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本文就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提出合唱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总结合唱教学经验,结合小学生实际合唱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方式,为小学生提更多新型合唱训练渠道奠定基础。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环节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组织的音乐课堂的时候不能考虑小学生的感受,多是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授学生唱歌,小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唱,不能真正地发现音乐学习的乐趣。由于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很少组织合唱,所以小学生对合唱的形式不了解,日常所接触的机会也不是太多,造成教师如果组织全体合唱就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对其技巧进行讲解,因为小学生的吸收能力有限,无法使其快速的掌握合唱形式和技巧,这样就很容易打击教师组织合唱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合唱的信心。另外,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比较单一,教师习惯利用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合唱教学,这样无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合唱的参与性也不是很高。合唱是一个团体行为,对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反复的枯燥练习只会加深学生的逆反情绪,缺乏耐心会影响小学生合唱练习质量。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无法吸引小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和耐心。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丰富合唱组合方式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合唱就是将班级的学生组合到一起进行共同演唱训练,没能关注学生个性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个性化的音乐能力发展十分不利。此外,这种忽视学生个体音乐素养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合唱训练工作的高质推进。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合唱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丰富合唱组合的方式,将不同的合唱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中去,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多种合唱方式来提升合唱教学质量。如,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将男生分一组,女生分一组,并以比较竞争的方式进行合唱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男生与女生合唱表现中的差异,并能够让老师直接找出合唱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个体指导。
(二)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以优化合唱教学质量
合唱是一门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表现力的艺术,可有效优化学生演唱水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设计游戏化教学方式,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揣摩和感受合唱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正确的发声及有效的姿势,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演绎出一首首合唱作品。在合唱中保持正确的姿势,需要引导学生头向上顶,并使双肩保持自然下垂,控制好气息自然发声,再上提笑肌,提升小舌头,将喉咙与下巴下沉,有效唱出歌词。为了增强游戏化教学的感染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为木偶并随着提线、放线而站立、倒下,期间放松颈部和肩部肌肉。再如歌唱技巧训练,可引导学生尝试借助肩部肌肉群发力,使其逐步养成良好呼吸习惯,并以放松的状态进行合唱训练从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效。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合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作品、懂得了作品才能够较好地演唱作品,最终才能使合唱效果更好。在合唱时合唱者对合唱作品的理解程度,对于能否准确地抒发出歌曲的情感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根据歌曲的情感才能控制好自己演唱时音调的高低,才能将作者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合唱视频,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欣赏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然后老师再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首歌情感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大合唱训练,在合唱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感官,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在合唱中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肢体,使多重感官相互协调,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强化发声训练力度,保证顺利开展音乐合唱活动
合唱教学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发声训练出发,进而有效提高训练力度,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具有较强的合唱基础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技能培训标准,对学生逐步进行教学,提升其演唱能力。不同阶段的学生嗓音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正处于变声期,如果嗓音的使用方式不恰当,不仅会对合唱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对其自身健康产生伤害。教师需要从学生嗓音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音域、音量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教师还需要告知学生在饮食方面也要作出控制,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降低对嗓子的损害。而且教师在教学中需告知学生最佳发声方式,帮助其调整气息,改善小学生的音乐合唱技巧,提升合唱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声部调节,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完成合唱部分的工作,并且欣赏其他声部的演唱,从而在训练的过程中提升合唱歌曲的美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释放自己,从而为其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合唱教学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师生之间出现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们共同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在彼此演唱中发现不足,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对学生学音乐大有裨益。因此,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做好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在合唱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身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方法浅析[J].北方音乐,2019,39(24):147-148.
[2]崔飞艳.合作创造,有效教学——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3):178.
[3]王晶.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22):148.
[4]周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2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