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_构建_落实: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创新课堂的实践探索
黄亮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亮,. 靶向_构建_落实: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创新课堂的实践探索[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088.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劳动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将美术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探索创新课堂的实践,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体验,更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和个性成长。
关键词: 劳动教育;美术课堂;学科融合
DOI:10.12721/ccn.2024.157088
基金资助:

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两者不仅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美术教学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而劳动教育则强调实践操作和勤劳精神的培育。将这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美的概念与劳动的价值。通过创新课堂的实践探索,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美,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

在美术教学中,创设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创新思维的情境,是实现美术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藉由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与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创作及美术实践的兴趣。

比如,在造型表现教学中,老师要用不同的颜料、画笔、画布、纸等工具,让学生有充足的素材。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指导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验。学生可藉由混合色彩,使用不同的绘图工具及材质,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他们一些技法上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绘画的技法。

另外,在“躬耕园”中开展实习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可视材料,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意、想象能力,同时也是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堂上,同学们能亲自参加耕种的全过程,体会耕种的辛苦与耐性,在播种、除草、浇水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重要,劳动的价值。把学生田间写生的结果带入教室,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把自己在田地里的劳动经验与感悟告诉他们,让他们在美术课上得到更加全面的体验与教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巧,还可以理解劳动的含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表现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美术课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多种智力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躬耕园”的创建,提高了大学生环保意识,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设计有针对性的劳动项目任务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或课题,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特定的美术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绘图工具包的设计与制造。本项目要求学生熟悉各类绘图工具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并依个人的绘图要求及偏好,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实用的绘图工具。例如,学生可自行设计、制作自己的画笔,针对不同的色彩,选用适当的毛笔、颜料及其它材质,并经过剪裁、固定、装饰等手工作业,最终完成所需的画笔。在制作时,要注重对细节及品质的考量,以发展创意与美感。在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可以自行设计一套绘图工具,让同学们体会到自己亲手做的工具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激励学生参加合作学习、组织团体活动、合作劳动等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协作、交流、分享创造力和经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问题,学习聆听并尊重别人的意见,在集体活动中将自己的才华与专长充分地展现出来,也能够在交流思想与经历的过程中,启发和启发大家的创造性,一起前进。

比如,在美术课上,泥塑是一种很普遍的手工活动。“泥塑动物”是一项很有耐性、很细心的工作,可以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一位组员要做一只不同的泥塑,组长则要进行调色、搅拌、揉搓等工作,再将其组合成自己的农场庭院,完成最后的演示与解说。在课堂中,同学们不但学习到了泥塑的知识与技巧,而且也通过建立农场庭院,认识到了有关家禽、牲畜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互相合作,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技巧。

四、注重劳动过程与结果的平衡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以实践为导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它不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且重视学生在创造的全过程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作业或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手作陶艺”课程,教师可提供陶泥、陶轮及陶具,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手捏,拉,捏等造型,最后再上釉,烧成各种造型。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既能训练手部的协调性,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与创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陶艺品。藉由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并发展其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在不断的摸索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与道路。

五、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教师的评价与反馈有多种视角,既有对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也有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在美术课上,老师可以藉由评量来激发学生的创意与表达能力。比如,在绘画作品中,老师可以从作品的结构、用色、技法等几个角度来评估学生的优劣,并对其加以改进。这种评估与反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被肯定的,也可以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

除了对作品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比如,在美术课上,学生可能要做一些诸如画画、做手工之类的事情,老师可以对他们的参与程度、劳动态度以及创造性进行评估。通过这种评估与反馈,可以激发同学们积极投入到劳动中去,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要借助学生自我评估、互评等方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评估活动中来。

结语

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劳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实践和创新中深刻地认识到美术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发展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该把重点放在综合发展和发展个性方面,在正确的评估和具体的反馈中,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潜能和缺点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艺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柳川.浅谈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23(25).

[2]沈志胜.高中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相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J].高考,2023(01).

[3]程芳.小学美术融合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11).

[4]张江.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劳技教育的整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54.

[5]朱义,杨兴.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设计及行动研究[J].进展:科学视界,2021(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