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方法创新实践要点分析
贾玲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玲悦,. 新时代教育方法创新实践要点分析[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1.
摘要: 伴随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程度不断加深。对新时代教育而言,教育方法应用至关重要,只有合理应用教育方法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基于此,文章围绕新时代教育方法创新实践要点进行探讨。首选深入分析教育方法具有的两重性,之后叙述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归纳总结针对教育方法提出创新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分析,教育行业从业人员能够有所收获。
关键词: 教育方法;创新;实践
DOI:10.12721/ccn.2022.157071
基金资助:

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各级院校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基于教育形势发展及时转变观念,创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察觉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作为切入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创新,使教育方法具有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凭借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夯实学习基础提高个人学习能力。

1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

当前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之处,譬如讲授法可以节约时间,利于对教学进度的控制,但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讨论法有利于加深理解,有利于培养思考能力,但不易控制教学,需要时间较多。

1.1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教学活动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即使是相同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阶段、相同的教学环境,也有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使用。

1.2教学方法具有受制约性

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员素质、学员特点、教学环境、时间和装备、设备条件的制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认识自己和学员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3教学方法具有发展性

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有3种:一是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例如:多媒体教学方法、计算机模拟教学法等。二是传统教学被赋予新的内容。如:运用讲授法时以姿势助说话等。三是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并进行理论升华,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吸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形成的目标教学等教学模式。

1.4突出实践性

所谓突出实践性,是指在探索、选择任职教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论是沿用学历教育中曾经使用过的教学方法,还是创新教学方法,都必须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来进行取舍。凡是有利于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抓住不放,就不断地去发展完善;凡是不能够起到明显提高学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不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要纳入是否有利于提高学员实践能力这个大背景下,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进行审视,从而决定取舍。

2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新时代环境下,之所以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主要是因下述两点:

2.1时代发展提出的需求

对教学活动开展来说方法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旨在对现有知识结构进行调整,改变固有教学格局体现开放特性,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必须经历的阶段,利于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学生未来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创新是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条件,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为素质教育形成提供所需空间。创新教育符合时代发展提出的需求,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转变固有教育观念,以学生心理状态和特征作为切入点,分析教学具有的规律,逐步培养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能力,针对能力制定相应培养方案。

2.2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学习的灵感,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还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根据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构建知识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实现个性心理品质全面发展的认知过程,它涉及知识地位的落实、训练强化等诸多问题。学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强调“学生本位”。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地位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由单纯的“系统讲授型”向“探究研究型”等多样化的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合作研究,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3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策略

3.1加强学生品格创新的培养

严格来说品格创新与个人智力之间并无关联,人是单独的个体,正因如此每个人的情感以及人格存在差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契机,使他们能够展现自身力量,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重创新情感和人格培养,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弥补自身存在的缺陷,实现全面成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联系密切,前者可看做后者的延伸,凭借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不仅能够打开视野增加文化积累,同时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也会得到强化。这些活动能弥补教材中的缺陷,有助于创新意识培养。

3.2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个体、时间、方式、环境等都是必须考虑的要素,因此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应用,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核心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3加强学生思维创新的培养。

一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得到关怀。应试教育在我国根深蒂固,长期影响之下学生思维已经固化,创新意识被思维限制难以发生改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致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较为被动,只能单纯汲取教师传授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想要打破传统模式制约改变教学局面,需打造更为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对学生给予足够尊重,授课过程中引入更多教材之外的内容,激活学生想象力调动智力因素,让师生情感在课堂中相互碰撞,避免课堂过于沉闷。二是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机会表达见解。落实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4注重学生技能创新的培养

创新技能培养的核心在于新知识及新技能掌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建议学生自行学习并讲解学习内容,教师只需从旁予以适当指点。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之下,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体现,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合理应用资源,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4结语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国家发展而言教育具有的作用不容忽略,同时也是国家建设进程中的核心内容。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若想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现行教育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使其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夯实学习基础,提高个人学习能力,顺应时代发展形势,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韩亚军,雷鸣,曹福凯.新时代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实践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9):1.

[2]蔺小清.新时代思政教育制度创新与实践科学化发展探索——评《高校思政教育多元化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1.

[3]王言,丛兴苓,纪忆.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实践教育的创新方法探究[J].202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