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和音乐之间有很多的相通之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通常会选择将舞蹈融入教学当中开展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丰富音乐课堂上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具备将音乐教学和舞蹈相互融合的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帮助教师减轻一定的音乐教学压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音乐和舞蹈之间相互碰撞,能为学生带来“声与形”的多彩视觉盛宴。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业比较紧张的一个阶段。音乐教学既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对音乐课程中的一些唱法、音乐的背景等进行讲解,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导致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非常枯燥,学生对于音乐提不起兴趣,音乐课程的作用难以发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丰富了教学内容,将传统的节拍、唱法等一些枯燥知识转变为音乐欣赏、音乐律动等多个方面,每一节课都有一种新鲜感,促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初中阶段,音乐课程一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时间非常紧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基本上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中对音乐知识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进行演唱。这种固化的模式使课堂失去了趣味性,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融入舞蹈元素,可以对传统的音乐课堂进行创新。因此,教师需要设计方法,将舞蹈和音乐结合,如通过创设舞蹈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演唱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同时将舞蹈和音乐两者充分进行结合,优化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提升初中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需要落实到学生身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对音乐毫无兴趣,而且无法落实相应的能力。这使得音乐课程形同虚设。将舞蹈元素和初中音乐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便于学生对音乐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解,降低了音乐学习的难度。通常,音乐知识中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想要让学生掌握这一系列内容,教师就要简化教学方法,寻找突破点。舞蹈元素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点。融入舞蹈元素,可以将枯燥的音乐文字变得更加形象化,挖掘出音乐所包含的情感,降低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难度。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舞蹈元素,构建和谐初中音乐课堂
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融入,是对传统“一言堂”音乐课堂的彻底颠覆,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在音乐课堂中发挥出舞蹈元素的作用,构建出和谐的初中音乐课堂。首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对舞蹈和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掌握音乐的三要素等内容。其次,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创设情境法等,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主动思考,合作探究,让音乐课堂不再枯燥。再次,要注重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结合的能力,通过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落实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想象力等核心素养培养。
(二)基于舞蹈元素,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能够缓解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压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一言堂”使得音乐课堂过于枯燥,学生对于音乐提不起兴趣。基于舞蹈元素,可以深入挖掘舞蹈和音乐两者之间的关联。通过舞蹈引出音乐,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时,这首音乐表达的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要求学生用欢快的、热情的声音进行演唱。在音域方面,这首歌曲的跨度比较大,学生在演唱时的情绪与准确性也很难把握。有很多学生甚至对这类歌曲的演唱不感兴趣,认为其不属于流行歌曲。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融入舞蹈元素,利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的伴奏与舞蹈。从伴奏和舞蹈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同时舞蹈环节展现了一种欢快和团结的景象。基于舞蹈和伴奏,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能不能哼出这首歌曲的基调或者猜出这首舞蹈背后的歌曲?”在这种舞蹈元素与问题引导的衬托之下,学生对《爱我中华》这首音乐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同时也把握了该首音乐的情怀。
(三)基于舞蹈元素,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舞蹈和音乐紧密结合,能够展现出音乐的节奏感与情感,是对音乐的一种外在展现,能够激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以文字诉说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舞蹈元素,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感和情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例如《命运交响曲》这首音乐展现的是人类和命运搏斗的一种精神,学习该首音乐可以让学生获得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不朽之作,要求学生了解乐曲的内涵,领悟乐曲的情感,感受乐曲的旋律,体会音乐的魅力。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和同学们见面问好,第一次正常问好,第二次蒙上眼睛握手问好,谈感受。接着教师引出身体残缺对一个人心理的伤害,有一位音乐家失去了听力,却写出了壮丽的篇章,他就是贝多芬。教师通过对贝多芬的简介,提前奠定了一种悲伤但又非常勇敢的基调。接着让学生欣赏《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并辅助相应的舞蹈元素,将舞蹈元素和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该首音乐的基调、节奏感及其表达的情怀等,深层次分析、把握音乐。这样,在整个分析和讨论过程中,不仅确立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初中生对音乐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四)基于舞蹈元素,提升初中生的创造力等素养
舞蹈元素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舞蹈元素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提升音乐课堂的活跃度,同时落实初中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素养。例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首音乐时,学生需要了解换头合尾的变奏法,对中国古代的名曲进行欣赏,了解其中的情怀,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这首歌曲整体而言是非常优美的,学生在学习完该首歌曲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编舞蹈,展示出整首歌曲的基调和情怀,舞蹈的形式不限。这样开放性的活动不仅活跃了整个音乐课堂的气氛,而且提升了初中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与创造力,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融入舞蹈元素,有利于让学生从舞蹈表现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到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让学生在享受音乐旋律的过程中,激发音乐课程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胡颖丽.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J].数码设计,2017(11).
[2]杨静汝.浅谈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J].北方音乐,2020(09).
[3]朱笑秋.让舞蹈融入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北方音乐,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