算不同,口算主要依赖人的大脑记忆,这种计算方式较为抽象,常用于简单的整数计算,而笔算相对比较程序化,常用于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除了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外,还有一种常用的计算方式,即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见到估算的运用场景,如估算到达某地所耗费的时长、吃一顿饭可能产生的费用、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等。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估算技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及时、快速的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是数学课程中的主要板块,也是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将计算教学当作重点,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训练学生,精心设计多元开放的教学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更多的算理和算法,学会灵活应用,同时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能够有条理地剖析数学问题、给出正确答案,进而顺利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他们学科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贵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1(6):172-174.

[2]汪纳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对策探究[J].读写算,2020(16):74.

[3]李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求知导刊,2020(7):31-32.[4]胡雪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4):124.

[5]俞晨.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中),2019(12):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