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实审思:中职劳动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了关于“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状况”师生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通过对有效数据的分析梳理如下:
(一) 学生对劳育价值认识不清,呈偏面化、功利化取向
不少学生虽然认可劳动的重要性,但行动意愿有限,对劳动教育价值的深层次价值认识模糊。行为上表现为娇生惯养、被动学习、抄袭作业、不愿值日、超前消费、攀比享乐和不善协作等现象。
(二) 教师对劳动教育内涵和目标把握不准,存在窄化、泛化的误区
有的教师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专业实践或社会实践。认为开展了专业见习实习、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足以能达成专业认同、技能培养的劳育目标;有的囿于职业技能培训或“有劳无育”的体力训练或苍白说教而忽视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劳动素养培育中偏重专业技能掌握而轻视思想行为引导。
(三) 学校缺乏适切校情的劳育体系,存在载体陈旧化、碎片化问题
劳动教育内容载体分散化。中职学校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元素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劳动教育的氛围营造、内容供给、统筹规划等方面存在欠缺。劳动教育的载体过于陈旧分散,没有形成体系,劳动教育开展方式呈活动式、随意性特点。
二、践行理路:中职新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与探究
学校努力探索劳动教育整体设计,多维融通、多措并举,积极致力于中职劳育的校本架构:
1、激发劳动精神 价值引领 做“真”劳动教育
(1)营造礼赞劳动的校园文化
营造劳动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校园劳动文化空间,让劳动文化成风化人。在素养提升课时段播放《劳动铸就中国梦》、《大国工匠》纪录片,组织“最美奋斗者宣讲团”、邀请劳模校友返校的“劳动礼赞 向美而行”事迹报告、声之韵校园广播“以劳育德,以劳养性”主题宣讲活动等,以更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让校园劳动文化被感知、被触摸与被传递。
(2)培育师生共行的劳动精神
组织师生开展校园“劳动助我成长 美好师生共创”摄影作品展、演讲擂台赛等,让劳动精神在全校形成价值共识。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爱岗敬业,在工作中彰显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而带动学生的劳动意识自觉。
2、立足劳育课程 体系构建 做“实”劳动教育
(1)开发专门性必修劳育课程
结合时代浪潮和社会需求,学校还积极开发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的的智慧劳育课程如《网络虚拟创业》、《创新工业产品设计》、《新媒体运营》、《创业之星》、《创新发明》、《PS照相馆》等;与专业相结合的劳动课程如《汽车美容与养护》、《DIY电子制作》、《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课程以及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劳动课程如《志愿者之美》。
(2)拓展校本特色实践类、智慧类选修课程
组建劳育师资团队开发丰富的劳动教育主题选修课程:有生活技能类课程如《礼品包装》、《巧艺串珠》、《摄影》;有生涯规划类课程如《成长之道》、《职业礼仪》、《消费心理学》等;有传统的种植养殖类课程如《校园植物识别》等和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制作课程如《陶艺制作》、《剪纸传承与创新》等课程;有培养劳动兴趣的社团陶醉吧、爱车工坊。
(3)强化思政和专业学科教学的劳动元素渗透
首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唤醒中职生对劳动的担当意识。其次将劳育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赋能 指向劳动教育的深度学习”思政课堂厌学主题活动。专业课教学中梳理和挖掘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提炼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积极探索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理论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劳育”,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劳动与创新创业等内容。
3、组织劳育活动 常态推行 做“长”劳动教育
(1) 在校园日常运行中渗透劳育元素
组织开展7s系列主题、教室寝室文化设计大赛、学生认领校园绿植“责任田”、校园园艺园养护、垃圾分类“我主蝶变”等一系列劳动养成教育活动。在劳作教育过程中,以行胜于言的姿态,创新贴切学生生情的劳动素养打开方式,既要“身体力行”,更要“以心悟之”,激发劳动兴趣、磨练劳动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 在主题活动中凸显劳育特色
学校设计的劳育活动有:劳动素养经典影视赏评、校园声之韵每周的劳动素养专栏展播、邀请优秀毕业生反哺母校的劳动素养系列讲座、家国情怀的红歌颂班班有歌声活动、G20 迎峰会、春晚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劳动素养”主题辩论赛、六微职业体验活动等等。
(3)设计周期性劳动实践任务
学校非常注重设计并不断完善长周期性的活动任务,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督促学生在常态化主题劳育活动中习惯成自然。近年来,学校以素养周为抓手,通过塑造一名礼仪使者、行使一份准员工职责、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一个企业文化、体验一周劳动艰辛,引导学生实现一流的自我管理,弘扬职业精神、强化养成教育、培养科学的劳动道德观。职业素养实践周作为学校多年打造的成熟品牌项目。
4、提升劳育品质 手脑并用 做“新”劳动教育
新时期劳动教育离不开优良传统的沿袭传承,更需要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劳育形式、拓展劳育内涵外延,启迪学生手脑并用,做智慧型的“新”劳动教育。
(1) STEAM跨学科智慧劳育
首先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在真实的情境中创设劳动项目;其次学生围绕劳动项目,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劳动项目方案的设计;再次学生根据设计的劳动项目方案,进入劳动实践现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最后学生协作完成项目,分享成果并围绕项目价值意义的建构进行实践反思。
(2) 创新创业特色劳育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依托双创园区平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以项目团队招标的方式将来自不同专业又共奔“新劳动”项目目标的学生组建成新型劳动社团。各新劳动双创项目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固定在每周二的选修课时段集聚园区进入融通型学习。
四、实践成效:中职新劳动教育的校本实践成效
多管齐下积极推进行校本劳育是丰富而有成效的。一方面启发了学生对劳动素养这一品质的“内省”,真正将现代劳动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外延建设,在五育融合中绘劳育思想之美、塑劳育行为之美、添劳育创新之美、拓劳育空间之美。
1、 校本新劳动教育引领价值回归
在新劳育实践探索中,学校把准了激发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劳动意识,提升劳动品质的育人“脉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崇尚劳动教育氛围和校园新风尚;完善劳育课程体系,增强了劳育课程的时代性和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格,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在师生互动中生成了劳动智慧并使之乐享其中。
2、 务实型劳育科研教研驱动教师成长
在踏实开展劳育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教师在近年各级各类的科研教研中围绕“劳育”主题结出累累硕果:《DIY电子制作玩出精彩》选修课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基于双创园平台的汽修技能课型研究》、《翻转课堂理念下中职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游戏化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等获市二等奖;《一课一坊:中职《巧艺手作》选修课程开发与微创业的实践研究》、《匠心巧艺绘就创业梦想》获区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21-09-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3-27
[3]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 .人民教育,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