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明确了计算教学的目标,也对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在重视开展计算教学的同时,注重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在不断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推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一门科目,而计算能力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必不可少的一项。学生如果数学计算能力偏弱,就无法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这对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来说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甚至厌恶数学学科,进而使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处于劣势,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数学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离开了数学,离开了数学计算,人类无法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
小学数学学习离不开概念、判断、分析及公式推演,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算过程,提升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数学概念和公理、定理的推论探究中,学生经过反复计算演练和推理探究,能使自身的思考、分析和探究能力得以提高,更容易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其很难独立总结出关键的数学学习方法,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的观察力和灵活性,引导小学生在完整的逻辑思维框架内完成题目计算。
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分析计算题的来龙去脉,帮助小学生分析题目中存在的逻辑关系,从而让小学生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及隐含的数学内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引领学生进行“趣味算”
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思维活跃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优点。而数学计算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这时,教师就需要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进行创意性教学,如把“趣味算”引入计算教学中。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分三步进行“趣味算”:第一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教师出示几道具有创意性的计算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正确的运算法则,比比哪个小组使用的运算方法多而巧;第二步,让学生自己设计计算题并在组内互算,教师巡回检查;第三步,让学生小组选出优秀计算题,并上台演算和解析。这种蕴含竞赛元素的趣味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使课堂教学由讲和练变成引导探究。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深入理解计算的相关概念,也增强了对计算题的自主探究激情,形成良好、乐观的学习心态。
(二)重视计算教学的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不仅是一种学习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不能急于给出计算结果或直接分析计算过程,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计算”的计算要领来完成计算任务。学生通过对计算题及计算法则的总结和归纳,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计算题的特点和结构,还能发现计算规律,从而采用准确的计算方法。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有关方程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察或计算方程,归纳总结与方程有关的概念及解方程时注意事项的任务,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方程概念入手,理解什么是等式、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教师需要长期坚持引导,让其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注重错题分析环节
错题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需要教师倍加重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易错的典型题进行深入剖析,弄清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更正;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计算错误,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开展计算能力提升课,进一步帮助学生扭转错误计算的思维,避免学生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知识时,不少学生经常标错小数点的位置,甚至忘写小数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熟悉解题步骤;其次,让学生弄清向左或向右移小数点时该从哪一位数开始,在小数点落位时又该如何处理;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的错题分析过程,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小数点标注的问题。,有效提升计算趣味性,也缩减学生的计算难度。
(四)培养良好习惯
正所谓“少年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还要从点滴入手,关注学生的整个运算过程,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审题过程、计算时间、演算流程、卷面整洁程度等,以端正小学生的每一个计算细节,并在有效培养其良好计算习惯的同时,帮助其进一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偏差,也为将来学生们可以参与更有深度的数学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的计算教育指导中,教师也要在强化课上练习的同时,通过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其在知晓每日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陪伴和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例如,每天放学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再巩固,及时消除学习问题与学习难点。或者可以指导家长们在传统的监督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计时口算题卡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计算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家长与孩子做同样的题目,不仅比一比谁的做题速度快、准确率高,还要考查谁的卷面更加整洁、修改更少、字更端正……以在优化家庭计算练习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和完成速度,使其可以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强化计算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就此,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清晰认知计算的教学价值,又要跳出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调整教学策略的同时,增加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计算指导,以帮助学生们保持对计算练习的经常性和积极性,使其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能够保时、保质完成训练,并能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武,王芳.小学数学运算律教学现状、内涵与价值探析[J].教育评论,2019(06):145-148.
[2]危桂美,何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10):1-1.
[3]张红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6):196-196.
[4]徐菊.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育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才智,2020(09):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