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了基础且核心的位置,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必须进一步革新与优化教学方法,以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他们的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旨在概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进行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计算教学,小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知识源自生活,还能加深对数学运算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计算教学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字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他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主动思考的意识。这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计算问题,从而塑造出他们理性的个性。因此,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在整体数学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当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计算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利用趣味习题训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数学计算本质上由单调的数字和符号构成,其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给小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挑战,同时也可能影响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旺盛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习题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这样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快速的数学计算。在完成“除法”基础口算的教学任务后,可以组织一个名为“帮助小动物回家”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列出一些除法算式,并在每个算式后配上一座象征小动物家园的小房子图画。同时,在大树图案上放置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脚下都标有一个特定的数字。学生需要准确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并将结果与小动物脚下的数字相匹配,才能成功帮助小动物“回家”。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深受学生喜爱,相较于单调的计算练习,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有效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2.计算结合实例,强化计算应用
数学计算虽在形式上较为抽象,但其实际应用价值极为显著。这意味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时,不应仅仅局限于数字计算的层面,而应更加注重将计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方式。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化,单纯的数学计算题目会逐渐减少,而更多的是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应用题。因此,教师应当具备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训练,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解决。
例如,在进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时,我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货物分配问题相结合。具体来说,我构想了一个大型超市向其下属的6个小超市分配186千克海鲜的场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公平地将这些海鲜分配给每个小超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问题,即186除以6等于31。在课程导入阶段,我利用这个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意识到数学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我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了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应用题。这样的计算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能力,从而实现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重提升。
3.培养学生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的结合
通过持续的口算训练,学生能够迅速提升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思维敏捷性,同时增强专注力,实现在短时间内精准完成计算的目标。相比之下,笔算的学习与训练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以及精确无误的计算习惯。通过大量的笔算实践,学生能够逐渐塑造出稳健的计算心态,有效减少计算失误,并在发现错误时能够迅速而准确地予以纠正。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场景无处不在,从家庭生活的琐碎事务到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估算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家庭主妇在烹饪时会估算所需时间,我们在餐厅点餐时会预估餐费,规划出行路线时会估算路程和时间。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将估算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
例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题目: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他们打算购买五种商品,价格分别为48元、27元、16元、72元和25元。妈妈的钱包里只有200元,请问这些钱是否足够支付这些商品的总价?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学生需要迅速观察并计算,可能会采用凑整法等简便方法进行估算。例如,他们可能会先将48元和72元相加得到120元,然后将27元看作25元与另一个25元相加得到50元(同时记住还有2元剩余),再加上16元和之前剩余的2元,最后得出大约188元的估算结果。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估算的实用性和便捷性,还能让他们深刻理解估算与精确计算之间的微妙平衡,从而有效激发并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加强计算习惯培养,提高计算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我们需要在巩固他们基础知识的同时,确保他们在解题时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到最合适的计算方法。仅仅追求速度而忽视准确性,是无法有效提升计算能力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特别重视对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比如打草稿、运用计算技巧等。
以《商不变规律》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规律,并提升计算的准确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在讲解《商不变规律》时,教师应先详细阐释该规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随后,通过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在具体计算中运用这一规律。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计算过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将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详细记录下来。通过打草稿,学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计算步骤,确保每一步都准确无误。同时,详细的计算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在解题后快速定位并纠正可能的错误,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商不变规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通过检查、验算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计算准确性。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
计算无疑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它如同数学大厦的基石,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学习结构的坚固性。若此基石不牢固,数学学习便如同建筑房屋时缺乏坚实基础,难以长久,随时可能“摇摇欲坠”。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确保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陆唐艳.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9): 89-91.
[2]水为红. 智能设备技术支持下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J]. 安徽教育科研,2023(25): 97-99.
[3]薄万岗. 实施教学创新 提高计算能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创新策略[J]. 天津教育,2023(24):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