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小学生对音乐中的乐器应用有主动探索兴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妨借助乐器展开助学设计和调度,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乐器的魅力的同时,能够成功激活其音乐欣赏思维。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相关设计,从学生欣赏基础实际出发,以调动其欣赏兴趣为设计取点,借助乐器促进学生音乐活动融合,顺利启动其音乐联想思维,以便建立崭新的音乐欣赏认知基础。
一、借助乐器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借助乐器辅助音乐欣赏,教师需要做好乐器的选择,学生对乐器有不同的认知,乐器的调动作用也呈现差异性,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投放一些陌生的乐器,会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兴趣。如教学《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要求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进行感知和体验。当学生逐渐掌握了旋律特点,教师拿出口琴,现场为学生展示。在《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中有口琴的使用,学生对这样的乐器很感兴趣,教师对口琴特点进行解读,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推出歌曲内容。为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师要求学生借助身边的物品,自行展开伴奏操作,课堂学习气氛火爆起来。教师深入到课堂之中,对学生操控情况进行矫正,师生交流顺利推开,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教师为学生投放了一组图片信息,学生依照图片讲述音乐故事,很快就形成音乐欣赏认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口琴乐器,成功调动学生音乐欣赏思维,因为口琴比较常见,学生对这样的乐器有主动探索意识,促使欣赏学习进入佳境。
二、借助乐器促进学生音乐活动融合
音乐活动形式众多,如果能够让学生借助乐器演奏展开学习活动,其激发效果会更为显著。特别是运用学生喜欢的乐器助力学习活动,学生接受度更高,活动融合性更好,活动气氛也会更和谐。小学生对乐器有特殊情结,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实践基础。一些操控难度较大的乐器,或者是西洋乐器是不适合引入的。竖笛、葫芦丝、钢琴、笛子、电子琴等乐器,有更多受众群体,学生对这些乐器比较熟悉,其助学效果也会更好。在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都能够小声跟唱。在音乐欣赏任务布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频材料:这是不同乐器演奏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家可以在聆听中判断使用了哪些乐器进行演奏的,其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进入聆听阶段,教师不时给出方法提示:从这个角度展开思考,你会获得更多心灵触动。学生开始讨论乐器的应用特点。有学生说,这是钢琴演奏的,声势大气,表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和决心。有学生这样评价:这是葫芦丝演奏的,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委婉渴望之情。
三、借助乐器调度学生音乐联想思维
乐器应用有一定规律,但对学生来说,很多音乐作品都可以搭配自己喜欢的乐曲来操作,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欣赏效果。在欣赏《红蜻蜓》这首歌曲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钢琴版的《红蜻蜓》,学生开始聆听,对歌曲中一些音符留下深刻印象。为调动学生欣赏思维,教师利用笛子吹奏《红蜻蜓》,学生被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比较性分析:歌曲用不同乐器进行演奏,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你喜欢哪一种演奏形式?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展开互动讨论,对歌曲内涵进行深入解读。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对音乐鉴赏情况进行观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变换乐器应用,给学生制造了对比欣赏机会,促使学生建立鉴赏认知,赢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热情很高,但由于找不到角度,很多时候找不到感觉。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乐器展开示范演奏,说不定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欣赏效果。借助乐器展开教学调度,能够顺利激发学生联想思维,促使学生自然建立乐理认知。
四、借助乐器助力学生学科认知内化
为激发学生演绎热情,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留下乐器方面的实践性作业:借助你擅长的乐器,自行演奏这首歌曲,并利用手机录制演奏录音,传递到学科交互平台上,让更多人能够听到你的演奏。学生大多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自然是非常兴奋,纷纷表示要做实践尝试。教师及时进行一些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广泛发掘乐器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应该能够获得更丰富的训练效果。乐器应用能够带来全新学习动机,学生对乐器有特殊感知需求,教师适时引入乐器展开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启迪。教师设计投放了课外乐器演奏任务,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生能够独立演奏乐器的并不是很多,教师利用演奏任务进行调度,让学生产生更多实践冲动。不管学生演奏效果如何,能够干预面对这种挑战的,即便演奏不成功,从具体操作中获得的学习感知也是极为丰富的。学生乐器掌握情况呈现差异性,教师没有统一要求学生运用哪种乐器进行操作,体现了教学对接性。教师要求学生家长能够介入其中,对学生学习是一种激励和启动,这样能够形成丰富激发效果。
结论:学生对乐器有较强敏感性,教师借助乐器发动欣赏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些信息冲击。学生借助乐器操作实践,深入研讨音乐作品内涵,能够快速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借助乐器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促进学生音乐活动融合、调度学生音乐联想思维,都能够生成更多音乐欣赏启迪,教师要珍视乐器助学作用,巧妙设计乐器助学方案,以便赢得音乐欣赏教学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蒋一立. 葫芦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效性探讨[J]. 大众文艺,2021,(05):207-208.
[2]罗稀子,耿劲松.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J]. 艺术评鉴,2021,(05):94-96.
[3]樊媛媛.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