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和科研方法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单纯的“应试化”,使教研工作变得单调。教学活动缺少创新环境,传统教学中交流信息的速度太慢。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换遇见了瓶颈。教研是对传统教师传统教学的扩容、延伸和发展,小学数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相互沟通、分享。以学生为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交流、研讨为主要学习方法的实施。从而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一、当前小学数学专业教学的状况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标思想的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在这种变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也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质量。归根结底,还是以前的一些遗留问题。例如,一些老师仍然沿用了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表现,使其数学的综合运用水平偏低;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没有大的改变,课堂气氛依然单调,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很低;由于社会舆论的影响,大多数的父母都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以传统的语文、数学为主,从而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主动地加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的实效。
二、小学数学教研建设与提升策略
1.制度保障,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是教学中关键的要素,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的成败,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则与其自身的角色密切相关。要想打造一支好的队伍,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和明确的制度,例如,建立与数学相关的各项制度: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考试等制度等;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其中包括设备维护、场地布置、排课等多个环节,而备课组活动则是以教学问题为主;定期学术研讨制度,对所有团队成员都是一种督促和鞭策。
2.适应当代学生学习需要与特征的有效途径
在多元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按照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来设计教学计划,不断深化教研,让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特点的同时,也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这一方面来看,深化教研改革,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既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深化小学数学教研改革势在必行。
3.团队建设、核心引领和同伴互助
一个好的教研小组,必须要有一个领导者,他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将会对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该中心成员通常对教研组有着清晰的发展目标和敏锐的观察力,擅长从课程改革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中提取和设计课题,为小组中的教师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平台,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研究数据,以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师。在核心人员的领导下,其它成员应利用知识、资源、能力、技术等方面的互补,通过努力培养自己的性格和专长,从而达到1+1>2的效果。浙师大附属小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在“自由式”的沟通中,逐步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方向,逐步形成自己的专长,推动了教研团的多样化发展。
4.开展特色教学实践
教研组的存在,在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更大的效率为目标。教研组拥有丰富的专业人才,具有其它教育机构所不具备的优点,可以进行个性化教育。比如建立一个教材库,学生典型问题资料库等等。教研组可以把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把教材中的知识按照章节分成不同的模块,每个组中的教师都有相应的模块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可以将这些模块中的知识,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思路、课案设计等,形成一个数据库,供各位老师随时参考。还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考试中遇到的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一个数据库,供师生参考。
5.科学调控讲课状态与心理
教师的良好教学态度和心态会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新老师来说,他们上课时的信心不足,从而造成课堂上的各种问题。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课堂结巴、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等问题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培养。在备课的时候,要对课程的内容和重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归纳,对学生在这节课中应该掌握的技能、方法、能力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备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准备的再充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加强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使其在遇到教学错误或特殊情况时,能够更好地应对。
6.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的教学团队
作为教学管理与科研的基层组织,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研室要靠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把每个人都聚集起来,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凝聚力。要想让“以项目为立脚点”的深入交流与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这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文化气氛。在这样一个融洽的教学与科研氛围中,教师团队的个性特点会逐步形成,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其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指导、作业批改的创新成果等问题上,均由教师自行决定。
7.数学教师重视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升活动质量的保障,也是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否清晰,课堂互动效果是否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等。只有通过持续地自我反思,才能将这些不足之处加以弥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改进。
结语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与研究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做好这一系列工作,不但要求每位数学老师都要积极配合,更要有学校持续进行教学和研究渠道的开发。相信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和学科设计能力,并在教学科研中起到特有的作用。以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所遭遇的问题,增强教师的参与程度,从而推动了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跃宗.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9):83-84.
[2]邓奕彬,宋婷婷.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608-609.
[3]蔡利海.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