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精神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灵魂所在。在小学阶段,音乐学科属于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方式、想象力发散的重要阶段,在音乐学习中科学的融入创新教育至关重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可辅助学生进一步的陶冶情操,将审美意识提升,属于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内容。
一、强化情景导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音乐属于鲜活的以及轻松的学科,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学,能够辅助学生在繁忙的课业中,改善紧张的学习情绪以及压力。为了让教学的效果更好,可以给学生营造情境,采取情景导入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的进入角色,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
例如,学习歌曲《新年好》中,教师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即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不同的地区过新年的热闹场景,运用图片或者是视频、音频的方式,在课上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有直观的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提问问题“同学们,你们看完我们多彩的新年情景以后,有什么感想吗?”这时小学生的发言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争先恐后的回答“过年的时候有挂的高高的红灯笼”、“新年时候有秧歌队扭秧歌和放鞭炮”、“家里过年时候会贴红福字、吃饺子”、“有很多大人给我压岁钱”等等。这样学生们融入了新年的情境中去,再进行学习演唱这首音乐,就会让欢乐相融合于音乐,创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创造思维的建立。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学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做到教学的针对性,因势利导不同的学生所做出的表现,以最优的模式指导教学,并且大力的鼓舞学生,让学生于音乐学习期间,了解到基本音乐知识的同时将自身价值进行挖掘,在学习音乐之中建立更高的自信度。
例如,学习《凤阳花鼓》这首音乐中,可采取身边的“乐器”比如桌子、饮料瓶等等,对小堂鼓的声音模拟,给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模拟,创建温馨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自行实践以后,可以更好的掌握音乐节奏,有助于将音乐水平提升。部分学生学习期间产生错误问题时,教师禁止一味批评,避免让学生提升压力,对音乐产生畏惧感、厌恶感。教师需要积极正面的鼓励学生,并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改正,构建温馨的学习氛围。另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是有效的举措,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生动有趣并且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潜移默化的推动学生提升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三个和尚》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应影视资料,采取声、像结合模式,帮助学生对其中包含的音乐内涵更深的理解。
三、展现趣味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将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出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学习音乐更加主动。教师可以在多层面进行教学。比如,在选题方面,选取符合小学年龄段普遍喜爱的、愿意接受的音乐内容。在表现形式方面,要依照“童真童趣”原则,避免只是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降低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小毛驴》这首歌曲,这是一首优美的并且具备趣味性的歌曲,教师可预先准备好教学资料,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其节奏、旋律。然后教师以语言引导学生情境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在集市上骑着小毛驴的人”,并通过“骑小毛驴”的动作进行提高教学趣味性。学习完歌曲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改编歌词,之后用自己改编以后的歌词在《小毛驴》原曲旋律中带入,激发学习热情,发散创新思维,并且由此也加深了理解歌曲内容的效果。音乐的趣味性教学中,可以联合采取多种模式,适当的引入游戏教学法以及启发法等,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综合素养有效的提升。
四、积极开拓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小学生阶段,具有无限的想象力,不受外界思想的禁锢。对学生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培养,更重要于知识的传输,因为想象力可以促进将学生的智力提升,给创新思维的建立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体验课堂的教学模式、演唱方式,以不同演唱方式,落实音乐的创作。
例如,欣赏《花儿与少年》这首音乐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发挥,二次创作这首歌曲,引导其感受每年的春夏季节,我们身边盛开的各种鲜花,以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穿着美丽的服装进行跳舞的场景,也由此进行感受各种民族文化。教师可运用口琴伴奏的方式,引导学生独唱、对唱,跟随优美的音乐,体会音乐风情。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表演方式,体会音乐的韵味,潜移默化的提升思维创新能力。
五、优化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发现音乐、生活之间的结合点,找出更多贴近于学生的歌曲,以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发挥出音乐的娱乐性魅力。
例如,进行学习《我们多么幸福》期间,以生活化的模式展开教学。先进行指导学生体会音乐拍子的规律,示范正确的拍打,使学生感知拍子的强弱,了解到其变化的规律,之后积极的鼓励学生跟着节奏拍打,随节拍了解本首音乐的变化规律,最后引导学生演绎歌曲,由教师带头演绎。再让学生跟随教师共同演唱,使学生按照歌曲的旋律,自行的演奏,可以凭自身对生活的感受,编写歌词或者是重新编曲,教师进行指导,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创造能力发挥,建立较强的创新意识,由此提高音乐素养,达到拓宽思维的目标。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的挖掘出创新思维,辅助小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进行心情的放松,有效的促进发展智力。转变单调的音乐教学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运用多样化的途径,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增强,并且积极的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提供优越的音乐学习环境,促进更好的思维创新、智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珊珊. 简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 魅力中国,2020,9(38):106.
[2]吴琼. 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16):1457-1458.
[3]靳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 读与写,2020,17(27):233.
[4]李沙沙. 谈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5):57.
[5]彭文卓. 谈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速读(中旬),2020,6(5):85.
[6]孙丽.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 北方音乐,2019,39(6):141-143.
[7]洪伟. 谈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赤子,2019,11(9):76.
[8]祝云霞.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 神州,2018,2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