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性游戏教学
赵丽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丽萍,.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性游戏教学[J]. 当代音乐研究,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摘要: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身体及心理发展特点,遵循幼儿身心的发展趋势,将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按照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程度来选择适当的内容,将幼儿喜爱的游戏融入音乐课堂,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这样效果更好。幼儿在参加音乐活动时,人体的生理节奏、比如心跳的节奏能和音乐的基本节拍、节奏同频,从而能感知到了音乐的情绪。本文旨在通过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教育中
重要性进行讨论,探究小班幼儿的音乐游戏的选择与开展。
关键词: 幼儿;小班;音乐游戏
DOI:10.12721/ccn.2021.157091
基金资助:

1小班开展音乐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因此音乐游戏成为小班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就会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比如音乐律动《划小船》,这种悦耳动听的音乐更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将游戏融入到音乐课堂,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自信心 。小班幼儿的自信感来源于长辈或教师的正向评价,比如在开展唱歌活动时,跑调的时候,如果教师说,孩子你真的是太棒了,你唱的真好,幼儿的心情就会特别愉悦,下次还要唱给教师听,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唱歌活动,如果教师说幼儿唱歌难听, 就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产生挫败感。音乐游戏与之相反,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音乐游戏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以及胜任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也多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不会对幼儿的行为有过多的批评与职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指出,小班幼儿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他们避免受到惩罚与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的行为准则,在幼儿园中,权威者的形象往往是老师来代替,那么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受到言语上的惩罚而变得谨慎,会因为外在条件而小心拘谨。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一直以全身心放松的方式进入游戏中,在游戏中大胆充分的表现,不但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音乐素养的知识,又可以在游戏中获得胜任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如何开展小班音乐游戏

2.1以幼儿为主导,使其全身心投入情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在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快速学习。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要做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开展音乐游戏时,教师作为活动的引领者,会带着幼儿进入到活动情境中,让幼儿作为课程的“主人”, 随着教师提问式的引导,幼儿对于音乐游戏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会把自己的创意加入到游戏中,这样会提高幼儿对了解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和对于音乐游戏的创造力。如果教师为了按照课程的预设不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会打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产生厌学的心理。比如在音乐游戏《呼噜呼噜请洗漱》中,以铃鼓作为教具,在A段音乐时作为感应,分为8拍乐句,到B段时幼儿听辨“振音”拍4次铃鼓。在这个游戏环节中,小班幼儿有的会将铃鼓作为“小帽子”戴在头上,在听到“振音”时,拍一拍戴在头上的“帽子”,可见在音乐游戏中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不要怕课程脱离预期,要创造条件和时间让幼儿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能力,也会激发老师的一些灵感。从而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2.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计音乐游戏内容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对于音乐活动的内容设计来说,幼儿对游戏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班幼儿的听觉能力已经趋于完善,也是音乐感觉和听觉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宛转悠扬的、莺声婉转的歌曲产生兴趣。小班幼儿对会产生无意识的模仿心理,教师在播放歌曲时,小班幼儿就会不自觉地在唱歌时此唱彼和,他们也会尝试用少量的打击乐器打出不同的节奏,虽然节奏不一定准备得合拍,但是教师可以看出他们开始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进行表现。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游戏化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将游戏赋予语言和动作从而起到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作用,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3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用具

小班幼儿在该年龄段已经形成了与生活经验有关的观念,所以为了提高音乐游戏活动的最终效果,教师应使教学用品贴近生活化,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产生亲切感与熟悉感,从而能够很快地放下反抗情绪,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与音乐进行融合,幼儿可以通过音乐对自己熟悉的教具进行表现,用熟悉的物品作为音乐活动的开始,幼儿理解用身边的物品也可以作为教具,原来音乐也可以离我们很近。调动幼儿的情绪后可以带领幼儿认识铃鼓、拉丁鼓等乐器。这样在赋予非生命物体主观意识的满足了幼儿积极表现的心愿。在与生活积极交融的过程中, 幼儿能够探寻出不同的可能性,对不同物体的音色、音调形成灵敏的认知。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让幼儿感知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出声音,还可以在音乐中学习到音乐知识“重音”,在音乐中听到重音才可以停下敲击物体。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教学用品,这种简单的“音乐游戏”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儿在初步发现了物体具有的音乐属性后,能够主动搜索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在生活中寻找快乐。这样,真正做到了“生活环境皆教育”。音乐游戏与之相反,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音乐游戏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以及胜任力,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也多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不会对幼儿的行为有过多的批评与职

结束语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一直以全身心放松的方式进入游戏中,在游戏中大胆充分的表现,不但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音乐素养的知识,又可以在游戏中获得胜任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以退为进,将音乐天地还给孩子[J]. 钱玟贝.  教育家. 2020(23)

[2]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J]. 马如梅.  知识文库. 2021(07)

[3]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J]. 任秀娟.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12)

[4]谈2岁~3岁婴幼儿早期音乐启蒙的有效策略[J]. 高巍.  成才之路. 2012(3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