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本科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了目前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国家大力地支持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也正是在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措施之一。创业跟就业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积极的指导思想作为精神支撑。因此,无论是就业者还是创业者,大学毕业生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一、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作用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观念和思想上的正确引领,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和观念积极化、正向化。那么在进行实际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思政课中,任课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政策的普及和答疑工作。首先使学生对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就业市场现状。
2、引导学生正确地直面社会现实
很多大学生未能认清这样的现实,在选择工作的时候还是对用人单位和工作性质的要求很高,这就导致他们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过分追求工作的地点和工资待遇,因此就会很少会考虑偏远的地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局面。所以在这个时候开展相关的与创业就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梳理积极、正向的三观,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就业市场的绿色发展,缓解就业紧张的局面。
二、基于思政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策略
1、增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如若想把思想政治教学高效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但要进行正确引导,还应当增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展开隐性教育,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各种情感以及思想的熏陶。一方面,应增强校园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创建。现如今,社会己逐渐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现代大学生被各种网络信息所包围。故而,增强信息网络平台的创建,比如微博、微信、QQ群等,如此可以让高等院校把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学层面的信息发布到网络平台中,大学生可以根据信息网络平台来全面了解这些内容。此外,高等院校还可邀请一部分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一些有关活动,以此充分激发大学生们的积极性与热情。让高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进一步了解。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可组织一些与校园文化相关的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呈现学生的关键路径之一,高校大学生对于参与此种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极高。故而,高等院校可组织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并将思政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融入其中,使其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增强高校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增强组织管理
创新创业教学是为了有效培育高校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等多方面,但是思想政治教学更为重视培育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等,故而,如若想把思想政治教学渗透到创新创业教学中则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就应当从多个层面培育高校大学生们的责任感、思想道德品质、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让高校大学生具有更为长远的眼光以及高尚可贵的道德品质,以此培育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文化、道德、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共同发展的高质量、高品质,创新型优质人才。此外,高等院校还应当增强组织管理。在学校方面,高等院校需要成立相关领导小组,由高等院校每个部门的相关管理者组成领导小组的对应管理部分,全面实施融合工作,增强对相关工作的管控,让思想政治教学可以高效渗透到创新创业教学中,进而提高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3、创新思政考试内容,与创新创业相联系
在当前的思政考试中,考试内容也更侧重理论知识,很多学生都是考前集中背书,有时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势在必行。考试内容要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尽可能与创新创业相联系。比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当你想创业的时候,周围人都反对,此时请你利用政治思想分析一下。在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在结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分析即可。这种题目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内省为自己的知识,这种形式的考核比直接让学生回答政治思想的内容要好得多。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良好的检测方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搭建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课均需要将理论联系实践,学校应搭建二者融合后的实践平台。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后应选择实用性更强的实践平台,与实际社会情况相符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可以完善原有的思政实践平台,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实践平台。这些实践平台应面向创业与就业,紧密结合新形势背景,确保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将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政实践中也得到体现。学校搭建实践平台要与新形势要求与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明确未来就业或创业方向。
三、结语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就业情况会更加的紧张。而将思政教育与创业就业相融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心理压力,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保护与宽慰。
参考文献:
[1]范华东,滕伟军,任守波, 等.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7):205.
[2]陈兴.思政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研究[J].消费导刊,2018,(4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