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创新模式及策略
李佳霖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佳霖,.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管理创新模式及策略[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摘要: 大学生是一群有着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有着较强自我意识的年轻群体,他们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有着更为敏感的感受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管理一定要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符合教育的发展本质。好的管理模式是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共同出谋划策的管理,所以,创新管理模式一定要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为基础,采取对话和心灵契约的模式,融合激励理论和期望理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关键词: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当今社会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的急剧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而大学生作为自主性以及独立性较强的个体,担负着国家富强以及民族复兴的重担,自然而然就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我国教育事业在经历了长期改革创新以来,尽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教育乃民族之本,要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仍然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在新形势下创新大学生的管理模式,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当前学校管理问题,才是当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出现问题

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场所。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参与工作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管理,旨在以引导和规范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规范行为、培养健康心态,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教育管理当中,仍然有管理不到位、学生反感、违反校规校纪等的问题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传统管理模式显露出了问题。我国传统管理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其一是单一的“一元制”,也就是学校将学生按照院系、班级、专业划分,这样的方式,保证了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其二是由学校以及后勤保障组成,更加贴近学生的个人生活,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但学生的学习也会相应的得不到提高。其三是除了学校之外,又融合了多元化的社会以及家庭资源辅助管理,尽管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在最大限度上发展完善,但由于参与管理人员多,相对实施起来也就比较困难。

(二)新时期学生个人特点的转变

进入新时期以来,学生的个人特点也在不断变化,追求自主、自由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拥有鲜明的自我思想,这些新时代的发展特点也使得高校的管理不能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模式。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阻碍学生自我成长的问题也在不断的产生,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家长溺爱等,也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出现不服从管理等行为。因此,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完善,适应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与初高中不同,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以及引导者是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管理模式与学生息息相关。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提高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是创新管理模式的关键。定期举行辅导员素质能力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既规范思想,又锻炼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干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学生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选拔出一批真正有责任心、有担当和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班干部,给予他们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要对学生干部严格做好考核,使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定期与其开展交流工作,听取同学意见,定期考核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先在班级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基本管理体系,做好管理的基本工作。

(二)采用对话式和心灵契约式的管理模式

时代在变,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学校本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舞台,如果学生丧失了个性化色彩,那么也就不能称得上好的教育。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能强制性要求学生必须做,而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顺应其发展的个性特点。西方的教育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声音,更加接近学生的需求。对话式教育是一种情景式的管理模式,在预先创设的管理情景当中,管理者和学生通过彼此的交谈,在和谐、愉快的环境当中相互探讨,共同参与到管理当中,共同为同一个目标出谋划策,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就已经完成了对于学生的管理。在当代的教育管理当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对话态度、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学习中。

当教师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个人生活和学习中来,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很奇妙的就会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很有可能会引起误会,让学生对管理产生厌恶感。心灵契约的方式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彼此理解的心理认同感,它包括了双方的自然接受与主动适应,是一种有着理解基础的管理方式。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自我管理。

(三)运用激励理论和期望理论创新管理模式

所谓的激励理论就是适当发放相应的奖励物品或者鼓励话语对学生加以表扬,最常见的就是学校设置的奖学金和荣誉证书等。但由于这种奖励方式数量有限,并且极易让学生产生落差感,所以认为必须要辅助期望值理论加以引导。学生不仅需要这些物质上面的鼓励,同时更需要一份坚持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感,学生对未来有了期望,那么便会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主动进行自我改变,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获取相应的证书,以此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价值。

结语

总之,在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不断深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也要不断进行创新。面临着教育管理困境以及学生的个性色彩发展,教育管理者一定要积极主动拓展新的发展道路,寻找新的发展生机,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依据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律改革管理模式,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进步和深化。

参考文献:

[1]董斌,徐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22(12):226-228.

[2]郑勇.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J].江苏高教,2022(01):115-117.

[3]时长江.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1):75-76.

作者简介:李佳霖,女(1998.1.3),满族,辽宁盖县人,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