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创新实践,主要是指在学校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家庭网络环境下,可以为学生开拓阅读视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本上一些抽象文字转化为视频、图画的方式更加具体化,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创新实践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课堂上语文老师组织学生一起阅读,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给学生二十到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最后老师进行疑问解答与总结。整个阅读课堂无趣且效率不高,部分学生还会在规定的阅读时间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最终产生“高耗能低效率”的现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课堂”成为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创新实践完全顺应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的要求,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信息多媒体技术,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书本上的内容,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文章意境之中,全身心投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仅仅依赖老师的课本讲解,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阅读需求。信息化技术包含了大量的可供学生阅读学习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可供学生阅读学习的知识引入到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去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二、信息化助推小学语文阅读创新实践的几点建议
1、通过多媒体信息化媒介,丰富课堂教学的阅读形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化媒体建设将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可以通过班级内的电脑提前下载好需要阅读的文章,运用多媒体展现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给学生讲解二年级上册《春天在哪里》一课时,可以通过图片绘画等标识,方便学生从平板上直观、生动地看到画面,从而提高了学生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能力来选择相应的学生阅读材料,从而对文章的段落、词语、句子有个大概的了解。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借用学校的电子图书馆的阅读资源,但这是需要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信息化设施来选择。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手机移动客户端,通过APP实现家校联合,鼓励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阅读创新实践中。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一节课时,家长可以在家里搜索一些有关庐山瀑布的一些照片和视频,和学生一起欣赏瀑布美景,如此一来可以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2、通过多媒体信息化媒介,鼓励学生阅读的多向合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多向合作模式主要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方式。这种学生的多向合作模式,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思考学习”进行转变,也可以培养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多媒体信息化媒介,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阅读合作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应该在性别、学习成绩、活跃程度、性格等方面都不同,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大家才可以取长补短,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多带带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从而由小组带动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得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可以进行积极思考,对不懂的问题主动提问,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
3、通过多媒体信息化媒介,深化课本文章的阅读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积累,需要拓展阅读量、拓宽阅读视野,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每个班级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以教师提前制作的阅读课件为主线,重点放在学生的阅读创新与问题解答方面的学习。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播映,可以更生动形象地看到文字、图片和视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时,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去参观。(此时可以放一些有关西双版纳的照片在屏幕上展示)这个地方呢就是西双版纳,那里山美、人美,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便是泼水节。”接着,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西双版纳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真正感受泼水节的盛状。看完视频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为什么说泼水节难忘呢?这样学生对泼水节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刻。
三、结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复合型知识人才,这就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信息化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创新实践,可以将书本知识与信息媒体技术相融合,让学生带着一颗愉悦的心主动去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以后提升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梅.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李永铸.浅析如何利用信息化环境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5.
[3]乔会军.谈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