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路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推动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现状来看,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缺乏教学资源、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所以,为了有效改变这些问题,一定要在大思政视野下创新实践育人路径,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来实现,促进高校学生快速成长。
一、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实践育人路径的必要性分析
结合思政教育的特点分析,高校思政课育人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摆脱时间和空间上限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它不但具有系统性特点、理论性特点,还具有时间、空间和社会性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育人模式,是很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所以无法保证育人的效果。但是通过育人模式的创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要知道,在新时期下,我国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很多都是依赖于电子设备,不但便捷还很高效[1]。
(二)有利于降低教育成本
就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来看,教育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其中经济成本主要是指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所以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教育资源;而时间成本主要就是指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要知道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压力是比较大的,同时有的学生还会面临情感、工作的压力,这些都是会增加学生时间成本的,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足,但是通过对育人模式的创新,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成本,都是会有所降低的。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教和学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关系。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是在新时期下,我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无论是思维还是语言等方面更加依赖的是交流方式,而通过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就可以更好的保证教育效果[2]。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缺乏对思政教育的重视。高校实践育人教育模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实践,要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中去迎接困难,解决问题,要正确应用思政理论,促进自身思政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实践育人重视起来,也缺乏相应的教育机制,教育过程形式化比较严重。第二,缺乏资金投入力度。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经费缺乏,所以无法给学生提供各种硬件设施和育人资源,使教育形式一直在单一的模式下进行,在这样的育人模式下,是无法达到育人目的的。第三,社会环境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属于文化多元的时代,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给大学的文化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学生会对思政课学习缺乏正确的态度,甚至会存在歧视心理,忽略思政课堂的重要性,产生抵触心理。
三、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创新
(一)整合优化实践育人资源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引导者和执行者,直接关系着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所以在大思政视野下,需要高职院校教师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师负责思政工作的教育思想,要加强实践育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全面开展思政实践育人,要让更多的群体融入到教育主体范畴,如党委、宣传人员等等,不同部门的教职工、行政人员、辅导员等也都要全部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参与人员比较多,所以还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整合,这样能将不同人员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带来更多实践育人资源的同时,更好的保证思政实践育人的教学效果[3]。
(二)运用多样化、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可以将思政实践活动与团体活动结合起来,创新思政实践教学的动态化教育。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和思政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校园的团体活动也没有融合起来,所以会影响到思政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大思政视野下,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要将思政实践课教学和校园团体活动结合起来,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团体活动中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做好实践活动的规划,并有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这样不但活跃了思政实践课堂,还保证了思政实践教学效果。其次,将思政实践教学与专业结合起来,调查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思政的教学现象,同时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也没有兴趣,所以高校教师可以将思政实践与专业课进行结合,改变思政实践以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为主的思政题材,多学习一些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但能够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还能真正落实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此外,还要将思政实践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新时期下的大学生都是在网络时代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可以灵活的应用网络。加强思政实践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够拓宽学生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的时事要闻,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政治素养,而且还能受网络传播和舆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要通过多样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完成育人目标。
(三)打造特色实践育人品牌
在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实践育人的教学目标,还需要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增加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并以此来构建和拓宽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特色实践育人的品牌。如可以通过真实的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还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思政课的虚实结合;构建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加强特色实践活动的构建,实现育人目标。
(四)构建综合立体化评价体系。
在思政实践育人的过程中,考核评价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大思政视野下,想要真实有效反应出大学生思想、心理的问题,还需要通过考核评价方式来实现,为此还需要构件综合立体化综合评价体系完成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对于综合立体化评价体系,就是要采用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方式,除教师考核以外,行政人员、学生、辅导员等群体也要融入到考核中,以此来促进综合立体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科学化考核主要指考核指标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要结合学生的表现、能力、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考试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习报告等文字化方式,还可以通过视频制作等动态化方式[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思政视野下加强对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能够很好的保证和提高思政实践教育效果。所以需要高校通过师资队伍整合、拓宽育人方法和优化考核方式等实现思政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水平和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佳.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6):178-180.
[2]林楠. 基于技能训练创新平台的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新路径研究[J]. 文教资料,2021,(35):158-161.
[3]庄岩,田长永.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探析[J]. 现代农村科技,2021,(10):89-90.
[4]黄仕珍.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劳动实践育人路径探索[J]. 教师,2021,(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