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而言是基础,也是重要保障,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的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模式以及方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综合发展。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1、“双师”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综合素质包含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对照高职教师需要的职业综合技术素质,高职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除需具备必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外,对其自身综合专业素质等也有很高的硬性要求,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与自身的价值取向将影响着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双师型”高职教师群体由于自身存在的某种特殊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兼职现象,此类现象层出不穷,对于做好高职教育而言十分不利。
2、“双师”教师师资队伍教研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原则上应胜任高职整个教学生涯中的某一项或某两项专业课程教学,并要承担各类课程教学开发工作、校本教材、讲义等编写;能撰写较高层次的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及部分子课题,其学术研究成果也能切实指导本方向专业学科建设进程,解决专业教学存在的各种实际学术问题。但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倾向青年教师比例逐年加大,青年教师担负着教学、科研、实践等重任。但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需要启动"老带新"工程。与此同时学校应系统的有计划的对其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进行培训,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到校指导,同各兄弟院校建立联系,定期培训学习取长补短,从各个方面全面提升。
3、“双师”教师师资队伍专业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双师型”教师即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这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呈现出弱势现象。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需要一批教师集理论、实践、技术、技能等于为一身的专业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支持鼓励教师直接参与校产深度结合,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课程培训工作等激励措施,提高现有优秀教师队伍内的教学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深入企业实习基地,熟悉岗位工作流程与企业师傅共同研究工作内容,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进一步加强教学实践等教学技能环节来提高年轻教师自身的各项专业岗位实践技能。鼓励学院教师继续积极的承担校内外实践及教学实践工作任务,在学生实践创新工作环境中逐步提高的专业理论实践研究能力水平和产品技术创新开发能力[1]。
二、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策略
1、健全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高职院校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监督部门要从地方实际问题出发,加大政策制度文化建设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机制改革创新。在新一轮高职教育及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更新科学教育办学理念,引导年轻教师大胆参与教育应用性科研项目,不断在实践中追求学生自身个性发展,为学校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积极做贡献。
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与聘任制度:既要理论,又要实绩。在岗位职称的评定的过程中,对于理论性的论文比例进行适当的降低,对于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性的论文指导进一步关注;关注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估,进而判定高职教师的整体素养水平。其次,还应不断完善教师的招聘制度以及招聘模式,高职院校的招聘部门应在招聘前就对高职院校的整体需求 进行排查,了解不同教师岗位的空缺,明确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需求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将此能力作为招聘的标准之一,对于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具体师资力量、什么水平的教师形成整体的框架,并根据此框架内容,制定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师计划,之后,就应根据科学的招聘制度,展开相应的教师招聘工作。如此一来,公开、公正,同时也能够为高职院校之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1)创建完善的激励政策,吸引“双师型”教师的加入
在高职院校的教师招聘工作中,应明确“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应积极了解高素养、高水平教师不愿意加入高职院校的原因。对于此类现象,应制定全面的激励政策以及人才引进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在招聘时,应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能够为教师提供的发展平台,缓解高职院校教师应聘者的心理困惑。在招聘过程中,应明确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与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教学形成充足的认知,对学生的发展以及培养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确保应聘教师的发展理念与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同步发展,如此一来,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创建奠定了人才基础。
(2)完善教师聘用政策和岗位管理的办法,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国内大中型企业中,聘请一大批管理专业人员、中级职业技术人员和高科技技能人才到学校做短期兼职,把学生带到生产一线,科学研究知识和工厂一线最实用、最新的运营管理新技术和流程。同时,还要提高专业教师的课时津贴标准和待遇水平,以及退休职工的福利待遇。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现代教学管理技能培训。学校财政部门将逐年拨付部分资金,加强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同时,还可以实施“学习系统”的培训教育体系,进一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与当地企业交流沟通,建立合作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继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2]。
结语: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立离不开关系。高素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够对学生的教学方案制定、教材讲义编写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创建进行综合的分析,积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深入企业的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职业教学理念,进而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提高教师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建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
[2]王赫, 杨黎鑫.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2021(2019-4):126-130.
作者简介:
朱文慧(1967- ),女,汉,教授职称,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中医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