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旅游服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旅游行业服务人员不仅要超高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如何提高政治素养要从思政教育开始,思政教育指引人类的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以及教育实践等环节走向正确道路,要始终把思政工作贯穿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中职学校作为旅游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必须落实好“三全育人”的理念,将思政教育与旅游教学相融合,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
一、中职旅游专业采用“思政+旅游”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社会进步,跟紧时代脚步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旅游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成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之首[2]。“互联网+”席卷全球,疫情期间“云旅游”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时代在进步,作为以服务性和传递信息为主要特点的旅游行业,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旅游行业发展规律,了解游客的消费需求,升华思政教育理念,才能为旅游市场培养高政治涵养的人才和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人员,旅游行业才能蒸蒸日上。
(二)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素养的需要
中职学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旅游工作新人,但原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教学方针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这也出现了重技能教育轻思政教育的情况,从而导致我们学生进入社会后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不足的现象[3]。新时期背景下,只有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旅游专业的教学当中,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与政治素养都过硬的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服务人才。
(三)立德树人,落实教育目标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在旅游专业中,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还能有效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二、思政教育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不足
目前,在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思政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局限于班团课、学生手册、政治课,大多数学生都提不起兴趣,认为思政教育无关紧要,专业课成绩好才是王道。部分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对他们未来就业帮助不大,学习的兴趣自然减少。
(二)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校还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重技能,轻思政,特别是旅游专业,实践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们书本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服务技能的培养,缺乏思政教育。
三、“思政+旅游”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教学中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价值引领推进专业发展
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当代中职教育的重要指示方向,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品德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并且在指导学生职业发展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4】。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以身作则,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榜样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过程扮演者传递者的工作,“先做人,后做事”教师以自身的行为,无言的感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就业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职业道德,并通过有温度的教育激励学生的价值认同。
2.实践出真知,在产教融合中建立使命感
旅游专业在各类专业中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中职学校教学中一般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收到良好思想品德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
(二)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浸润对接
旅游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培养发现美、展示美、传播美德具有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旅游民间大使”,更是从哲学角度扭转对旅游的片面解读,用旅游产业的广度与宽度拓宽个人发展思路,以及用现代元素传递文化自信,服务所处时代。
(三)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创新融合
课堂是旅游专业思政工作的主要阵地,教师要从创新上课过程中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学科蕴含的思政德育资源,在创新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教材
旅游专业课程丰富,将各类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具有将强的吸引力并且效果明显。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中提到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服务礼仪》中的“以礼待人”,《旅游文化》中包含的“中国世界遗产”、“少数民族风俗风情”等,都是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2.立足时政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选取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需要引用源头的“活水”,来滋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最新的热点资讯、流行的焦点元素、发酵的事件等不断更新的时事热点能为课堂注入活力。教师不仅要研读教材,还有时刻关注时事热点,把握时政,不断充实自己,根据党中央的教育理念,将中央精神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并在课堂中释放。
3.立足当地
教师不仅要了解时事政治,还要了解行业形势与变化,掌握优秀毕业生的情况。教师从优秀的毕业生及同行那里得到实际的案例,立足于身边,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正能量,通过这些可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职业风貌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思政+旅游”相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中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和传播,从而进一步体现出所学知识的价值,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切实满足新时期中职学生的思想需求。新时期,教师只有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充分认识到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充分挖掘课堂思政资源,完善课堂思政框架,才能实现“思政+旅游”相融合的“多彩课堂”。
参考文献:
【1】秦 曙 中职专业课“课程思政”融合途径研究——以“旅游心理学”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96-99
【2】华旅兴“全域旅游”热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刘艳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J].营销界,2019(29).
【4】王钰祺,吕东珂,丛丹阳.课程思政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实践路径[J].创新教育研究,2019,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