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美术教材中,一些范画需要教师反复欣赏和理解。它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它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深深吸引着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学生临摹范画应有所创新。创造教育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创造性教育是广学生培养综合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美术学科教师应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广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其美术艺术修养。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艺术是一门艺术,它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多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学生艺术创作过程复杂,需要掌握包括色彩、线条表现、造型构造等绘画要素的理论知识,并将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入美术教学过程,提高造型能力。很明显,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即用艺术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美术审美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要提高培养学生立体视觉、触觉等对具体信息的综合理解能力,加强培养学生手、眼、脑等身体器官活动协调综合协调运用能力,为促进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学习和创造性形象思维的不断发展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培养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美术教学效能
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差异是导致中学生在美术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同一件艺术作品经常出现,由于欣赏能力的不同,造成理解、想象空间上的明显差异。此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艺术底蕴、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创造培养。并通过教学引导环节,让学生以美术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想象空间。认真聆听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与互动过程是激活和激发中学生思维创新的过程,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初中水墨画教学中,教师把齐白石的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认识绘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去,这一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认识绘画作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去。
2.2注重教学点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所有中学生除在道德心理品质表现上的表现外,都表现出一种叛逆的恐惧心理,对外界的新鲜事物也因此变得充满好奇,此时也已是他们独特的学生个体道德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形成阶段。他们虽然表面上表现得反叛,但却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尝试着利用我们初中阶段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特点,在初中教学实践中不断给他们必要的心理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作品,要耐心聆听他们的作品与他人分享,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及时评价自己的作品。评量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评价作品的优缺点,肯定其优点,同时也能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自己的不足,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足。长远来看,可以明显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水平。例如,在“多角度展示对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做指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并根据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人生。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内心生活是怎样的,然后再把自己的生命展现出来。能够肯定学生分享的优点。例如,肯定学生可以从人生态度的角度去理解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而且非常新颖,如果能确定创作形式是符合主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就会更加吸引眼球。引导学生对多元化表现形式进行思考,深入剖析适合自己作品的创作形式,有效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3注重美术的纵向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中学美术美育教学,更应注重抛弃初中美术教育单一的学科基础教育,重视中学美术教育的横向、纵向融合发展,使中学美术教育与其他美术学科高度一致,使中学美术教育与美术学科高度统一,使初中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学科高度统一,对初中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有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综合自然知识、舞蹈知识、戏剧等多种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艺术创作的过程。当学生创作与舞蹈有关的美术作品时,那么就可以将舞蹈知识运用到美术学习中,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由于熟悉了舞蹈知识,所以对舞蹈的了解会更广,对舞蹈艺术创作会的表现也会更准确传神。对基本创造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方说,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作比较独特的海底动物,当确认海底世界的动物主角是海参时,教师可将自然知识融入美术教学,并将绘画创作的要素融入到知识之中。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其他知识,可以明显提高美术教学的科学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艺术创作的范围,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环境。
2.4美术课堂延伸的教学形式
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单靠课时有限的教学时间无法完成美术的系统教学过程,因而对美术课程的延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传统的美术课堂从原来的课内教学扩展到课外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亲近自然,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创作素材。发展条件较好的高等院校,可考虑组织开设美术立体写生专业教学指导课程,美术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引导在校学生真正深入地参与活动,走进我们祖国的大自然,切身感受到祖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美术专业指导教师也能真正深入地参与活动,发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引导学生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认识。开展以“神奇自然”为主题的绘画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与创造能力。不能同时开展户外作业写生活动课程也是不要紧的,可充分利用课余户外作业的多种形式,请户外户外学生随时录制关于大自然的视频学习资料,利用户外多媒体广播设备在户外课堂上随时进行互动分享,以不同角度的方式再现学生们在高山流水,或婀娜多姿的山上,或者静谧的一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或是热闹非凡的一面昆虫嬉戏玩耍。总之,拓展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课余拓展的更广阔的环节中,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育中美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本论文主要结合我国初中美术日常美育教学理论实践,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教学点评、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形式、注重美术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探索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继续扩大高校学生美术知识创新领域覆盖面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美术创新素养的提高,实现对广大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杜军.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9(05):101.
[2]何彩艳.试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3.
[3]陈海龙.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