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创”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双创”局面的全面展开,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 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等文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磨炼创业意志,增强创业技能。
2“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国内近年来针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适应时代发展需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的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习主席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同学们的一封信中提到,希望大学生们追寻革命先烈光荣的历史足迹,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因此,“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双创”精神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3探索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索研究充分结合目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发扬创新精神,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力求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平衡创新创业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之间教育需求
面对目前国际复杂的政治形势,一部分青年学生陷入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模糊了政治界限,弱化了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的追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而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如何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3.2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育人素质需求
近几年以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研究层次不深,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实施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尚未形成可供复制学习的模式,所以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育人体系,着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模式。
3.3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需求
本研究希望通过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想政治元素,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帮助下,让学生在培育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而奋斗。
4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索
在“双创”精神引领下,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索:
4.1坚持“立德树人”,修订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标准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德之基,精研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深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时时、处处现思政,力求以“润物无声”的形式重新修订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标准。
4.2坚持“三全育人”,鼎新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为实现“三全有人”目标,进一步鼎新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实行“线上两方三度”——两方即学生方与教师方,三度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维度教学评价评价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线上形式通过学生方与教师方互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赶时间维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同步提升,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3坚持“实践育人”,转化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改变以口头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动起来的“实践育人”原则,将更多的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转化为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行动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习惯,锻炼高效执行能力,体现思政素质养成。
4.4坚持“以赛促教促学”,增强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学习效果
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尤其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参赛过程中以“沉浸式”竞赛体验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磨炼品格和意志,有利于成长为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双创”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索力求实现两个创新。首先是教学内容创新,即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机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体现思政元素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其次是教学模式创新,突破固有课堂授课传统,利用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让学生由被动静坐听课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用激发学生灵感,创新学习思维,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完善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陆志雯,教育教学论坛.2020,(32).
[2]《“双创”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教育研究》,刘慧,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8).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缪双明,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1).
作者简介:
李淑萍,硕士,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