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高等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高等数学教学注入思政元素,助力学生成长为品德优秀、素质全面的社会栋梁之才。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学科,通过引入课程思政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原理和定理的背后的科学发展历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对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数学所揭示的普遍规律和道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对知识的质疑精神。
1.2培养家国情怀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领域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国内外数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和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高等数学中汲取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担当意识,为国家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3培养社会责任感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数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经济决策、环境保护、信息安全等领域,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运用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投入到社会服务和问题解决中的能力和责任感。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程面临的问题
2.1教师能力不足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思政知识、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数学教师在思政方面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不足,可能会影响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实施,因此,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提升计划,加强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2教材及内容选择
数学课程内容相对固定,与思政教育的渗透结合也需要合适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如何调整、丰富现有的数学教材和内容以融入思政教育,并确保思政教育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领域,这需要教育部门、教材编写者和专家共同努力,制定出符合需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2.3评价考核方式
传统的数学考核方式主要注重计算和推理能力的评价,而课程思政的融入使评价更加综合和多元化。如何设计合适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在思政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一个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改变考试形式、增加实践和综合评价环节等,以确保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在高等数学的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3.1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一些数学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激发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题目,学生将会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总结、归纳规律的能力。
同时,高等数学也可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例子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举例来说,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和变化,学生可以应用微积分的知识来解释和预测现象;在金融领域,学生可以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和收益,这样的实际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且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授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规律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通过数学史和数学哲学的介绍,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背景密不可分。它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探索自然规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需要借助数学的方法和工具,以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统计推断等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数学理论的历史演变,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是如何应对现实问题、克服困难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举例来说,可以引述埃尔米特在研究椭圆函数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最终的突破,让学生意识到在数学领域的成功需要坚持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挑战、追求卓越。
另外,通过介绍数学理论的历史演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是与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相互关联的。比如,在工程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几何学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建筑、测量和地理等领域的需求。在金融学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概率统计的发展是为了分析风险和预测市场趋势等需求。这样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价值,并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将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3深入理解数学原理与社会实践的关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教授高等数学课程时,为了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将相关的社会实践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当我们讲解函数与极限时,可以讨论它们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应用。比如,在宏观经济中,函数与极限可以用来表示一国国民总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政府投资对国民总收入的影响。在货币领域,可以用来分析央行的货币政策,从而更好的管理货币流动,控制价格的上涨或下调。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利用函数与极限来研究贸易顺差和逆差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决定一国出口商品出口时是否需要加倍努力。在投资领域,函数与极限可以用来衡量投资者在长期资本投资中所预期的收益,帮助投资者有效地进行投资决策在管理学中,函数与极限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比如它们可以用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如衡量财务状况,可以判断什么时候要采取调整措施。在进行决策管理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预测销量时可以利用函数与极限来确定最佳销量结构,以及在各种产品定价方面寻找最优结果。
在讲解微积分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模型在经济、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上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数学建模来展示微积分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探讨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决策中的应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微积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如求解最优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这些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社会问题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意识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潜力。
此外,社会实践案例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诸如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复杂问题,数学方法可以提供分析和优化的框架。通过引入这些案例,学生将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可以介绍数学模型在预测空气污染扩散、资源利用优化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具体作用。同时,社会实践案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通过展示数学在社会与伦理道德问题上的应用,比如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学生将认识到数学的发展与应用是需要具备伦理道德约束的。这将激发学生对负责任数学应用的追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担当和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
3.4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和交流的学科,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报告和团队项目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解决方法。这样的小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通过相互讨论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数学社交,参加数学竞赛、论坛和研讨会,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和比赛,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数学论坛和研讨会,与其他学生和专业人士一起讨论和分享数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通过交流平台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组织合作和交流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解决问题,还能够与其他数学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合作和交流的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社交技能。
结语:总之,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哲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及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君.高等数学教学融入思政元素育人新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2]陈学芬.高等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0.
[3]魏淑惠.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4]齐新社,李国,王欣,等.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方法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20.
[5]张敏.《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
作者简介:
林冬翠(1977-09),女,壮族,广西南宁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常微分方程及应用研究,数学课程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